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概況

堆龍德慶區是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轄區,位於西藏自治區中南部,拉薩市西部,區境地處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念青唐古拉山南麓,東鄰拉薩市城關區、林周縣,西部、北部接當雄縣,南連貢嘎縣、曲水縣;區境地跨東經90°27′—91°01′,北緯29°26′—30°39′,屬高原寒溫帶溼潤季風氣候。

堆龍德慶,藏語意為“上谷極樂之地”。平均海拔約4500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拉薩河、堆龍河流經境內。太陽能、水能、地熱資源豐富。古榮糌粑為堆龍德慶特產。

農牧業為堆龍德慶經濟基礎。進入21世紀,尤其是青藏鐵路通車後,製造業、商貿流通業成為堆龍德慶主導產業。拉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柳梧新區位於境內,與拉薩主城區對接。

堆龍德慶區轄2個鎮、5個鄉,面積2679平方千米,人口5萬人。[1]旅遊景點有楚布寺、桑木民俗自然村、邱桑溫泉等。

2018年10月,國務院扶貧辦批准堆龍德慶區脫貧摘帽。

堆龍德慶區位於西藏自治區中南部, 拉薩市西部,東鄰拉薩市 城關區、 林周縣,西部、北部接 當雄縣,南連 貢嘎縣、 曲水縣。區境地跨東經90°27′—91°01′,北緯29°26′—30°39′,東西最大距離約8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約63千米,總面積2704.25平方千米,佔拉薩市總面積的9.25%,佔西藏自治區總面積的0.22%。 堆龍德慶縣

地質條件

堆龍德慶區處於岡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段,岡底斯陸緣火山—岩漿弧中部。該區域在 石炭紀—早二疊世為古 特提斯活動 邊緣海,晚二疊世為陸棚淺海盆底環境, 三疊紀末為楔形大洋, 侏羅紀為 火山島弧,侏羅紀末期至早白堊紀早期為濱淺海、沼澤, 晚白堊世逐漸抬升為陸, 上新世隨青藏高原而隆升。堆龍德慶境內的 構造單元以邱桑 斷層為界,分為德慶鄉斷隆構造帶和堆龍弧內盆地構造帶兩大部分。境內 地層屬拉薩地層分區,出露有 石炭系、 二疊系、 三疊系、 侏羅系、 白堊系、 第三系和 第四系地層。境內 火山活動強烈且頻繁, 岩漿岩分佈面積較廣,主要有 火山岩和 侵入岩。

地形地貌

堆龍德慶區地處 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南麓 拉薩河下游,總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中間河谷寬闊。區境四周均為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西部屬念青唐古拉復背斜褶皺山系,北部為墨竹工卡復向斜倒置山系,南部、東南部屬崗底斯山東延部分佈喀拉日居山脈,中部則為中切高山寬谷地貌。西北部高原山地佔總面積的67%,東南部為拉薩河谷和堆龍河谷平坦開闊區,佔總面積的33%。全境最高海拔5500米,最低海拔3640米,平均海拔約4500米,區政府駐地東嘎鎮海拔3680米。

堆龍德慶區全境有高山地貌、河流地貌、風化地貌、重力地貌、冰川地貌和岩溶地貌6種地貌類型。境內高山地貌可分為4個區域,其中南北走向的有朗巴拉—昴義拉山地貌、薩多白日—那納拉山地貌,東西走向的有卓瑪日—依瑪拉山地貌、扎嘎拉—獲拉山地貌。

地貌分區位置特點

朗巴拉— 昴義拉山地貌古榮鄉至德慶鄉堆龍河中部,長約45千米山嶺海拔5600米以上,有魚脊狀、深昴狀脊峰及獨立山峰,多渾圓緩坡狀,向下為深切的溝谷沖蝕地貌;火山岩和角閃黑雲二長花崗岩體出露地表

薩多白日— 那納拉山地貌古榮鄉至德慶鄉堆龍河東部,長約24千米海拔5100—5400米,嶺脊呈條帶狀展布,地表基岩風化嚴重,山嶺相對高度小,坡度較緩,山脊呈寬緩脊狀,5000米以下為深切溝谷;紫紅色砂岩、泥岩及火山岩出露地表

卓瑪日— 依瑪拉山地貌德慶鄉門曲以北,長約40千米海拔4900—5693米,山脊呈鋸齒狀,山頭多尖頂,山坡坡度25°—42°,有數座5400米以上的陡峻高峰;石炭系—二疊系地層岩石出露地表

扎嘎拉— 獲拉山地貌古榮鄉和乃瓊鎮南部,長約33千米西高東低,海拔4400—5600米,山脊呈條帶狀,山頭呈圓狀、梁昴狀,角閃黑雲二長花崗岩體出露地表;4800米以上地表基岩風化嚴重

境內 河流地貌主要分佈於拉薩河、堆龍河、楚布曲等河流谷地中,地表為堆積、沖積、洪積物層,河漫灘發育; 風化地貌主要分佈於高山區,因物理和化學作用,地表受風化剝蝕,由於巖性和環境差異,不同區域風化形態各不相同; 重力地貌分佈於堆龍河谷及其支流兩側,巖體下部被流水沖刷,上部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動、崩塌,形成礫石堆、滑坡體或泥石流; 冰川地貌主要分佈於楚布曲源頭溝谷及山脊部位,U形冰川槽谷中有冰坎或堤坎,冰川前緣有冰磧扇; 岩溶地貌主要分佈於羊達鄉東北部半山的灰岩溶發育區,地表有溶溝和溶柱,斷裂裂隙處有體積0.5—50立方米的溶洞,洞內有石筍、石柱。

氣候

堆龍德慶區屬高原 寒溫帶溼潤季風氣候,冬長夏短,四季不甚分明;乾溼季分明,降水集中於6—9月,乾季多大風,溼季多夜雨;氣候垂直分佈特徵明顯,不同海拔高度的氣候各不相同。

堆龍德慶區氣候垂直分佈特徵表

海拔(米)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無霜期(天)年均降水量(毫米)乾燥度

3600—4200河谷和半乾旱氣候3.8—6.556—89228—4340.876—1.11

4200—4750山地半乾旱半溼潤氣候0—3.86—54290—4400.65—1.35

4750—5200高山寒冷半乾旱半溼潤氣候-3.3—0<6300—4600.61—1.08

>5200高山寒冷半溼潤氣候

根據地形地勢的顯著差異,堆龍德慶區全境總體分為兩個氣候區。西北部高原山地為高山寒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4℃,1月平均氣溫-10.6℃,7月平均氣溫16℃;年均 無霜期100天;年平均 降水量420毫米,其中90%集中於5月下旬至8月中旬,年均相對溼度59%;年均日照2839小時,年均 蒸發量1422毫米;最大風力12級,風向多為東南風。東南部河谷農耕區為高原溫帶季風氣候,氣溫較高,太陽輻射強烈;年平均氣溫7.5℃,1月平均氣溫-3.0℃,7月平均氣溫16.1℃;年均無霜期226天;日平均日照13小時,年均降水量389.05毫米,多集中於夏末秋初,春末夏初多幹旱;年均蒸發量2283.5毫米;年均相對溼度44%。

水文

地表水

堆龍德慶區境內有拉薩河、堆龍河2條幹流和60餘條大小溪溝,屬 印度洋外流水系,雨季主要靠雨水補給,枯水期由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補給。 拉薩河為 雅魯藏布江支流,在區境東部與城關區桑卡鄉交界處入境,經崗德林一帶,接受堆龍河匯入,折而向南出境,境內流程11千米,河床寬約250米,河水呈網狀,河道中多灘洲,年平均水位高出河床3.58米,年平均 流量295.5立方米/秒, 年徑流量93.83億立方米, 含沙量0.125千克/立方米。堆龍河(堆龍曲、堆龍藏布)經 羊八井從西北部入境,流至德慶折而向南,過古榮後轉向東南流至東嘎匯入拉薩河,境內流程75千米,年均流量59.67立方米/秒,年徑流量18.96億立方米。此外境內有大小 湖泊55個,總面積0.43平方千米,主要分佈於堆龍河上游的古榮鄉境內,基本為 淡水湖,主要靠地下水補給,水位變化受降水影響明顯。

地下水

境內地下水為大氣降水補給,其排洩、徑流方向與地表水基本一致,水化學類型多為HCO -Ca型, 礦化度30—600毫克/升不等, pH值平均為7.4。

地下水類型分佈範圍水量

鬆散巖類孔隙潛水拉薩河和堆龍河口的低漫灘地極豐富

東嘎沙康、308部隊農區及堆龍河漫灘很豐富

堆龍河兩側一級階梯豐富

羊達、南嘎、柳梧等支溝前緣低階梯地帶中等

支溝頂部高臺地及河谷兩側扇體地帶貧乏

碳酸鹽巖類岩溶裂隙水城區以北豐富

羊達溝以西貧乏

基岩裂隙水層狀巖類裂隙水拉薩河、堆龍河以南貧乏

塊狀巖類裂隙水廣泛分佈於花崗岩、花崗閃長巖、細粒花崗岩、黑雲母花崗岩地區貧乏

土壤

堆龍德慶區境內土壤共有10個土類,22個亞類。 高山寒漠土面積30.72萬畝,分佈於高山之巔,為粗骨性強的石塊堆積; 高山草甸土面積152.84萬畝,分佈於海拔3400—4000米之間,質地輕壤,土體乾燥,草根層發達; 亞高山草甸土面積86.17萬畝,分佈於高山中上部海拔3300—3700米處,有機質分解度高,植被較茂密; 沼澤土面積9.69萬畝, 成片分佈於境內各地,各土片中心部位水深、泥炭層厚、有機質多、植物種類單一; 草甸土面積59.24萬畝,分佈於河岸的沙土狀母質上,質地沙壤、輕壤; 褐土為基帶土壤,面積9.09萬畝,主要分佈於拉薩河水系地帶,發育在富含碳酸鹽的黃土母質上; 風沙土面積2.37萬畝,主要分佈於山地迴旋口的山坡上,由風成沙性母質發育而成; 山地棕壤面積35.53萬畝,多分佈於海拔2800—3500米的高山陰坡、半陰坡處,母質多為岩石碎屑殘積物,土層淺; 暗棕壤面積6.8萬畝,分佈於海拔3500—3900米的高山陰坡、半陰坡處,土壤終年溼潤,有機質豐富; 沖積土面積4.6萬畝,包括河流沖積土和生草沖積土兩個亞類。

植被

按植被特點,堆龍德慶區境內植被分為3個大類,7個亞類。

植被類型植被組合特徵

冰緣植被雪蓮花、垂頭菊、扁芝菊、十字花科、紅景天等

灌叢植被常綠草葉灌木叢杜鵑、巖須屬等

常綠針葉灌木叢柏屬

落葉闊葉灌木叢柳屬

旱中生性落葉灌木叢西藏狼牙刺、砂生槐等

草甸植被草甸高山嵩草、西藏嵩草、小嵩草、蓼等

沼澤化草甸大嵩草、粗壯嵩草等

境內海拔高差懸殊,植被具有明顯的垂直分佈性。海拔5000米以上的極高山區幾乎無植被,偶有雪蓮花、垂頭菊生長;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區僅在土層較厚地帶分佈有草甸,其餘地帶有常綠草葉、針葉及旱中生性落葉灌木叢;海拔3700—4000米的河谷有旱中生性落葉灌木叢;海拔3600米左右的柳梧地區主要植被為人工林,河流沿岸 沼澤化草甸較發育。

水資源

堆龍德慶區全境地表水年平均徑流量28.3億立方米(未包括 客水流量12.3億立方米),2000年人均佔有水量約3.76萬立方米,為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3倍; 水能資源豐富,大部分集中在落差較大的堆龍河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20萬千瓦。

地熱資源

堆龍德慶所處 地體具有明顯的熱殼性質,境內 地熱活動屬水熱對流型 熱儲。地熱類型有 泉華和 水熱蝕變兩種,其中泉華分佈於邱桑一帶,面積2平方千米;水熱蝕變礦物有 碳酸鹽類、 二氧化硅、 硅酸鹽類、 硫酸鹽類4種類型。境內地下熱水以中性為主,礦化度大於1000毫克/升,為微鹹水, 水化學類型以重碳酸型和硫酸、氯型為主。邱桑溫泉位於德慶鄉斷裂谷地中,面積1平方千米,熱儲基礎溫度106.1℃,出露熱水溫度43℃,流量1升/秒,水化學類型為HCO ·Cl-Na·Ca型,可採資源2.3萬千瓦,背景資源8×10千焦。

礦產資源

金屬礦

據20世紀70年代勘探調查,堆龍德慶境內有 鐵礦礦(化)點6處,其中5處(特利澤貢巴鐵礦、加木鄉礦化點、古榮鐵礦、凱博鐵礦點、卡堆鐵礦點)為 矽卡巖型,1處(邱桑鐵礦)為火山—沉積型,邱桑鐵礦 鐵礦石遠景儲量約150萬噸;有 錳礦(化)點4處,分別為攏窮錳礦點、查去崗錳礦化點、孟嘎卓嘎錳礦化點、槓幾錳礦化點,均屬 熱液型;有 鉛鋅礦2處,分別為巴勇鉛鋅礦、攏窮鋅鉛銀礦,礦石常以鉛鋅或鉛鋅銅共生,以熱液型為主,平均品位約8%;此外還有銅銀礦、多金屬礦及若干砂金礦化點。

非金屬礦

石榴子石礦主要產於內德里堂地區,礦石含石榴子石大於75%,粒度一般為3—5毫米; 碧玉礦位於邱桑村南1.5千米處,厚約30米,脈寬5—45釐米,碧玉為青灰色,蠟狀光澤,礦石裂紋較多;東嘎 石灰岩礦位於東嘎鎮北1千米處,石灰石C+D級儲量2961萬噸,此外乃瓊鎮有聶青波石灰岩礦; 粘土礦位於馬鄉設興村東側,屬 泥岩類,C+D級儲量1015萬噸; 花崗岩礦位於城區西7.5千米處羊達鄉內,D級儲量1473萬立方米; 板岩礦主要為東嘎山粘土質板岩礦,D級儲量145萬噸,其中10%為一級品,二級品佔90%; 煤炭資源主要分佈於城區北側向陽煤礦礦區,煤炭屬超高灰份、中硫、低發熱量無煙煤,工業儲量20萬噸,遠景儲量32萬噸,至20世紀末基本採罄;有 泥炭點3處,均位於古榮鄉,為低灰份、高氮、高鉀、高腐殖酸、高發熱量的優質草本泥炭,儲量約8萬噸。

生物資源

動物資源

堆龍德慶區境內野生動物中,獸類主要有 岩羊、 馬麝、 棕熊、 藏狐、 赤狐、 高原兔、 猞猁、 鹿、 雪豹、 水獺、 旱獺、 狼等;鳥類主要有 斑頭雁、 赤麻鴨、 金雕、 玉帶海雕、 灰背隼、 灰鶴、 黑頸鶴、 貓頭鷹、喜山馬雞、 高原山鶉、 畫眉、 麻雀等;魚類主要有 拉薩裸裂尻魚、 黑斑原鮡、 拉薩裂腹魚、 巨須裂腹魚、 雙須重唇魚等。

植物資源

截至20世紀90年代,境內草地植物有63科、243屬、675種,其中 菊科植物最多,佔總數的13.3%, 禾本科佔12.9%, 莎草科、 豆科、 唇形科、 毛茛科、 薔薇科、 玄參科、 石竹科植物種類也較多;在諸多種類的草地植物中,常見且利用價值高的有 高山嵩草、 四川嵩草、 大花嵩草、 粗壯嵩草、 西藏嵩草、 喜馬拉雅嵩草、 青藏苔草、 幹生苔草、 華扁穗草、細杆蔗草等。天然林中,主要樹種有藏青楊、 銀白楊、 柏樹、 高山櫟、 高山柳、 垂柳等,以 灌木為主。藥用植物有90餘種,主要有 蟲草、 貝母、 大黃、 黨參、 當歸、 雪蓮、 紅景天、 玉簪花、雪山一枝蒿、草紅花、 草靈芝等。

太陽能資源

堆龍德慶區地勢高亢,空氣稀薄,日照時間長,空氣中雜質少,大氣透明度高,太陽光輻射強烈,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全境年太陽總輻射量在6143兆焦耳/平方米以上,高值區主要分佈在德慶鄉北部、羊達鄉、東嘎鎮及古榮鄉的楚布曲流域北岸,最高可達7223兆焦耳/平方米。

楚布寺

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概況

堆龍德慶區圖冊(4)

楚布寺位於古榮鄉那嘎村,建於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是藏傳佛教嘎瑪噶舉派的主寺,分為楚佈下寺和楚布上寺兩部分,楚佈下寺開創了西藏活佛轉世制度,是歷代黑帽系嘎瑪巴的駐錫地;楚布上寺為歷代傑察仁布欽的駐錫地。

桑木民俗自然村

桑木民俗自然村位於東嘎鎮桑木村,村中有覺木龍藏戲團,村民保留著拉薩農村地區傳統的生活方式。桑木村一組和二組是傳統的手工羊毛地毯加工村,家家戶戶從事地毯、卡墊產品的加工經營活動。遊客在村中可瀏覽鄉村風光、品嚐農家飯、騎馬、垂釣、欣賞藏戲、與村民聯歡等,領略藏族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習俗。

雄巴拉曲神水

雄巴拉曲神水位於乃瓊鎮色瑪村雄巴拉曲寺內,相傳為 蓮花生大師所鑿。泉水從地下流淌出來形成一大一小兩個池塘,在泉水流出的出口處裝有水輪轉經筒,鈴聲、流水聲不絕於耳。

邱桑溫泉

邱桑溫泉位於德慶鄉北6千米處的東北曲雄河谷內,海拔4054米左右,相傳黃教創始人 宗喀巴曾在此沐浴。泉水清澈透明,含有 硫磺、 雄黃、 石炭等多種礦物質和 鋰、 鋇等元素,具有微量放射性,對皮膚病、風溼病、關節炎、胃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一定療效。

馬鄉不整合接觸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位於青藏公路馬鄉段西側,面積約850公頃。 不整合下部為紫紅色 泥岩、 砂岩與灰綠色 凝灰質砂岩,地層已發生褶皺。在不整合上部為第三系 典中組地層,底見有50—60米厚的礫岩,再上為 安山岩、 英安巖、 流紋岩、凝灰質砂岩、 砂礫岩等,厚約150—200米。馬鄉不整合接觸關係極為清楚,不整合與層狀岩層組合壯觀宏麗,極具地質教學、科學研究、旅遊觀光和自然保護價值。

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概況

堆龍德慶區圖冊(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