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這兩句話,一旦領悟,人生路必然越來越順!

孟子有云: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人生一世,總會結識形形色色的人,當我們試著關愛和尊敬他人的時候,自己亦會受到同樣的禮待。任何人,任何事情,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互惠互利,彼此相處的融洽。若是一個人因為雞毛小事便與人爭休、埋怨不斷,其人生也勢必會變得艱難困苦。

所謂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智慧,久於善良,終於人品。所以,無論是做何事,人品必然不可丟失。生活本就不容易,這時更要將心比心、修養品性,這才是最適當的安身立命之道。

人的一生有許多的路徑可走,但最適合自己的,往往卻只有一條。在老祖宗留下的處世智慧中,便有這兩句話,越是聰明的人,越視其為珍寶,一旦領悟,人生路必然越來越順!

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這兩句話,一旦領悟,人生路必然越來越順!

一、處世而欲人感恩,便為斂怨之道。

譯文: 為人處世想著要得到別人的感激,這就是為自己聚斂怨恨的道路。

古德雲 :“行善以孝順為貴,積德以陰德為好。”陰德即是行善而不為人知,做好事而不宣揚,默默無聞地去做,心中不曾想尋求任何回報。在為人處世中,幫助他人解決困難,這是結善緣的好事,但若是希望別人感恩戴德,甚至想著以此得到回報,這便成了專務虛名的偽善,自己的善行也會因此大打折扣。

所謂“積德雖無人見,善惡自有天知。”人行善事、種下善因,最快得到善果的方法便是廣積陰德,而不是一心想著得到他人的感激。積德的回報永遠都是自己的,別人是偷不去、搶不走的。陰德積得久,積得多了,自然福祉綿長深厚,甚至還會福澤子孫。

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這兩句話,一旦領悟,人生路必然越來越順!

二、遇事而為人除害,即是導利之機。

譯文: 遇到事情為別人消除禍患,這就是為自己引導、收穫利益的機會。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魏顆的父親魏武子有一個非常寵愛的小妾,在魏武子病危之時,囑咐他的兒子魏顆 :“在自己死後,一定要讓這個妾陪葬。”魏武子死後,魏顆並沒有遵循父親的囑咐,而是把小妾另嫁給了他人。

後來,魏顆領兵和秦國打仗,看見戰場上有個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結子,纏住秦軍的戰馬,使秦軍兵將紛紛墜馬,魏顆因此大獲全勝。當夜,魏顆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在戰場上結草的老人自稱是那位出嫁妾的父親,是來報答魏顆不把他的女兒用來陪葬之恩的。

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這兩句話,一旦領悟,人生路必然越來越順!

每個人都可能有危困之時,所謂“利人實利己的根基”,今日為別人消除禍患、給予方便,日後別人自然也會給予你方便。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有時不經意間種下的一個善因,也會使得人生福德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