没什么能让王石停下表演


没什么能让王石停下表演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得“商业人物”授权。一切形式的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进行合作。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王石辞任万科董事会主席已一年多,但他依旧活跃在公众视野。想不看到他,有点难。他赛艇,关注公益,倡导垃圾分类,与妻子穿着礼服参加颁奖典礼,印象中他在英、美游学多年,致辞时英语却讲得令人着急。据说他现在又准备去以色列上学,正在学习希伯来语。

有一段时间,王石的形象出现在电视或杂志上时,永远穿着冲锋衣,硬汉表情,背后是雪山。虽然任志强说王石那个年纪和身体,登山是脑残行为,但以热衷公开发言为人所知的原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大炮,不可能想不到登顶珠峰为万科带去了多少曝光。当时王石也直言不讳:

我不能只登山,我的下一个角色就是社会活动家。


没什么能让王石停下表演


地产大亨们的形象多是只给大众留下一个影子的隐身人,他们面目模糊,发家故事单薄、励志。让中国人学习了PM2.5的潘石屹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不痛不痒地给明星拍写真、做公益。只有王石携伴侣,好像要一直活跃下去,他们输送鸡汤,任人爱恨。

王石的公开形象,从地产行业的面子到社会活动家,从创业教父到如今的局外人,光环几经流转,其中有的形象彼此矛盾。

捐款事件是写了两千多篇新浪博客的王石第一次遭到网友大规模谩骂。“才200万,太失望了!!!!!”博主王石把网友的5个感叹号粘贴在自己博客里,然后回应了如下一段引发了更多争议的话:万科捐出的200万是合适的。这不仅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即使授权大过这个金额,我仍认为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慈善成为负担。不到一周时间后,万科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将拿出1亿元用于四川地震灾区重建。王石也开始道歉。

多年后他回忆此阶段对他的冲击时说,“那种影响和负面冲击之大,我是第一次感觉到。这两件事把我打回了原形,让我知道自己是老几。”

“捐款门”之前,王石高频率出镜所呈现出的形象非常正面:目光坚毅,充满正气(不行贿),一个勇于挑战极限的董事长。主动放话万科员工最多只能捐10块钱,此举令人不解。


没什么能让王石停下表演


王石的伴侣与他一样热衷能公开露面的公共活动。联合国妇女署评选2013年度女性,田朴珺受到褒奖:“她很特别,她改变了人们对于女性的职业刻板的印象,她可以是演员、制片人、商人,她甚至改变了人们对于成功的定义。”

这位女强人做了什么生意,有点难回答。但她的梦想很伟大:像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为人类服务。(回答《壹读》提问)

在中戏上学时,田朴珺因为拍广告缺课被开除后想不通,为什么别的同学也缺课,被劝退的只有自己?她在自传里给出的原因是自己情商太低,于是那个20出头的年轻女孩在地铁里都捧着卡耐基人际关系学看。也因为要通过完成学业证明自己,田朴珺去到美国。


没什么能让王石停下表演


一条恰好亲历的国外小型恐怖袭击现场的图片直播微博里,王石哀悼遇难者,底下有评论:他是我最讨厌的公众人物。很难想象这么极端的评价会用在一个没有公开违法行为的商人身上,就像表达对电视剧里反面角色的憎恶。

在哈佛游学,在剑桥访问,穿着合体西装,露出花条纹袜子,甚至时不时出现于时尚杂志的街拍,与此形象匹配,王石所谈论的也常常是精英们喜欢谈论的问题。引用一个西方经济学的小故事,或将中国企业置于完善的监管中评价。当三十二岁的冯仑向他表达自己办企业的满腹情怀和理想时,王石泼“企业要以利益驱动”的冷水。

不过,当“野蛮人”驾着程序正义的马车凶悍地出现在门口,王石先生却情绪激愤。

他数次公开批评宝能系,在微博上转发题为《万科被野蛮人入侵背后的真相,一场大规模的洗钱犯罪》的文章,然后删除。他公开表示万科不欢迎民营企业,同时认为宝能信用不够,配不上万科——在万科有一重要股东是安邦的情况下。他还放出了“率团队集体出走,再造一个万科”这种豪言壮语——他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正义且悲情的角色之中。

多年前的“君万之争”,监管出手,“红头文件”摆平争端;近年的“宝万之争”局势之扭转,始于金融监管部门出手整顿“野蛮人”。这种胜利与王石一直以来强调的资本市场规则关系不大。王石在哈佛选的课程,其中有资本主义思想史。而那些丧失商业伦理的公开言论,毁坏了他在民营企业家里的塑像,与他一直以来想要展现的价值观背道而驰。这种对比惹人反感。

王石在自己生日当天发表卸任万科董事长之后的首次演讲,演讲中他提到,“宝万之争”是公司团队在战斗,而汶川地震中个人言论引发公司的影响,是他一个人面对风波,深深感受到了“孤立无援”,可谓生命中的“至暗时刻”。他称自己正在把精力越来越多地投入公益事业,所做之事也越来越具体,比如在农村推广清洁炉灶。“现在我每个月都要进农村。”他对媒体表示。

他也曾在博客上写下过自己的公益理念:“企业家做公益项目,在管理上就要以企业的标准衡量。企业家们自己相互组织,更要走出乡党的小圈子,从农业社会的地缘亲缘所维系的熟人关系,转变成以共同职业、理念和使命为纽带的组织——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以理念和使命结合在一起的共同体。而企业家组织本身,更应该明确这个组织绝不能仅仅是’搞关系’’盘资源’的平台。”

也许王石做公益做得最“精准”的一次,是2016年12月26日,他带领应对气候变化企业家联盟奔赴延安考察,“缅怀红色历史,展望蓝色天空,开启绿色未来”。那之前宝万之争的形势刚刚意外反转。

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无幸灾乐祸之意,商业媒体更不愿看到民营企业家如娱乐明星跌倒般“人设崩塌”。因为如果巨富们皆效仿柳传志推崇的在商言商,或是遵循王石喜欢的荣氏兄弟“不与官家搭界”的家训,在越来越狭窄的、可供王石们进行言论表演的空间里,财富、社会地位与巨富们相去甚远的大多数便更得缝起嘴巴。商人作秀与商人亲政甚至从政,都是应供商人选择行使的权利。

2014年的亚布力夏季论坛上,王石演讲称自己担心万科倒闭。这放之互联网企业估计会令公关总监考虑辞职。不过人们习惯了王石坦诚地如履薄冰,也习惯了他塑造公共形象的表演。

王石担心万科破产时,万科的营收和营利略有下滑,但远没有那个阶段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行业数据下滑得多,与竞争对手相比,表现也算优秀。如今万科需要以“活下去”这种悲壮口号激励自己的同时,也没有放松拿地。

今年三季度万科拿地的权益金额是恒大、碧桂园、保利、融创加起来的总量,加之各项最新业绩表现,不管政策利好和楼市调整洪水哪一个先来临,最先活不下去的应该也不会是万科。看来放话压价这种技能,企业离了创始人也能照演不误。

除了游学、登珠峰这演讲必提的两件事,王石还愿意诉苦,放出悲观言论,在他嘴里,中国企业家是受歧视,被丑化的群体。“我们正在经历同样的道路,不要抱怨!不要因为对这个担心而移民。企业家最重要是就是冒险精神”,“企业家积累财富后不应当移民,资产配置可以在海外,孩子教育可以出去,但如果企业家移民,企业家的作用就消失了。”王石曾强调,贫贱不能移。

住房是中国人的信仰,如今又成为中国人理财方式的信仰,如果信仰受到冲击,发生转变,不知道不喜欢当房地产商的王石的面孔还会不会一变再变。

*图片购自视觉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