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實現九個「安徽第一」

一隻波士頓龍蝦,漂洋過海來到合肥,需要多長時間?

答案是16個小時。

2013年,新橋機場完成轉場啟用,同年,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正式啟動建設。10月22日,記者從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瞭解到,近年來,空港進境水果、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口岸先後啟用,讓合肥人吃上更多更鮮美的進口水果、海鮮。今年,示範區還將啟動申報肉類口岸,更多進口優質肉類也將“直飛”合肥。

過去5年,合肥空港在基礎設施、開放平臺、經貿招商也屢有大動作,先後建成安徽首個空港型保稅物流中心、首個國際快件監管中心、開通首條國際、國內定期貨運航線、首條國際生鮮包機航線……實現了九個“安徽第一”,呈現出配套完善、平臺集聚、框架拉開、蓄勢躍進的良好態勢。

通達四方轉場五年,新橋機場躋身“千萬級俱樂部”

2013年,駱崗謝幕,新橋起飛,合肥與世界的距離越來越近。同年9月,合肥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新橋機場所在的原肥西縣高劉鎮,整建制劃歸合肥經開區託管,並啟動空港經濟示範區建設。

幾年前,如果你想去巴厘島、柬埔寨,只能從南京或者上海中轉,現在你可以從家門口直接出發。逐漸加密的航線網絡,使得合肥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從夢想開始變成現實。

記者從空港方面瞭解到,目前,已有32家國內外航空公司在合肥機場運營定期客運航班,通航城市50個,執行定期航線80條,其中國內定期航線70條,地區及國際定期航線10條。每週計劃執行航班1680架次,日均航班240架次。

今年1-8月,合肥新橋機場已完成旅客吞吐量729.4萬人次,同比增長23.1%;2018年,將突破1000萬人次,躋身國內千萬級大型機場行列,提前兩年實現一期規劃目標。新橋機場還建成D類、E類兩個專用貨機坪和國際快件監管中心,購置35噸升降平臺車,二期貨站即將開工建設。

安徽民航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架設對外開放空中通道,新橋機場將重點培育、引進和加密至北美、歐洲、東南亞等主要進出口地區的國際貨運航線,以及至華南、西南、華北、東北等樞紐機場的國內貨運航線,形成完整的航空貨運網絡。

“到2020年,計劃旅客吞吐量突破14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10萬噸;國內航線數量達到80條,國際及地區航線數量達到25條(其中,國際貨運航線5條),成功創建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開放平臺 波士頓龍蝦來肥可走“綠色通道”

一箱鮮美多汁的車釐子、一隻鮮活肥美的波士頓龍蝦,吃上這一口新鮮,過程原本並不容易。

以水果來說,在空港進境指定口岸之前,要從其他口岸中轉,再通過航空、公路等方式運到合肥,時空距離就會被拉長。

新橋機場啟用後,為想要漂洋過海而來的進口水果冰鮮提供了空中通道。

2014年,合肥市政府決定依託新橋機場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在空港經濟示範區建設進境指定口岸。2014年12月,空港進境水果指定口岸獲國家質檢總局批准設立,2016年8月正式開檢。2016年12月11日,首架60噸智利進口車釐子和藍莓貨運包機在新橋機場落地,開啟我省包機進口水果的新時代。

“2018年4月29日,合肥完成首批50.6噸波士頓龍蝦進口,也是國內首架由本土航空公司執飛的龍蝦包機,今年已完成11班包機、約440噸波士頓龍蝦進口。”合肥海恆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明榆介紹,一隻波士頓龍蝦的跨洋之旅全程僅需要16個小時。

今年,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還將啟動申報肉類口岸,更多進口優質肉類也將“直飛”合肥。

安徽首個空港型保稅物流中心、首個國際快件監管中心……近年來,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積極貫徹落實合肥市《加快開放平臺建設發展實施意見》《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實施意見》《合肥市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加快合肥航空港、空港進境指定口岸、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跨境電子商務港等開放平臺建設,實現了九個“安徽第一”,成效顯著。

“未來,合肥空港示範區將打造成安徽省口岸門類最多、檢驗最便捷、最具成本優勢的口岸高地,推動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創建成為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合肥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辦公室主任劉聲信心滿滿。

空港經濟 流量和產業將形成良性互動

早在新橋機場啟用之初,業內人士對於合肥空港經濟發展即有所探討,“合肥可以通過尋求與國內外航空公司的合作,建立航空基地;積極尋求與國內外大型貨運公司合作,引進國內外貨運公司入駐新橋國際機場,通過在機場設立貨運集散中心,帶動整個航空物流的發展。新橋機場的啟用將為合肥帶來更多國際人才,也為本地企業參與國際分工提供條件和基礎。”

“當時,大家對‘臨空經濟’的概念的瞭解還並不透徹。我們考察當時國內臨空經濟搞得比較火熱的鄭州和天津,發現背後都有產業帶動,鄭州是富士康,天津則是大飛機項目。”時任空港經濟示範區管理辦公室主任的周廣勳回憶。

按照計劃,依託新橋國際機場一類口岸,空港示範區共規劃建設6個口岸。“這只是一個開始。”周廣勳說:“當時我們開會的時候討論,一致認為:單純的‘物流經濟’不是我們想要的‘臨空經濟’,我們需要能夠依託航空、形成上下游鏈條的產業經濟。”

以三文魚為例,空港不僅要把三文魚運進來,還要在這裡加工,在這裡分發,令空港成為三文魚國際流轉的中樞。最終,“流量”和“產業”能夠形成良性互動,流量孕育產業,產業催生流量。最終,空港示範區不僅能成為一個產業平臺,也能成長為一個流量的入口。

保稅物流 聯手口岸構築對外開放橋頭堡

今年9月7日,合肥泓明保稅物流有限公司一輛載有集成電路備件的貨櫃卡車緩緩通過監管卡口,進入保稅倉庫保稅存儲。我省第3個獲批的保稅物流中心(B型)、安徽省首個空港型保稅物流中心——合肥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關運行。

作為合肥市委、市政府著力打造的“八大開放平臺”之一,合肥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設立和封關運行,完善了新橋國際機場保稅物流功能,提升了其國際航運服務能級。“境內關外”“家門口保稅”的實現不僅為本土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實惠,在空港經濟時代,更將推動合肥乃至安徽成為國際航空物流重要節點。

合肥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封關運營意義重大。隨著中國民航業的快速發展,機場不再僅僅承擔貨物運輸、旅客迎送的職能,而成了帶來產業集聚、拉動城市經濟發展的全新引擎。

“B保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為省內重點集成電路工程——合肥長鑫公司等企業提供零部件保稅備件服務。”明榆介紹,“ 簡單來說,企業可以提前進口原材料及設備零備件,並在‘B保’的保稅倉庫內存放,暫不繳納關稅和增值稅。需要使用時,再分批出庫,分批繳稅,及時配送,大大節約了企業的資金和時間成本。”

“長鑫是真正依託航空港優勢的項目。”合肥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辦公室主任劉聲說:“相當部分的項目零部件和生產設備都依賴航空運輸。(長鑫)是空港外向型口岸重要作用的體現。本地備貨、儲存、通關,對長鑫今後的產品打向國際市場、增強中國芯片行業競爭力,有時間成本優勢。”

與此同時,以唯品會、菜鳥網絡為代表的現代物流園及跨境電商基地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中。此外,合肥空港示範區開展國際合作,規劃建設中德(合肥)智慧產業園。目前建成項目5個,佔地579畝,達產產值38億元;在建項目8個,佔地 1591畝,達產產值285億元;在談意向項目22個,佔地6294畝,達產產值656億元。

明榆表示,合肥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可以為合肥及周邊地區商品出口提供“境內關外”的退稅便利,也為境外商品進入合肥創造“家門口保稅”的政策優惠,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B保和指定口岸,共同構成了合肥空港區域外向型經濟的必要條件,4E級的新橋國際機場,為B保和口岸的建設提供了基礎。快速通關的能力,讓空港架通了合肥、安徽與境外的空中橋樑,成為安徽省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實現九個“安徽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