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引發的「跟蹤」故事

春天的一個黃昏,我在家中的小花園裡,坐在剛買的小旅行椅上,拿一本書在手裡,發呆。

這書叫《容膝軒詩文集》,是我幾年前在中國書店淘的,當時店裡沒有人,它擺在角落,有些古舊的書皮讓我一眼相中。一眼相中的原因是我收藏的《四明叢書》中第八集末的《容膝軒詩文集序》,是我常讀的篇目。《四明叢書》是我收藏典籍中的最愛之一,原因有二,一是這套書本身的價值;二是因為曲折的收藏經歷。

買書引發的“跟蹤”故事

這是一部編集寧波鄉邦文獻的郡邑類叢書。寧波為浙東望郡,因境內有四明山,故泛稱四明,宋元郡志題名《四明圖經》或《四明志》,明洪武十四年始稱寧波。鄉賢遺著既是地方之文獻,也是天下之文獻。

寧波人有彙刊群書保存文獻的優良傳統。清末民初,浙江許多地方編刊郡邑叢書已蔚然成風,而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寧波卻相對滯後。於是,張壽鏞先生毅然以編刊《四明叢書》為己任。張壽鏞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藏書家和出版家。

此套叢書的收藏頗有曲折。

10年前,我在天津一家古籍書店看到這套書,便愛不釋手,但當時家中正好出事,沒錢支持我的收藏。連著三個下午,我就在書店裡徘徊,心情極為複雜。平時總覺得古舊書店裡的人少,那天我只覺得人多,每次有人走近這套書的書架,我的心都高高懸起,當他翻看後離開,我就又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第三天的下午,就在我的眼皮底下,它被人買走了。於是,我成了尾隨者。我們沿著五大道旁的一條小路,一前一後,走走停停。這讓我覺得自己像諜戰片裡的特務。從這條路上看過去,可以看到五大道地區的建築,那中西合璧的小洋樓就像在配合我一樣,在樹影裡時隱時現,竟然讓未達目標的我有了一種愜意和興奮。

買書引發的“跟蹤”故事

終於,被我“跟蹤”的老者發現了我。主動和我搭訕。我有些害羞,但還是吐露了實情。那老者很感動,說沒想到有和他一樣的書痴。於是便邀請我去他家小坐。後來我們成了書友。每次去天津,我都會去他家拜訪,也順便看一眼他的藏書,還有那套《四明叢書》。

六年前,我接到了老者家屬的電話,說他去世了,讓我去一趟天津。我很難過。等我趕到,他的骨灰已經擺在了書房,那是他生前最喜歡的地方。他的兒子將那套《四明叢書》遞給了我,說是老者留給我的禮物。老者什麼話都沒留給我,說我看到這套書自會明白。

我明白。作為一個愛書人,一個藏書人,有時候書就是他的一切。人們都以為他走了,其實他沒走。他把他對藏書的感情留給了後人,其中圍繞著這套叢書的感情留給了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