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人才有什麼標誌?一流人才原則:我如何做到最好

最好的人才有什麼標誌?

最早,蘇格拉底在柏拉圖家裡就經常討論這個問題:一流人才是不是可以教出來?道德、勇氣和魅力都可以教出來嗎?德性可以教嗎?

柏拉圖認為德性是人的一種特徵,他說,如果某事物特別卓越或優秀,那麼就有了德性。一切都完美,很難具體描述什麼是優秀的,什麼是偉大的藝術,什麼是俗氣的,什麼又是普普通通的作品。

什麼是真正的美,能教嗎?正義呢?智慧呢?風格呢?一流人才能不能教會二流人才什麼是一流的東西?

最好的人才有什麼標誌?一流人才原則:我如何做到最好

1、一流人才的原則:我如何做到最好

優秀人才提出這些原則性問題:

怎麼踢好足球?

客戶需要哪些“智慧簡化”的產品和服務?

最漂亮的汽車是什麼樣的?

我們未來想要住什麼樣的房子?

哪些交通系統是最理想的?

在知識經濟社會中如何辦教育?

我們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如何培養他們?

我們是幹什麼的?

除了上班工作以外,我們還承擔哪些責任?

什麼是最好的研究、開發和工作?

如何能夠做到最好?

一流人才從絕對角度提出問題,圍繞這些問題去思考和行動(再行動),直到成功。他們對自己的目標充滿熱情,他們是開拓者和企業家。

有人經常討論,如何識別一流人才。蘇格拉底跟柏拉圖探討了很久,幾乎沒有得到結果。

最好的人才有什麼標誌?一流人才原則:我如何做到最好

他一方面認為,人們憑直覺能夠知道或感覺到什麼是一流人才,但同時又認為,這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因為別人能給出的標準觸及不到實質。

就如同我們面對一個天才,或許能夠知道他是天才,或者感覺到他是個天才,但是無法教給別人。

幾乎所有偉大人物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建立新的科學,在某個領域獲得了創造性的成果或塑造了自己的風格。這通常容易看得到,但是他們的多樣性和令人驚訝的獨特性又很難讓人用“統一的標準”來描述,他們的偉大之處我們只能從整體上識別。

我看柏拉圖也許是這麼認為的:多數人感覺到一流人才的存在,但是他們無法利用一流人才的經驗,把自己塑造成一流人才。

二流人才在生產東西時需要依照規則、建議和配方,而這些對於一流人才來說通常都沒有。

2、二流人才的原則:誰是最優秀的

大多數人都認為,在比較(排名)後得分最高或“成績最好”者就是最優秀的人,這樣描述太過於簡單了!

最好的人才有什麼標誌?一流人才原則:我如何做到最好

在體育領域有成績,在學校裡有考試分數,在企業裡有績效評價、提拔和加薪。管理者們根據企業的盈利情況或部門的營業額進行評價,富人有排行榜,國家間有“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誰在排名表中名列前茅,那就是最好的。

所有人都這麼想的,但是那些所謂的“滿分者”卻又不遭人喜歡,他們什麼題目都能做對,不管什麼標準的排名都能排在前面。這些人按什麼標準評價都是優秀,執行任何任務都不犯錯誤,他們什麼都懂,是比別人聰明的“聰明書生”,他們具備各種能力(技能),但是沒有一流人才的內在心態。

不少“滿分者”缺乏創造性,僅按照安全的原則行事,應對生活不是很擅長。

所有這些“完美者”都是二流人才中的佼佼者。二流人才總體上按照標準和指令條目辦事,他們為得到讚賞而完成職責。

二流人才對如何完成任務考慮很多,但幾乎總是從相對角度去思考,不是絕對角度(一流人才幾乎只從絕對角度思考)。

“真正成為最優秀者,是很難得的,我在商界比別人好這麼一點就夠了。”這就是不太完美的二流人才的信條。我比競爭對手好一點,這就夠了,然後別人就超到前面去了。

有這樣的例子:在大學期間,學生必須拿到許多成績單,證明他成功地完成了許多課目。一般情況下,及格率都在50%上下。

我作為教授,不斷地向學生們提出這樣的問題:

“如果有人到了25週歲總是憑著五六十分的成績讀完了碩士,這種人是不是能從事一門職業?我們能不能指望一個醫生、律師或者投資顧問,他歷來只有一半是做對的?”

大多數學生經常在計算自己的學分。“我的學分總數夠了嗎?”他沒有真正想過以後的職業,沒有對專業本身強烈的興趣。

許多人對自己說:“做對三分之二就已經很好了,因為做對一半就夠及格了,做對三分之二我就滿意了。”二流人才就想好好及格,並且做到了,這是相對角度考慮問題的心態。

一個人受到誇獎就算成功了?做對三分之二題目的成績從絕對意義上看就算好嗎?

3、二流人才的原則:我如何取得成功

有的二流人才總是認認真真地獲得三分之二的成績分數,並因此認為有了可靠的保障,不僅可以拿到碩士文憑,而且也成為自己專業裡的真正專家了。

最好的人才有什麼標誌?一流人才原則:我如何做到最好

他們相應的信條就是“我已經是碩士了,所以我就是專家了!”埃裡希·弗洛姆(《佔有還是生存》一書的作者)聽了這句話肯定要從墓穴裡翻身起來了……

這類二流人才只求獲得一張畢業證書,這是最終的成功。他們目標明確,也很務實,他們專注於如何有效地“搞定”一件事情,例如數學作業可以用抄答案的辦法搞定。

另一類二流人才有創造性,最講效率,他們在萬不得已時,或不感興趣時也採納“作假”行為。而第一類二流人才僅僅在萬不得已時才作假(“這是善意的謊言,是可以的。”)

一流人才的原則是絕不作假,因為卓越不能來自作假,而且這樣就肯定丟掉了“絕對真實”了。

二流人才只在有什麼好處可得時才真正全力以赴,譬如加薪、提拔,尤其是取得一場勝利時。

你何必在大學裡還要這麼玩命地學習,你明明知道,你的碩士畢業證書一生中只需要拿出來用一次,那就是在你第一次求職時。大學裡學的東西你根本用不上,所有參加了工作的人都這麼說的。

這話顯然是對的,因為我們的高中畢業證書也只需要在上大學時拿出來用一次。中學裡學到的東西我已經全部忘光了,這也沒有給我造成任何壞處啊。那麼為什麼還要這樣,為什麼大學裡還要全力以赴地學習呢?

如果眾多的一流人才聚集到了一起(如硅谷),就如電影裡的“七武士”一樣組成了一個全能團隊,這時就產生了高度的群體智慧。

第一類二流人才(他們為完成各類任務而工作)和第二類二流人才(他們想要展現自我)中通常由少數一流人才慢慢退化而來,因為他們做不到讓其他人對卓越、超越和智慧而簡化的東西感興趣!

但這又是跟他們大多數都有關係的工作!老闆要衡量營業額、成本、勞動時間、利用率、與其他部門和競爭對手相比的成績。普通的管理理念注重的是隻要比他人超出一點,哪怕只要相對比較下自己領先一點就滿意了。

在實際工作中,領先的幾乎總是那些二流人才,而且頗有傳奇色彩的是,結果進入了高級管理層的都是那些最好的二流人才。

許多人無法協調好一流人才的完美做法與二流人才的實用做法——許多人採用了一流人才的原則卻失敗了。

一個人並非總要讓自己按絕對的原則去做每件事情,在達到卓越的過程中也需要把兩類二流人才的原則結合起來,或者乾脆讓一流人才圍著自己。

注:本文作者仙人掌看家,轉載請註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