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最烈的酒,坐最貴的救護車:你是朋克養生黨嗎

將“朋克”和“養生”這兩個並不搭調的詞彙組合起來,是帶有一種無厘頭意味的。

無厘頭一直是青年亞文化的重要支流,年輕人常常以無厘頭的語言形式表達他們對主流的某種偏離、嘲諷或不滿。

一個叫“朋克養生”的詞火了。所謂朋克精神,簡而言之就是反對一切,管你愛咋咋地,老子全不care;而說起養生,我們想起的則是氣血兩虧、脾胃不適、體力不支,一點也不新潮酷炫。

“朋克”和“養生”這兩個乍看起來一點也不搭調的詞怎麼就組合在一起了?究竟朋克養生指涉的是什麼?

朋克養生:一邊作死,一邊養生

事實上,朋克養生是一個網絡流行語,它是當代年輕人一種自嘲式、自黑式的養生方法,既有著年輕人的時尚朋克,又有著中老年人的養生,二者緊密結合。它源自於微博上的一個段子“和姐妹抽了一支菸然後趕緊含了顆含片,我們,一邊自殺一邊瘋狂養生”,隨後有網友評論這種養生方式為“朋克養生”,該詞迅速走紅網絡。

簡單地說,朋克養生就是一邊作死,一邊養生。

比如熬最晚的夜,用最貴的眼霜!為了對抗這強大的“熬夜就有黑眼圈”的自然定律,朋克養生黨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個午夜兇鈴式的鬧鐘,一到12點,鬧鐘準時響起,提醒我們:“該敷面膜、做保養了!”於是一到午夜,城市裡突然出沒了無數貼著面膜的幽魂。

比如一邊不醉不歸,一邊枸杞保溫杯。在一次次胃痛的折磨下,我們終於信了父母“喝太多酒對身體不好”的真理。但朋克養生黨們不是從此戒酒,而是隨身攜帶裝滿枸杞溫水的保溫杯,一邊啤酒,一邊枸杞紅茶,枸杞養胃,配著啤酒,滋補又調理。

再比如一邊吞雲吐霧,一邊枇杷膏潤喉。吸菸的人患肺癌的數據一路飆升,神仙看了也害怕啊!朋克養生黨們想出了一個妙招,抽完煙馬上喝瓶枇杷潤肺膏,把尼古丁、焦油什麼的危害通通扼殺在搖籃裡!

除此之外,還有可樂放黨參,咖啡送服維生素,泡夜店後夜跑,大哭之後喝鹽水,熬一會兒夜再閉一會兒眼,一邊暴飲暴食一邊吃健胃消食片;一邊喝最烈的酒一邊坐最貴的救護車……雖然這其中不乏調侃的說法,但朋克養生的確頗為精準地概括出了不少年輕人矛盾的生活狀態:他們一邊恣意放縱,一邊又“貪生怕死”。

喝最烈的酒,坐最貴的救護車:你是朋克養生黨嗎

“英年早禿”的恐慌

以往我們都認為養生是中老年人的事情,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了養生的隊伍。很顯然,年輕人養生,是因為怕死,怕老。過勞死和年輕人猝死的新聞層出不窮,不少為了工作和生活疲於奔命的年輕人不免擔憂自己的身體扛不住。

過勞死的討論不少了,這裡我們來關注一種新趨勢,即年輕人的禿頂。

“禿頂”“脫髮”在很短時間裡迅速竄升為網絡熱詞,無論是百度指數微信指數都不斷攀升,許多年輕人都擔憂自己英年早禿。根據《中國脫髮人群調查》《阿里大數據:80/90後成脫髮主力軍》顯示,中國脫髮人數已佔總人口的15%,總數呈現逐年增長態勢,並伴隨著年齡的逐年走低。脫髮——這個原本只與中年“地中海”大叔有關的問題,正從高中生物所學的“禿頂遺傳”裡走出,慢慢走入年輕人的生活。

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付蘭芹從2013年開始看脫髮。而近兩年,不僅脫髮門診的病人變多了,也更加年輕了。“二十一二歲就開始脫髮,二十四五歲脫髮比較明顯,感覺這一代人比他們的父輩的脫髮來得要早,脫髮確實是在年輕化。”

在一個00後眼中的80、90後的採訪中,00後眼中的前輩是這樣的:經常熬夜、特別喜歡睡覺、皮膚不是很好……有的00後小朋友甚至開口就扎心:“脫髮算嗎?我姐脫髮把下水道堵了。”

另外一則《拯救脫髮趣味白皮書》調查顯示,在某平臺買植髮、護髮用品的人群中,90 後佔了36.1 %,其脫髮兇猛程度隱隱有趕超 80 後的趨勢。

各大高校也有關於學生脫髮的各類調查。清華大學的學生製作了一個問卷,研究清華在校生脫髮規律,24 小時內收集近 5000 份的問卷數據。這波沒有職場壓力的在校生,卻同樣遭受掉髮的苦惱——近 60% 的同學感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掉髮,近 40% 的同學感覺自己的髮際線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後退。河海大學另一位研究生做了個調查,434份回答中,35%的同學反映有輕微脫髮現象,15%的人較嚴重,4%的人感覺自己快禿了。四川大學隨機向478名同學發放調查問卷,調查脫髮問題。據統計,川大七成以上同學有脫髮困擾!

而很顯然,這一代年輕人的禿頂來得比以往更早,禿得更快,一來是生活方式不健康,比如飲食多油多脂肪,熬夜;二來是生活節奏加快,個人的壓力增大。伴隨著“禿頂”的,是“焦慮”“擔心”“壓力”等關鍵詞。

因此,年輕人紛紛加入養生大隊,其實是出於英年早禿、過勞死等的一種恐慌。

喝最烈的酒,坐最貴的救護車:你是朋克養生黨嗎

以無厘頭表達抵抗

矛盾的地方在於,既然年輕人擔心英年早禿,為何他們仍要不作就不會死地選擇朋克?為何他們一邊喝著枸杞,一邊又忍不住要燥起來呢?

一方面,自制地養生其實蠻辛苦的,年輕人的生活平時都夠艱難的了,也只有在吃喝玩樂方面有點自主權。好不容易想要放鬆一下,結果養生的弦緊繃,即便這樣或許可以活得長久,但也活得不夠有勁、不夠有意思。於是年輕人不免偶爾想要小小地放縱一下,痛快地喝一杯,煲劇煲個通宵。不過在負罪感的作用下,他們當然也要趕緊地養生一下,兩相抵消。

另一方面,將“朋克”和“養生”這兩個並不搭調的詞彙組合起來,是帶有一種無厘頭意味的。從美學上看,無厘頭是一種顛覆性的語言背叛,它打碎一切等級和界限,在事物和事物之間強行建立突兀、荒謬、不“合理”不“自然”的聯繫。高尚與卑瑣、真理與謬論、主義與順口溜、現實與荒誕,這些原本相互衝突的觀念、思想與情緒並列起來,因強烈的落差或出乎意料的逆轉,消解了嚴肅,解構了正諭,戲仿了主流,也產生了出人意料的喜劇效果。

因此,無厘頭一直是青年亞文化的重要支流,年輕人常常以無厘頭的語言形式表達他們對主流的某種偏離、嘲諷或不滿。朋克養生同樣如此,你以為年輕人身強力壯的,可在壓力之下他們都要養生了;你以為年輕人好好養生是為了更好地投身工作和生活,他們偏要放縱個痛快……從這個角度看,朋克養生其實也是年輕人對過於繁重的壓力和無趣的生活的一種微弱抗議:年紀輕輕的我們,為什麼要開始養生了?為什麼在本該恣意的年紀,我們不能朋克到底?

這樣的心聲雖不難理解,不過我們還是要弱弱地說一聲:無厘頭可以,可你何必要糟踐自己的身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