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跑车送孩子上学,碍着你啥事了


我开跑车送孩子上学,碍着你啥事了



近日,杭州的霍先生因为开跑车送孩子上学,被老师移出了家长群。

事情很简单,霍先生开法拉利跑车到学校去送孩子上学,结果在门口的时候,被其他孩子的家长看到了。于是当天晚上老师就在家长群向霍先生发起建议,让他以后不要再开跑车来接孩子上学。

理由是:会引起孩子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而霍先生回怼,却被踢出家长群↓↓(微信截图)

我开跑车送孩子上学,碍着你啥事了


在我看来,家长开跑车,不是引起了孩子的攀比心理,而是引起了家长的嫉妒心理。这届家长也太玻璃心了。现在人家开个跑车,就觉得自己孩子受伤害了,都走上社会发现自己爸爸不是王健林,没有二三十辆跑车,你要出去替孩子把王思聪干掉吗?

其实孩子那么小,没有人教,他怎么就知道跑车是贵的呢?如果家长的价值观不是建立在金钱=成功上的,别人家有钱对于孩子来说又有什么问题呢?!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记得前两年因为爸爸去哪儿,萌化了大家的刘烨儿子诺一。诺一是个暖心懂事的好孩子,还是个宠妹狂魔。在节目里的表现也被赞教养好,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妈妈安娜的教育,要知道刘烨常年在外拍戏,所以两个孩子都是安娜在带。而安娜在得知,保姆带着孩子认名车以后,立即就辞退了保姆。

不虚荣的教育方式才更可能让孩子将来拥有平凡但是美好的生活。不让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父母的生活不绕着孩子转,才能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培养孩子正确的经济观。

作为父母,我们要帮孩子找到自信的东西,也就是核心价值观。


我开跑车送孩子上学,碍着你啥事了



如果孩子觉得,钱就是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物质就是衡量一个家庭是否和谐的依据。那么他肯定永远会对家长失望,对自己失望。如果孩子是以人的品格优劣、学业优劣、能力的高低等作为标准,就不会因为物质条件而产生自卑。

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的境界和成就,不是要靠大房子、名牌衣服、名牌鞋来证明,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内涵来证明。

告诉孩子:外在的东西,适合自己就好,如果真的喜欢,等自己长大有能力了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范围去购买。对于孩子们觉得:好的车、房子、更昂贵的物质更好,家长们也不要恐慌。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就学会了攀比?!

其实,孩子有这种想法也正常,和喜欢更大更红的苹果一样,向往并追求更好的东西,是人的天性。只不过这种阶段很重要,尤其对于还未成人的孩子来说, 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引导好了,能成为奋斗动力,引导不好,会导致虚荣拜金。

无独有偶,江苏南通一位妈妈为了让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当上值日生,给老师发了一条长消息,可几天后却发现也被老师“拉黑”了。

我开跑车送孩子上学,碍着你啥事了


随后,该家长在网上吐槽此事。

我就想问,半夜12点沟通,这位妈妈你是认真的吗?老师上班时间什么时候变成24小时了?

教师不是服务行业,家长支付的是教育,不是老师的24小时服务,言语里能看出不只是对孩子情况的沟通,更多是对老师教育方法,理念和能力的满满质疑,如果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又抱着一肚子不信任,自己找的累又何必怨别人。

我觉得这个家长适合去当幼师,她已经不是在提要求了,而是在教老师该怎么做了。这妈妈为啥不去半夜给自己领导发信息要求给自己升职以示鼓励呢?

在这件事情上,家长与老师都缺少边界感。应该各自都做好本职工作,共同陪伴孩子成长。

在教育中,老师和家长扮演着完全不同的两种角色。父母是父母,老师是老师,虽然都对孩子有爱,负责任,但是不能越界,只有父母像父母,老师像老师,学生才能像学生,也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家长动辄指责老师,不满老师的教学方式或者因老师某方面工作能力不符合心意便要斥责老师。一些家长认为,他们指出学校和老师存在的问题,对于孩子的教育起到了帮助,但是可能有些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只是不注意方式与方法,个别还存在师德缺失的问题,不过,更大一部分的投诉是因为家长“维权过度”。

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为了取悦家长。

现在家长维权意识特别强,觉得学校工作有失误,就各种告状、反映情况。父母两个人照顾一个孩子,经常也会犯各种错误,老师也不是圣人,当家长们对老师要求非常苛刻时,那只能逼着老师从免责的角度来做事儿,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意。

同样,老师也不可逾越规矩,不过分干涉学生的家庭生活,对学生与家长给予充分的尊重。希望我们的教育是真正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而不仅仅是“家长满意的教育”。

洗洗睡吧,晚安


我开跑车送孩子上学,碍着你啥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