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源地理|宋茶的造型

我有一老鄉,在做“大宋貢茶”,做好了頭一批,請我去品評。

為了禮貌起見,我當然要先往好裡誇。誇什麼呢?誇茶的造型。

造型確實不錯,很小巧,很精緻,一枚一枚的小茶磚,外面裹著白紙,個個都像一塊錢硬幣似的,厚度也跟硬幣差不多。硬幣上有字,他的茶磚也有字,正面印著一個“宋”字,背面印著一個“茶”字,都是陰文,字體是瘦金體的行書,彷彿宋徽宗親自題寫。

茶源地理|宋茶的造型

我拿起一枚小茶磚,敲碎了,用碾子碾細,用小石磨磨成粉,用茶羅篩一篩——這都是宋朝上流社會品茶之前必須要做的前戲。捏一撮茶粉放到碗裡,先用熱水調成稠膏,再慢慢續水並快速攪動,攪得風起水湧風生水起,泛出半碗雪白的茶沫。端起碗來啜一口,茶香濃郁,口感鮮爽,嗯,不錯。

茶源地理|宋茶的造型

茶是好茶,造型也很耐看。將茶磚弄成棋子狀,這沒錯;茶磚外面裹白紙,也沒錯;唯獨不該帶款兒。聽說福建一位茶人也做過另外一款大宋貢茶,同樣是圓形小茶磚,同樣帶款兒,一面印著“北苑”,一面印著“御茶”,其實這種有字的茶磚並不是宋朝的風格。

茶源地理|宋茶的造型

宋朝貢茶是隻印花紋而不印字的。都印什麼花紋呢?

龍、鳳、雲朵、如意、波濤,如此而已。例如“大龍”貢茶印著一條蟠龍,蟠龍周圍是一圈雲朵;“小鳳”貢茶印著一隻鸞鳳,鸞鳳周圍也是一圈雲朵;“興國巖揀芽”只印一條飛龍,沒有云朵;“龍苑報春”有龍有云,雲在龍爪下面。

茶源地理|宋茶的造型

只印花紋,不印文字,這是宋朝貢茶的一大特色。

為了製作宋茶,我那位老鄉專門打造了一條模具。這套模具用熟鐵鑄造,外觀有點兒像過去北方居民過冬前打煤球用的那種手持式煤球機,上面是長長的鐵柄,底下是圓圓的一坨。翻過來瞧,這坨模具露出密密麻麻的圓孔,圓孔裡凸顯出一個個反刻的“茶”字。這坨模具還有一個圓形的鐵蓋, 蓋子上反刻著一個個“宋”字。只要將蒸好的毛茶填入模具,蓋上蓋子, 攥住手柄使勁一壓,幾十枚造型相同的小茶磚就橫空出世了。

不可否認,僅就手工作坊而言,他這樣做茶很有效率,但真正的宋朝茶磚未必都是圓的。

茶源地理|宋茶的造型

早在北宋初年,從福建北苑貢入宮廷的上等茶磚叫做 “京鋌”,個頭很大,重約半斤,其樣子近似長方形,一頭略寬,一頭略窄,好像當時大臣上朝用的笏板。

宋仁宗慶曆年間,蔡襄主政福建,改變了貢茶造型:首先在個頭上變小了,其次把長方形的茶磚改成了圓形的茶磚。蔡襄還讓匠人使用特製的模具來壓制,使茶磚表面出現一條小小的蟠龍。自此以後,大宋貢茶開始以圓形為主流,不過其他造型的茶磚也為數不少。

茶源地理|宋茶的造型

僅以宋徽宗在位時為例,福建北苑生產的貢茶至少幾十種(現存文獻中明確記載的有三十三種),其中半數不是那種圓圓的小茶磚。

兩宋之交的熊蕃與熊克父子著有《宣和北苑貢茶錄》,我們從中可以窺見一部分宋朝貢茶的造型。例如徽宗剛即位時有兩款貢茶分別叫做“貢新銙”和“試新銙”,均為正方形茶磚,邊長一寸二分。大宋宣和二年又出了一款“龍團勝雪”,也是正方形茶磚,邊長也是一寸二分。同年有“雪英”與“雲葉”問世,這兩款茶磚均為六邊形,長約一寸五分。有一款貢茶名曰“萬壽銀葉”,是兩頭尖尖的狹長形茶磚,狀如柳葉。政和二年出了一款“長壽玉圭”,一頭窄,一頭寬,寬的那頭還帶一個鈍尖,狀如玉圭。同年還生產了一款“太平嘉瑞”貢茶,其造型更加奇特,居然被打造成了玉如意的形狀。

茶源地理|宋茶的造型

由此可見,宋朝茶磚絕對不是隻有圓形和方形,也有長方形、六邊形、柳葉形、玉圭形、如意形等等造型。

當年蘇東坡也曾經作詩描寫一款貢茶:

環非環,玦非玦,中有迷離玉兔兒,似佳人裙上月。月圓還缺缺還圓,此月一缺圓何年?

這款宋茶的造型更加奇特,既不圓也不方,而是做成月牙狀,月牙上面還印著一隻兔子,故此名叫“月兔茶”。

原文來自《茶源地理 祁門》

攝影:丘俊松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配圖與文字無關。

來和茶道君約茶吧

茶源地理|宋茶的造型

▼點擊閱讀原文,精《茶源地理》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