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概況

銀川市,簡稱“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業中心,以發展輕紡工業為主,機械、化工、建材工業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工業城市。銀川地處中國西北地區寧夏平原中部,西倚賀蘭山、東臨黃河,是發展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

銀川是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民間傳說中又稱“鳳凰城”,古稱“興慶府”、“寧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城西有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區西夏王陵。

城市綜合競爭力躋身全國百強,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殊榮,被評為“中國十大新天府”。

歷史沿革

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概況

沙坡頭

三萬年以前,舊石器時代的橫城水洞溝遺址和鎮北堡、暖泉等處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是銀川地區最早發現的居民點。殷商、春秋戰國時期這裡是北羌、燻育(葷粥)、匈奴等民族活動、遊牧的地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銀川地區為北地郡所屬。

漢成帝陽朔年間(公元前24年前後)建北典農城(又稱呂城、飲汗城),此為銀川建城之始。南北朝時期,大夏國改建“麗子園”,為駐軍、屯糧重鎮。北周置懷遠郡、懷遠縣。

唐高宗儀鳳二年(677年)懷遠縣遭黃河水淹,城廢。第二年(678年)在故城西更築新城(今銀川市興慶區)。

宋為懷遠鎮,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党項族首領李德明將其都城由靈州(今靈武市)遷至懷遠鎮(今銀川市),大起宮室,修建都城,更名為興州。後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興州為興慶府。

宋寶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興慶府築壇受冊,即皇帝位,建大夏國(史稱西夏),興慶府(銀川)為其首府。

元置中興路,後改為寧夏府路。

明設寧夏府,系“九邊重鎮”之一。清沿明制仍為寧夏府治。

民國建元(1912年),因清代寧夏道與寧夏縣名同,且寧夏為古朔方地,故改寧夏道名為朔方道,領寧夏、寧朔、中衛、平羅、靈武、金積、鹽池、鎮戎8縣,仍屬甘肅省。道署及寧夏、寧朔兩縣治均設寧夏城內。

1913年,寧朔縣治移駐新滿城,後又遷至今永寧縣望洪堡、青銅峽市瞿靖堡、小壩鎮。

1923年10月17日,以舊甘肅省朔方道屬之8縣及寧夏護軍使轄之西套蒙古兩旗屬地合併建為寧夏省。

1929年寧夏省政府成立,省政府設在銀川市。

1941年4月析寧夏、寧朔兩縣部分轄地增設永寧縣,縣治駐楊和堡(今永寧楊和鎮)。寧夏縣更名賀蘭縣,縣治自省城移駐謝保堡(今賀蘭縣習崗鎮)。

1944年4月將寧夏省城改建制市,定名銀川,仍為寧夏省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仍為寧夏省會。

1954年,寧夏省建制撤銷,銀川市為甘肅省銀川專署所在地。

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銀川市為寧夏首府,是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摺疊

位置境域

銀川東與吳忠市鹽池縣接壤;西依賀蘭山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為鄰;南與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相連;北接石嘴山市平羅縣,與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鄰(以明長城為界)。其地域範圍在北緯37°29′~38°53′,東經105°49′~106°53′之間。 2013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148.60平方公里。[3]

摺疊

地貌

銀川市區地形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部、南部較高,北部、東部較低,略呈西南—東北方向傾斜。地貌類型多樣,自西向東分為賀蘭山地、洪積扇前傾斜平原、洪積沖積平原、沖積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灘地等。海拔在1010米~1150米之間,地面坡度為2‰左右,土層較厚。銀川西部的賀蘭山為石質中高山,呈北偏東走向。全長約150公里,寬20公里~30公里。最高峰海拔3556米,是阻擋西北冷空氣和風沙長驅直入銀川的天然屏障。賀蘭山在銀川市境內近70公里,面積5.88萬公頃,山高坡陡,氣勢雄偉。[3]

摺疊

地質

銀川位於中國東、西兩大構造帶的樞紐部位。在大地構造上,屬於中朝準地臺鄂爾多斯西緣拗陷帶的賀蘭山臺陷和銀川地塹,為賀蘭山褶皺帶與鄂爾多斯地臺間的山前拗陷區。是全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和中國首批確定的38個抗震設防城市之一。銀川地震設防烈度為8度。

銀川地塹北起石嘴山,南至青銅峽,長約160公里,最寬為55公里。地塹東西兩側分別受黃河斷裂和賀蘭山東麓斷裂控制,地塹內還有兩條規模較大的斷裂,即蘆花臺斷裂和銀川—平羅斷裂。這4條斷裂共同控制著銀川地塹的形成和發展。周邊縣市地塹內發生3級以上地震,對銀川市區即有影響;地塹內發生6級以上地震對市區將會造成破壞。

銀川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1143年曾發生過6級地震;1227年發生5.5級地震;1477年發生6.5級地震,烈度均為8度。特別是1739年發生的銀川—平羅8級大地震,銀川震區烈度為10度,使銀川古城盡毀。這是銀川平原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災難性地震。

摺疊

土壤

銀川地區土壤類型分為9大類、28個亞類、48個土屬及500多個土種或變種。賀蘭山至西乾渠之間主要為山地灰鈣土、草甸土和灰褐土,東部沖積平原主要為長期引黃灌溉淤積和耕作交替而形成的灌淤土,局部低窪地區有湖土和鹽土分佈。灌淤土土質適中,理化性好,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適種性廣。土壤類型的多樣性非常適合發展農業生產和多種經濟作物生長。

摺疊

水文

銀川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內溝渠成網,湖泊溼地眾多。黃河是銀川的主要河流,流經銀川80多公里,南北貫穿。銀川平原引用黃河水自流灌溉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引黃乾渠有唐徠、漢延、惠農、西乾等渠,年引水量數10億立方米。配套排灌干支斗渠千餘條,長數千公里,形成灌有渠、排有溝的完整的灌排水體系,保證了13萬多公頃農田的灌溉。

銀川歷史上由於黃河不斷改道,湖泊溼地眾多,古有“七十二連湖”之說,現有“塞上湖城”之美稱。全市有溼地面積3.97萬公頃,主要為湖泊溼地和河流溼地,其中天然溼地佔溼地面積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處,面積100公頃以上的湖泊20多處。較著名的有鳴翠湖、閱海、鶴泉湖、寶湖、西湖等。銀川溼地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溼地植物有190多種,溼地野生動物有150多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小鴇、大鴇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等19種,自治區級保護動物24種。銀川溼地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鳥類棲息地之一。

摺疊

氣候

銀川市及其所屬各縣(市),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春遲夏短,秋早冬長,晝夜溫差大,雨雪稀少,蒸發強烈,氣候乾燥,風大沙多等。年平均氣溫8.5℃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800小時~3000小時,是中國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最多的地區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無霜期185天左右。

摺疊

土地資源

銀川平原地勢平坦開闊,土地肥沃,溝渠縱橫,水利資源豐富,加之日照充足,自然條件優越,自古以來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是重要的農林牧漁生產區。銀川境內天然湖泊眾多,自然水面數萬公頃,水質良好,水域內水草茂盛,具備發展水產養殖的優越條件。

摺疊

生物資源

賀蘭山區有銀川市唯一的天然林資源。總面積2.67萬公頃,有天然次生林1.2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2.8%。林種主要有云杉、油松、山楊等喬木,還有山榆、山杏等灌木。此外,有野生藥用植物40多種,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獐子、馬鹿、藍馬雞、青羊、狐狸等32種。賀蘭山東麓地區,其氣候、土壤、地理條件接近甚至優於法國優質葡萄產區——波爾多地區,是世界優質葡萄栽培的最佳生態區之一。

摺疊

礦產資源

銀川地區礦產資源有煤炭、赤鐵礦、熔劑石灰岩、熔劑白雲岩、熔劑硅石、磷塊巖、水泥石灰岩、輝綠岩等。賀蘭石“石質瑩潤,用以制硯,呵氣生水,易發墨而護毫”,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賀蘭”之盛譽,為中國“五大名硯”之一。靈武礦區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特別是煤炭儲量以及其具有的高發熱量、低灰、低硫、低磷等品質,在全自治區乃至全國也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截至2013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208.27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8%。其中回族人口50.11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24.1%。城鎮人口155.76萬人,鄉村人口52.51萬人;男性106.11萬人,女性102.1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32‰,死亡率為3.5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73‰。

銀川市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全市的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504472人,佔75.48% ;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88616人,佔24.52 %,其中回族人口為459647人,佔23.06%。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465072人,增長44.74%;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28569人,增長35.71%,其中回族人口增加118857人,增長34.88%。

經濟發展

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95.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6.66億元,同比增長5.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60.27億元,增長11.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78.74億元,增長7.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6277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0:54.5:41.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3%、66.6%、31.1%。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1%,其中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3.9%,衣著類價格上漲3.1%,食品類價格上漲2.8%,居住類價格上漲1.8%,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1.7%,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1.4%,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1.1%,菸酒及用品類價格下降1.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2.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3.0%,新建住宅價格上漲3.8%,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8%。

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51.73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3.60億元,增長14.1%,其中稅收收入113.91億元,增長8.3%,稅收佔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4.2%。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支出377.72億元,增長22.6%。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63.84億元,增長18.2%。事關民生和可持續發展的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其中,節能環保支出增長107.5%、醫療衛生支出增長27.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4.9%、教育支出增長7.4%。

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03.1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1.38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08.60億元,同比增長6.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33.18億元,同比增長10.1%。三次產業結構為3.4:50.4:46.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0%、41.7%、56.3%。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1656元,比上年增長6.5%。[5]

摺疊

第一產業

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6.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其中農業產值63.44億元,增長3.0%;林業產值2.21億元,增長9.3%;畜牧業產值28.86億元,增長13.0%;漁業產值6.33億元,增長3.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98億元,增長8.7%。

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0.63萬公頃,比上年下降4.3%;其中小麥播種面積1.60萬公頃,下降22.7%。蔬菜播種面積2.99萬公頃,園林水果播種面積2.83萬公頃。全年糧食產量80.74萬噸,下降5.3%;其中小麥產量8.28萬噸,下降19.3%。蔬菜產量144.58萬噸,增長1.2%;園林水果26.96萬噸,增長6.8%。肉類產量5.31萬噸,增長0.6%,其中豬肉產量1.7萬噸,增長0.4%,牛肉產量1.51萬噸,增長3.9%羊肉產量1.57萬噸,增長5.6%。年末大牲畜存欄20.17萬頭,生豬存欄16.48萬頭,羊只存欄數67.24萬隻,家禽數261.56萬隻。禽蛋產量2.02萬噸,增長30.3%;牛奶產量54.40萬噸,增長30.6%;水產品產量6.40萬噸,下降2.4%。

2014年農村用電量3.58億千瓦小時,增長0.5%;農用化肥施用量(按實物量計算)24.26萬噸,下降6.7%。

摺疊

第二產業

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71.7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大中型企業完成增加值375.1億元,增長7.6%。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完成增加值94.2億元,增長18.8%;重工業完成增加值377.5億元,增長8.7%。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263.4億元,增長3.9%;股份制企業完成增加值418.7億元,增長11.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完成增加值18.6億元,增長9.9%。

按行業分,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增加值75.5億元,增長5.7%;石油加工、煉焦業完成增加值98.2億元,增長8.7%;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完成增加值80.9億元,下降2.1%;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完成增加值35億元,增長53.3%;紡織業完成增加值26.1億元,增長28.3%。全市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93.4億元,增長19.0%。

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752.3億元,比上年增長7.2%,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5%;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623.14億元,比上年增長5.3%;主營業務成本1351.7億元,增長8.1%。工業企業利稅總額166.51億元,下降15.8%;利潤總額63.58億元,下降28.6%。工業品出口交貨值59.4億元,虧損企業虧損16.95億元,企業虧損面20.8%,應收賬款淨額183.85億元,資產負債率65.09%。

全年全市具有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352個,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40.46億元,增長17.4%;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產值149.97億元,增長12.2%;建築裝修裝飾業實現產值9.39億元,增長46.4%。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044.7萬平方米,下降8.5%;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309.6萬平方米,下降1.6%。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66億元,增長146.7%;實現稅金總額13.71億元,增長9.3%。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92.76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基本建設投資885.15億元,增長22.0%;更新改造投資87.17億元,增長22.7%;房地產開發投資388.90億元,增長17.6%。分城鄉看,城鎮投資1371.92億元,增長29.2%。分投資主體看,國有經濟投資667.73億元,增長30.1%;非國有經濟投資725.03億元,增長14.1%。從投資結構看,第一產業投資17.81億元,比上年增長87.5%;第二產業投資481.66億元,增長5.6%,其中工業投資479.96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投資893.29億元,增長30.7%。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5898.67億元,其中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88.90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其中住宅開發投資239.01億元,增長22.1%。全年購置土地面積160.98萬平方米,下降8.0%。商品房施工面積4208.92萬平方米,增長19.5%;商品房銷售面積724.59萬平方米,增長18.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14.01萬平方米,增長13.1%;商品房待售面積525.37萬平方米,增長2.7%。全年商品房銷售額322.52億元,增長8.5%,其中住宅銷售額252.44億元,增長2.8%。

摺疊

第三產業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2.47億元,比上年增長9.9%。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69.48億元,增長9.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2.99億元,增長28.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346.19億元,增長9.3%;住宿餐飲業零售額36.28億元,增長15.4%。分經濟類型看,國有經濟實現零售額6.08億元,增長2.5%;集體經濟實現零售額1.68億元,增長15.0%;股份制經濟實現零售額185.83億元,增長2.7%;私營經濟實現零售額105.94億元,增長6.3%;個體經濟實現零售額74.5億元,增長34.1%。其他各種經濟實現零售額8.44億元,增長89.0%。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及菸酒類增長9.8%;汽車類和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均增長4.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1%;金銀珠寶類下降6.5%;石油及製品類下降7.5%;通訊器材類下降9.5%;體育娛樂用品類下降13.4%。

重點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213.66億元,下降6.5%,其中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206.48億元,下降6.8%。

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6.7%。其中,出口總額36億美元,增長55.2%;進口總額9億美元,增長1.7倍。

全年簽訂利用外資項目14個;合同外資金額2.7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2.9%;實際利用外資0.66億美元,下降4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