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四大案件,朱元璋:寧可錯殺一萬,絕不放過一個!

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整治朝廷,許多貪官汙吏因此下馬,這其中規模最大的要數“四大案件”。這四個案件分別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還有就是空印案和“郭恆”案。前兩個是政治案件,後兩個是經濟案件。據說這四個案件前後涉案几萬人,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第一個是胡惟庸案。說到胡惟庸,大家應該都知道,他在洪武初年時擔任丞相。早年隨著朱元璋一起起兵,明朝建立後,就成為了丞相。前期十分恪盡職守,朱元璋對他也很是信任。人不能有權力,權力大了,慾望也隨之產生了。胡惟庸開始拉幫結派,排除異己,想要一手遮天。

明初四大案件,朱元璋:寧可錯殺一萬,絕不放過一個!

胡惟庸不僅隨便殺人,官員的升遷問題也要經過他的手。他喜歡的官員就使勁的給人家升官,不喜歡的就算再有才華也會被他打壓,而且為官期間貪墨大把的銀兩。不過他做的這些事朱元璋剛開始並不知道,他也逍遙快活了很久。

洪武十二年,佔國嚮明朝廷朝貢,胡惟庸和右丞相汪廣洋沒有上奏給皇帝,想要私吞。不過被人告發了給朱元璋,朱元璋找到他,想要了解事情的經過。胡惟庸卻百般推脫,說是其他官員的問題,其他人又推脫給了中書省。本來事情就不是小事,朱元璋一看官員們都這樣,乾脆全部抓了起來。

其實朱元璋早就對胡惟庸心存芥蒂,想對他下手。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後來,汪廣陽首先被處死,朱元璋以擅權枉法罪,處死了胡惟庸。事情還沒有結束,又有人舉報說胡惟庸通敵。朱元璋知道後,就把他的一眾黨羽全部處死,幾萬人全部被處死。

胡惟庸的死不是偶然,是必然。皇帝想要加強中央集權,而丞相是最大的障礙。朱元璋隨即廢除了丞相制度,自此,中國兩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畫上了句號。

明初四大案件,朱元璋:寧可錯殺一萬,絕不放過一個!

第二個就是藍玉案。藍玉也是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是常遇春夫人之弟。可以說,明朝能夠建立藍玉立了不少的功,為朱元璋統一國家多次征戰。他參加的戰役大部分都是勝利的,後來北征蒙古立下戰功,朱元璋下令封為涼國公。

藍玉仗著自己是功臣,目無法紀,不僅強佔百姓土地,還毆打官員。更過分的是有次藍玉帶軍返回喜峰關,因為是晚上,守關士兵未能及時開門迎接,他直接讓人把喜峰關拆毀,帶著軍隊強行闖入。

藍玉對其他人無禮也就罷了,還對朱元璋這個皇帝無禮,他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近。在朝堂上和皇上頂嘴,質問皇帝,哪一個不夠他死一千次了。後來有人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下令處死了他,三代以內都被處死。藍玉的黨羽也都被抓了起來,人數有一萬多。有些大臣上書給朱元璋說人數巨大,全部處死朝廷可能會人心惶惶。但是朱元璋還是全部處死,這件事後,明朝功臣幾乎全部都被朱元璋殺光了

明初四大案件,朱元璋:寧可錯殺一萬,絕不放過一個!

第三個是空印案,空印就是空白蓋印公務文書。在明朝,戶部每年都要和地方核對賬目,然後地方賬目核對完成後,戶部才可以把他們登記造冊。只要一項不符,都要被重新打回地方,處理好再加蓋地方印章再去戶部造冊。

那個時期只有馬車,交通不便利。很多地方距離京城太過遙遠,一來回可能要小半年,所以官員們就帶著加蓋地方官印的空白書冊前往京城,到了戶部之後再填寫。因此戶部審核的都是加蓋了官印後的,到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知道了此事。他認為是大臣們合起來欺騙他,文書可能存在造假的問題。因為此事,朱元璋當時處死了幾百位官員,京城的地方的都有,涉案人數也有一萬之多。

明初四大案件,朱元璋:寧可錯殺一萬,絕不放過一個!

最後一個是郭桓案。郭桓原是戶部侍郎,在職期間私吞官銀,中飽私囊。他聯合多名官員私吞了百姓上交給朝廷的賦稅。後來,東窗事發,朱元璋派人嚴查,在他家發現了大量的金銀珠寶,還有二千四百餘萬石的糧食。

朱元璋大怒,把涉案人員全部處死,有關聯的一萬多人全部獲罪,坐牢的坐牢,處死的處死。

洪武年間的四大案件,受到牽連被處死的人不計其數。朱元璋用自己的鐵血手腕,震懾了朝廷內外。寧願錯殺一萬,也不放過一個壞人。處死的人雖多,但是多半的有罪的,四大案件結束後,朝堂一片清明的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