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爲一個厲害的「斜槓青年」


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斜槓青年”


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斜槓青年”



寫下這個標題,一旁的老爸忍不住問我:“這個斜槓青年,是啥意思?”

我耐心地對七十又八的他老人家解釋:這是一個新概念,指的是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在他的時代,一份職業是必須從事終身的,生活也得中規中矩,容不得想東想西。儘管聽得雲裡霧裡的,他還是點點頭走開了。

不是老爸跟不上時代,是時代變化太快。

“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 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箱《雙重職業》,這些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在對外介紹自己的時候用斜槓來區分,例如王小狗,會計/職業經理人/自由攝影師。

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從85後起步,是社會進入後工業時代和人才時代的產物,也是互聯網發展的結果。

“斜槓青年”大多貌似很牛。不信去網上搜搜,主流非主流都可搜出一大撥,他們的多重身份可以很相近,也可跨越大西洋般八杆子打不著,但是,他們就這樣身兼數職地在這個競爭慘烈的時代活了下來,有的還活得相當滋潤。當真牛吧?

“斜槓青年”的出現,讓五0、六0、七0後們著實有些目炫。比如我認識的那個王小狗,“正規”身份是一家國企的財務人員;業餘時間去學習並取得了“職業經理人”資格;他從小喜愛攝影,就花血本添置了好幾臺發燒友級別的單反,成為了一名小有名氣業餘攝影師,經常可以掙到數目不算小甚至越過國企工資的“零花錢”。讓他老爸老媽從最初的反對,到基本同意再到支持。

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斜槓青年”

從興趣到自我投資再到擁有專業技能,王小狗靠著不願僅僅滿足“活下去”的目標,努力去嘗試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工作和體驗,實現了從“普通青年”到“斜槓青年”的華麗蛻變,把人生裝扮得風生水起。

當然,要成為一個“斜槓青年”,不是說一說,做做夢就可以辦到的。

首先,你最好比較年輕,至少80後吧。不是對60、70後們有歧視(我也是其中之一份子),一個時代的人必定有符合那個時代的三觀,認知決定了行動。試問,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暫時還不去管他是否油膩),敢不敢、且有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思考,有沒有那份勇氣去打破自己現有的三觀現有的人生秩序,做一個顛覆人生的“斜槓青年”?(至此,我看到好多60、70後已經哭暈在沙發上)

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斜槓青年”

其次,你最好是願意不斷學習的知識群體,願意接受挑戰。這個就不多說了,比如我鄉下老家只有小學畢業文化的50歲的表哥,就是再努力也不可能成為“斜槓青年”。“捨不得孩子套不了狼”。明白了這個道理,努力學習,自我投資,捨得一身剮。當你有了紮實的知識功底、才華或者技能,那麼恭喜你,你光榮地成為一名“斜槓青年”,自由自在多元有趣,同時經濟獨立的生活就在不遠處向你微笑。

第三,如果以上兩條你都做不到,ok,聽我接著往下說。

首先,端正態度,就做自己。哪個說非要當“斜槓青年”?我和你一起跟他急!老話說,人各有志,花有百樣紅,我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做我自己,得罪隔壁老王了?!你做你自由職業,我每天風雨無阻上班打卡;你品你的人頭馬,我喝我的二鍋頭;國慶長假你去馬爾代夫看日落,我就在家跟老婆孩子炒回鍋肉。有問題嗎?

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斜槓青年”

如果心態還是不能平衡,就做個偽“斜槓青年”。何謂偽“斜槓青年”?手上過的功夫。比如利用無所不能的自媒體,每天給自己化化裝,開個大大的美顏,然後事無鉅細的直播!做個胸市炒雞蛋,就多了個美食博主的斜槓身份;或者開個微信公眾號,寫首連自己看不懂的口水詩,又有了詩人作家的斜槓身份;好,其他的身份,自己舉一反三,想有啥就可有啥身份。得來全不費工夫!就是有一個要求,臉皮一定要夠厚,臉皮一定要夠厚,臉皮一定要夠厚(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呵呵)。目測,這樣的偽“斜槓青年”人數眾多。

好了,我要去安撫我的先生了,他正在一旁深為自己不能成為“斜槓青年”而痛心。鑑於他是個老實人,我已經為他量身訂做了他的絕對真實可靠的無比厲害的“斜槓”身份:收稅的/某某人的兒子/某某人的丈夫/某某人的老爸。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