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不舒服,該做什麼檢查?

經常會有人去心臟內科諮詢或就診,訴說自己有關心臟方面的各種問題,包括胸痛、胸悶、心慌、憋氣、頭暈等,然後心內科醫生會開出相關的檢查。通常來看,心臟疾病主要分為三大類:結構性、血管性及傳導性,不同疾病要做的檢查也大有不同。

心臟不舒服,該做什麼檢查?

合成圖像與胸痛休閒的年輕人

第一,結構性心臟病,通俗來講就是心臟的結構出現了問題,其中包括心房、心室間隔的缺損,瓣膜出現了狹窄以及關閉不全等。這些疾病常見於兒童、少部分年輕人和一些老年人,通常沒有什麼症狀,只有當缺損的面積很大或瓣膜狹窄、關閉不全達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一些心功能不全相關的症狀,如活動耐力下降、胸悶、心慌、氣促等,這些問題通過心電圖、胸片、超聲心動圖、心臟核磁共振檢查可以明確。

第二,血管性心臟病,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冠心病,簡單來講,就是給心肌提供能量的運輸管道出現了問題,大部分的情況是血管變得狹窄,也就是管道不通了,運輸的血液和氧氣在心臟需要的時候不能夠充分提供,從而產生了胸悶、胸痛、咽部發緊、左側肩膀以及後背部疼痛的各種症狀。要想知道這個管道有沒有狹窄,最基本的是心電圖檢查,但只有在症狀發作的時候做心電圖才有可能發現問題。如果檢查時並沒有出現心臟不適,可以做負荷心電圖試驗、6分鐘運動負荷平板試驗、運動核素心肌現象檢查以明確。上述檢查不適用於症狀比較重的患者,重症患者可以做心臟CTA或冠脈造影檢查,更直觀地瞭解血管的基本情況。

第三,傳導性心臟病,就是心臟跳動出現了問題,包括心跳慢、心跳快、心跳不規律、漏跳等,這些人會有心慌、頭暈、暈厥等不適症狀,這就需要做心電圖檢查或24小時動態心電圖持續監測。

心臟疾病無小事,如果出現心臟方面的不適,建議及時就醫檢查,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有心臟不舒服問題可以諮詢熱心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