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民歌,了解一下?

陝北民歌,瞭解一下?

陝北民歌是陝北地區的傳統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天游、小調三類。勞動號子包括打夯歌、打硪歌、採石歌、吆牛歌、打場歌。信天游分為高腔和平腔。這些自成體裁又各具特點的傳統民歌,都從各方面反映了社會生活,唱出了陝北人民的苦樂和愛憎,並且當社會制度根本改變的時候,民歌的內容和形式也隨著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反映在內容上表現了新的社會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時也使各種體裁具有了新的意義。

2008年6月,陝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報的陝北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陝北民歌,瞭解一下?

歷史發展

陝北地處黃土高原,東臨西晉,南抵銅川,西接寧夏、甘肅,北至內蒙,這裡自古戰爭頻繁,以至於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長年累月形成了如今千溝萬壑的地貌。陝北人在這樣生存環境下卻養成了樂觀豪邁、勤勞勇敢、老實淳樸的性格,陝北民歌就是這樣一種千溝萬壑的高原地勢與陝北人厚重純樸的情感碰撞的產物,是陝北人民生活的反映,是這一地區社會歷史的忠實記錄,是千千萬萬勞動群眾集體創作的一部生活的史詩,也是一部爭取自由、追求幸福的心靈的吶喊。

陝北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歷史上是漢族與少數民族頻繁往來的交匯地,戰亂不斷,人口流動性很大,到了元代,才逐漸穩定下來。在這樣的背景下,陝北民歌又具有西北區域多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痕跡,同時也改變著這個地區的民族心理特徵以及文化藝術審美形式。自古以來,陝北就是民族融合的地區,緣於特殊的自然環境,形成了風格粗狂且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歌。陝北人是漢族人,但因為民族的雜居,人種血緣的不斷融合重組與其它漢族人相比,陝北人已不是純粹的漢族人。血脈的融合帶來了人種的優勢,同時也沉澱著相關民族的心理特徵和表達方式,比如:陝北人能歌善舞的天性創造了《對花》、《大秧歌》、《跑旱船》等邊歌邊舞的藝術。

正是這種深厚的地域文化內涵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點,逐漸形成了陝北濃郁的文化背景,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才形成了陝北民歌這種獨特藝術表現形式。

風格特徵

陝北民歌,瞭解一下?

民歌歌詞

陝北民歌在廣泛流傳的過程中,經過勞動人民的不斷打磨加工,在旋律和歌詞的形式上,逐漸形成一定的規範性和嚴整性。陝北民歌的句式多為上下句結構,兩個尾字押韻,形成一個段落。其中信天游最為典型,突出的表現形式為“比興”的藝術手法。以彼物比此物,以先言他物。信天游一般為兩句體,上句起興作比,下句點題,如:“五穀裡那田苗子,唯有高梁高,一十三省的女兒呀,唯有那藍花花好”。歌詞通常以一句人們習慣的日常語言來開頭,起興引出後面想說的話。比如“樹葉葉綠來,樹葉葉黃,丟下個小妹妹受恓惶”。另外,歌詞中也多采用襯字和襯句,如“走頭頭的那個騾子喲,三盞盞的個燈”,其中“的那個”、“喲”均為襯字。而在“小姐姐拿一把鴛鴦扇,將身坐在玉石欄杆,一對對蝴蛛兒瞧牡丹,蝴蛛來瞧牡丹”中“蝴蛛來瞧牡丹”為襯句。借物比人,託物言情,在眾多的陝北民歌中,以描寫愛情的歌曲最為多見。

粗獷豪放的陝北民歌也不乏柔美。《走西口》中送郎走西口的妹子千叮嚀,萬囑咐:“萬不要交朋友,交下朋友多,怕你受折磨,有錢的他是朋友,沒錢的兩眼兒瞅,唯有那小妹我,天長又地久”。字字句句見真情,歌詞樸素自然,意味深長。歌詞口語化,也是陝北民歌的一個特點。陝北民歌運用地方方言,不僅唱起來親切感人,而且節奏明快,氣韻通暢。

方言特徵

首先,我國的民歌之所以多姿多彩,其最大特點就是方言的差異,所謂“隔山不同語,隔水不同音”。陝北方言的特殊是在於巧妙的疊詞、豐富的疊字,僅僅這些重疊歌詞就能催生陝北民歌這朵藝術奇葩動人性情,悅人心靈。如:“白格生生臉蛋,碎格紛紛牙,親口口說下些惱話話”,就是這些陝北方言本身的生動形式為陝北民歌增添了不少藝術魅力。其次,陝北方言偏重鼻音,韻母以“n”結束的字音都發成“ng”音,所以,如“苦命人”中的“人”字在演唱時是應該發成“仍”字,“橫山下來些游擊隊”中的“山(shan)”、“下(xia)”發音為“san、ha”。陝北民歌的演唱發音要靠前,接近喊,共鳴較弱,是一種以嗓音為基礎的自然純樸的聲音,它把普通話四聲中的“陰平”、“陽平”等聲調變調,按照去聲來說的現象,如《藍花花》這首歌曲中歌詞“藍格英英的彩”中第一個“英”字和“五穀裡(的那個)田苗子”中的“裡”字等都按四聲的感覺來唱。再次,陝北民歌中襯字、襯腔也具有濃郁的地方語言特點,濃烈的方言化的音調歌腔是陝北民歌獨具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襯詞的運用也是陝北民歌的一個重要特徵,歌唱中加入一些襯詞不僅使歌唱語言更加口語化,音樂更加豐滿連貫,而且能使歌唱者的情緒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如《藍花花》中的“的那個”和“喲、呀”等,演唱時不能忽略這一步,否則歌曲中韻味會遜色很多。

曲式結構

陝北民歌由於在生產勞動中產生,因此從較小的二句式到較大的多段體,都有很多作品。二句式與四句式是陝北民歌中最普遍的創作形式,上下句構成一個段落,兩句一韻,變化自由。其每句的基本字數為七言,如《三十里鋪》、《腳伕調》、《一對對毛眼眼了哥哥》等,但由於抒情和敘事需要,有時也形成七言句式的擴充,出現更多字的句式,和擴大的三句式或五句式結構的分節歌等。有些陝北民歌在多段詞的反覆運用中隨著內容和歌詞語言的需要,曲詞結構和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形成了富有變化而又貫串流暢的大結構。如《五哥放羊》、《山丹丹開花紅豔豔》等。總之,陝北民歌的結構靈活豐富,不拘一格,內容所涵蓋的範圍較廣。

種類

陝北民歌的種類陝北民歌按演唱內容、形式和體裁大致可分為號子、信天游和小調。

陝北民歌,瞭解一下?

號子

號子是一種直接伴隨著勞動歌唱的民歌,通常是在集體勞動時歌唱。陝北的號子主要有黃河船T號子和打夯、打硪號子等。黃河從青海發源,流經甘肅、寧夏、內蒙古三省,至陝北府谷縣沿晉陝大峽谷奔流而下,船工多往返於晉陝兩岸,靠擺渡和短途運輸為生。最著名的黃河船工號子是《黃河船伕曲》。

打夯、打硪(也叫拉硪)是陝北高原重要的勞動形式,陝北土石工程較多,修窯、築壩都要抬夯、打石硪,因而打夯號子、打硪號子也就成為陝北勞動號子中較為普遍的歌唱形式,這兩種號子也只是在砸地基或打樁時為統一勞動動作、活躍情緒而即興演唱的。打夯號子的代表曲目有《調來著》《輕輕起慢慢放》等。打硪號子代表曲目有《這一硪拉的美》《鄉里大嫂好吃嘴》等。

陝北民歌,瞭解一下?

信天游

信天游是陝北地區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民歌體裁。信天游的曲調由上下兩個樂句構成,上句比較開放,音區較高,音樂跨度較大,下句比較收攏,旋律曲折下行,表現出敘事性的特點。信天游的曲調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音調高亢開放、節奏比較自由的山歌類型,一種是音調平和舒展、節奏勻稱規整、結構較嚴謹的小調類型。前者代表曲目有《腳伕調》《蘭花花》等,後者代表曲目有《人人都說咱們兩個好》《你媽媽打你不成材》等。信天游是黃土高原孕育出的一種隨意性極強的、興致而作、心口漫唱、不受限制、盡情抒發的山歌。它的名稱多樣,被不同的地方稱之為“山曲”、“爬山調”和“順天遊”。信天游是陝北民族的精華,最能體現陝北黃土高原那種沉鬱、蒼涼、恢宏的“個性”,它的演唱空間感極強,高亢奔放而有深沉質樸,其節奏自由純樸大方,著重內心情感的描寫,質樸無紋,真摯感人,故能衝破時空、不脛而走、世代相傳。

陝北民歌,瞭解一下?

小調

小調也稱小曲,結構形式比較規整,曲調比較委婉流暢,具有曲折、細膩的表現特點。陝北小調可分為一般小調、絲絃小調、秧歌小調、風俗小調和吟唱調。小調是經過民間藝人藝術加工的一種城市民歌,它的範圍包羅極廣,結構較完整,是陝北民歌中更為“藝術化”的一種類型。如《走西口》、《三十里鋪》、《攬工調》等。它的語言生動、質樸,曲調優美婉轉,感情深沉真摯,情感刻劃入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