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專家分析中美之外的人工智慧

智库专家分析中美之外的人工智能

全球技術地圖

創新丨前沿丨科普丨資訊

智库专家分析中美之外的人工智能

摘要: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裡全球中心(Perry World House)的智庫專家撰文分析了中國和美國之外各國發展人工智能的情況。

關於人工智能如何影響地緣政治,大多數的討論都聚焦於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出現的軍備競賽,以及俄羅斯等主要軍事大國的投入。無可否認,中美兩國正取得飛速突破。但是,大國之間的軍備競爭固然精彩紛呈,在大國之外的人工智能發展對我們的世界也有深遠的影響,即使這些進展沒有那樣大肆宣揚,小國選擇的人工智能應用與投入的方式會影響其國力和國際地位。

澳大利亞、法國、新加坡、韓國等中等強國普遍很繁榮,技術上具有領先優勢,且人口規模為小到適中。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國家擁有更多的資本而非勞動力。隨著全球各地對快速圖像識別、自動駕駛車輛等機器學習驅動的技術的需求不斷增加,它們對人工智能的國內投入至少有可能提高其經濟地位。但由於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具有雙重用途,既可以用於和平也可以用於武力,所以這些投入也可能提高一個國家的防禦能力。

舉個例子,允許無人機檢測障礙物的傳感算法可設計用於快遞,但也可經調整後用於戰場偵察。從大型數據集中檢測異常點的算法可以幫助商業航空公司和軍隊安排維護日期,防止關鍵飛機零件出現故障。相似地,讓機器就特定任務開展協作的機器人蜂群原理能實現先進的納米機器人醫療手術,也能用於戰鬥機動。當然了,軍事應用會有特殊要求,包括防止黑客攻擊的嚴格保護措施和更強大的加密手段。但由於雙重應用的潛力目前還停留在應用科學階段,中等強國雖然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卻國防預算有限,其在商業領域的人工智能投入會讓它們在軍事上也獲益。

中等強國關於人工智能的投入及政策選擇會決定這一切如何實現。目前,許多中等強國都對人工智能應用大舉投入,以促進經濟,提高國土安全的能力。雖然人工智能不會讓中等強國發展成軍事超級大國,但這項技術能幫助其實現目前的國土安全目標。在世界各國和全球民眾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在軍事上的適用性這一問題上,中等強國也在推動形成相關國際準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投入人工智能的其他國家。當前,許多中等強國都在推動其私營部門提高人工智能的能力。這裡的“人工智能”是指使用計算能力來進行以往要求人類智能才能進行的活動。具體而言,大多數國家都關注人工智能的狹義應用,例如,使用算法進行單獨的任務,而不是追求通用人工智能,因為通用人工智能領域所需的計算能力遠遠超過了大多數公司和國家的能力範圍。即使大多數國家很難與中美的研發水平比肩,但鑑於運行大多數複雜算法的計算能力需要大規模的投入,他們相信基於公開可得的信息在狹義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不斷進步仍然大有可為。

例如,法國政府開始了一項培育人工智能的大規模項目,向該技術投入了18.5億美元,並收集數據集供開發人員使用。許多人工智能技術使用的算法必須用大量信息“訓練”進行學習,才能變得智能,這就是為什麼收集這種數據集尤為重要。除此之外,法國還吸引私營部門向全國的研究機構投資。其他國家也緊隨其後,英國政府宣佈了一項公私合作,向人工智能相關的發展投入14億美元。澳大利亞政府近日公佈了人工智能發展的路線圖。就連新加坡這種具有經濟和科技優勢的小國也明確提出了發展人工智能的國家戰略。這些國家在研發方面的支出可能無法與中國這類大國相媲美,它們直接對人工智能進行投入,並吸引來自私營部門的投入。“人工智能新加坡”(AI Singapore)計劃投入1.1億美元,刺激該領域的發展。雖然與一些國家和公司的投入相比,該項政府投資較小,但新加坡利用其商業友好的投資氛圍和已有的研究集群,去吸引希望加強研發工作的公司,其中一家就是中國的技術和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該公司近日在新加坡成立了首個海外研究中心。

相應地,這些國家會將人工智能用於其國土安全需求。

例如,新加坡作為全球貿易中心和第二大繁忙的港口,尋求利用人工智能促進港口安全,提高港口效率。該國人口約5600萬人,比具有龐大勞動力資源的國家更有可能使用人工智能取代一些軍事專業崗位,例如物流。長期以來,以色列都因其發達的高科技產業及吸引私營部門投資的能力而著稱,該國軍方已經使用預測分析來輔助決策。以色列國防軍(Israel Defense Forces)利用軟件預測加沙發射的火箭,並於2016年部署自主車輛進行邊界巡邏。

中等強國塑造國際準則

在歐洲,一些政府已經嘗試將人工智能的投入用於更廣義的道德問題。例如,法國宣佈的人工智能國家戰略就指出,該技術的發展應尊重數據隱私和數據透明。對法國來說,發展人工智能很重要,但是形成該技術相關的廣義道德規範也很重要。

歐洲其他國家也緊隨法國步伐。在英國,2017年一份議會委員會報告呼籲國家“為人工智能道德指引方向”。該報告具體關注了數據權利、隱私、以及將人工智能用作促進“人類的共同利益和福祉”的工具。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成員國拓展了這一願景,於2018年4月簽署了《人工智能合作宣言》(Declaration of Cooperation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該協議旨在提高歐洲在人工智能的競爭實力,促進“社會、經濟、道德及法律問題相關”的合作。這些國家相信,如果不參與人工智能的發展,就無法影響人工智能的全球討論。

通過構建標準,這些國家也能影響人工智能的一些軍事應用。中等強國通常是軍事技術國際討論的斡旋者,法國、挪威、加拿大等國在人工智能軍事應用的對話中能起到關鍵作用,因為它們在《特定常規武器公約》(Convention on Certain Conventional Weapons)等國際組織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據該項協議,成員國召開了關於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的年度討論。

私營部門的進展

除了政府和軍方的投入,人工智能對未來全球秩序影響的另一主要因素:以利益為導向的大型跨國公司的行為,它們的投入遠遠超過了大多數政府的投入。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預計,蘋果、谷歌等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僅2016年在人工智能的投入就在200億美元至300億美元之間。這些公司還擁有取得人工智能突破所需的豐富數據生態系統和人才資源。而且,它們還有能力在特定地區設置研發中心,將知識和專有技術進行轉化。所以,私營部門成為了人工智能革命中決定國家輸贏的一大關鍵因素。

由於人工智能具有雙重用途的潛力,私營部門的行為會對國際安全造成影響,但究竟影響如何還見仁見智。這取決於人工智能突破的可遷移性。目前還不存在技術的無縫轉換。機器學習算法學會識別模式、對數據集進行預測,無需明確地預編程,但是數據總是來源於特定的環境。舉個例子,能在美國道路系統上成功的自動駕駛算法可能不適應戰場的需求,戰場上可能到處充滿了各種變數,例如損壞或不存在的道路、簡易爆炸裝置、敵方戰鬥機。

即使人工智能相關的進展僅具有商業價值,仍會推動所在國家的經濟增長。如果該進展能轉換為軍事用途,該國會受益更多。無論哪種方式,對狹義人工智能的政府投入加上吸引私營投資人工智能的能力會降低小國對大國的依賴,使其能更有效地謀求國家利益。隨著中美等國繼續在國防開支上超出其他國家,人工智能領域為中等強國影響未來全球經濟和安全版圖提供了一條道路。

智库专家分析中美之外的人工智能

轉自丨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