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年,独当一面十多年,此少将的医术,白求恩都佩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一辈开国将领中不少是前线带兵打仗出身。战争年代他们浴血奋战、冲锋陷阵诚然让人敬佩,可在后方工作的未必就做不了大贡献。有一个人,学习一年,独当一面十多年,救死扶伤让白求恩都佩服,此人就是游胜华。

学习一年,独当一面十多年,此少将的医术,白求恩都佩服

游胜华是江西万安县人,18岁的时候参加了红军。同时期的多数新兵都被分到了前线作战部队,唯独游胜华做起了医兵。是因为带艺参军?那还真不是。

游胜华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几个兄长都在长江边上做纤夫,家里生活并不富裕。可是在父母兄长的关爱下,他有幸读了六年书。虽然时间并不长,可在当时来看,这已经是红军里头的文化人了。怎么安置合适呢?上级就想起了卫生队。

那时候,红军条件艰苦,只要有武器装备,不怕打不了胜仗,可是医疗卫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有医疗器材没人会用,还是白瞎。

游胜华在红4军11师军医处做了一年多的医兵,虽然学了一点医疗知识,却不成体系,真正成为独当一面的军医是在红军军医学校的时候。

学习一年,独当一面十多年,此少将的医术,白求恩都佩服

当年该校第一期学员仅有25人,朱老总当做宝贝疙瘩似的寄予了厚望。游胜华入校成绩第七名,一年后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虽然时间不长,可是游胜华解决了不少难题。

当时红1军团机关和直属队患夜盲症者较多,换作现在西医疗法就是服用鱼肝油或者用维生素A点眼。红军没有这样的条件,怎么办呢?游胜华发动战士们捉泥鳅、逮青蛙,捕鱼,补充动物蛋白,迎刃而解。

长征前,红军医校毕业的医班学员仅有181名,长征路上虽然杯水车薪,却珍贵得很。一次游胜华医药队没找到房子住,朱老总暗地里让出了自己的住处。可让游胜华没想到的是,自己后来做了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却被一个外国人给吓到了。

学习一年,独当一面十多年,此少将的医术,白求恩都佩服

1938年的时候,白求恩来到了延安,还带来了医疗队。国际友人来帮助抗战,八路军医药卫生部门无疑是很高兴的,可没多久就怵得慌。为啥呢?原来白求恩脾气“有点大”。

据一些卫生员说,这位白大夫动不动就训人。游胜华一了解才恍然大悟,原来白求恩不是脾气大,只是那时候因为条件落后,敌后医院的条件尤其是医护人员的服务很不专业,有时候甚至拿着扫帚沾水给伤员清洗伤口。白求恩自然忍受不了,难免就会发脾气。没办法,聂荣臻就让游胜华来做白求恩的助手。

听说游胜华就读过六年书,学习过一年医学,白求恩很不以为然,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游胜华竟能答出他提出的医科大学二三年级课程中的考题。于是乎,白求恩就收下了这个助手。

学习一年,独当一面十多年,此少将的医术,白求恩都佩服

在以后的日子里,游胜华不仅跟着白求恩学到了不少医术,靠一把柳叶刀救助了更多的伤员,还学会了英语。他们组成的医疗队小集中、巡回示范,短时间内八路军外科医生队伍得以不断扩大,为抗战提供了不小的保障。游胜华的医术也越来越精湛,被白求恩称为“我最满意的外科医生”。

1939年白求恩抢救伤员时意外割破手指、感染细菌转为败血症病逝。游胜华化悲痛为力量,后来为抢救伤员鞠躬尽瘁,1955年授衔少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