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局外人》談感情,觀世界

題記: 中學時就買過這本書,忘記是誰推薦了,只記得當時只看了幾段,描寫太平淡,不感興趣,不知所云;但前幾天在做兼職寫手的時候,需要根據一段視頻然後寫篇推廣軟文,視頻的採訪對象中學生,最喜歡看的就是這本書,看到最後竟然能夠熱淚盈眶,就這樣,重新燃起了我的興趣~

篇幅算是很短的,寂靜的夜晚裡,兩個小時就讀完了,有時候,從書中能看到一個人的影子,同時也能看到自己的,世界對於我們來說有時候只是一個名詞,就像自己置身於以光年計的宇宙中一樣,我們所經歷的一切是荒誕虛渺的,和自己有關,但是有時候感覺又與自己無關。甚至自己都沒有主人公那麼的勇敢,不能依照自己的內心過活。

主人公無所謂的態度,對善惡無所謂,對道德無所謂,是大眾的一員但同時又和芸芸眾生保持著距離感,顯得截然不同。自己的言行遵照自己的內心,不在乎外界的流言與框架,冷眼旁觀其他人,即便是面臨生死,依然能都淡定的我行我素,自己貌似就是自己世界的局外人。甚至傳達了一個非常悲觀的理念:人們永遠無法改變生活,什麼樣的生活都差不多,生死也差不多。瑪麗失去了這個默爾索,也許明天會有新的默爾索。

從《局外人》談感情,觀世界

主人公的獨特的世界觀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 對親情,開篇第一句話就能感到主人公的無所謂,甚至可以說是消極,不確定媽媽是什麼時候去世的,不知道具體的年齡,在停屍間裡能坦然的聊天抽菸喝奶茶休息,第二天就去看電影約會…,與世俗禮教的做法完全相反,沒有刻意的沉痛哀悼與懷念,道理也許就像沙拉瑪諾的狗一樣,它真正的病是衰老,而衰老是治不好的,每個人都要和這個世界告別,所以死亡無法改變;對把媽媽送入養老院沒有愧疚感,只是覺得自己負擔不起,就送養老院了,平常自然。

2, 對愛情,喜歡和瑪麗在一起,但是當瑪麗問是否願意結婚時,給出的答案竟然是結不結都行,依然是無所謂甚至有點不負責任的態度,只是喜歡女人而已,而瑪麗同時滿足了自己對女人的幻想,不懼怕自己的回答會對這段關係產生什麼影響,沒有刻意的討好。不僅喜歡瑪麗,同時也喜歡著之前的女友,足夠坦誠。

3, 對友情,即便知道雷蒙劣跡斑斑,但是在被問是否刻意做朋友時,與對瑪麗一樣,做不做都可以。沒有拒絕。還有在之後的審訊過程中也沒有強調這槍是雷蒙給的;善良慈悲。

從《局外人》談感情,觀世界

4, 對工作,當有更好的機會去巴黎的時候,主人公沒有表現出高興激動的情緒,甚至覺得目前的狀態挺好的,像極了當今社會的佛系,而與之相反的就是激進,是社會一直提倡的事業心。對職業發展無慾無求。

5, 對死亡,沒有恐懼,即便是自己被誤判,也沒有歇斯底里的辯解哀求,當聲明進入倒計時,依然能夠仰望星空,回憶過去,睡得踏實自在。

6, 對信仰,作為一個西方人,沒有任何的宗教信仰,同時對一切都不報任何的希望。沒有精神偶像,也不需要其他神靈來救贖,內心強大。

7, 對世界,樂觀的“一個人即使只生活過一天,他也可以在監獄待上一百年不至於難以度日,他有足夠的東西可供回憶,決不會感到煩悶無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愉快”即便身陷囹圄,依然如此態度。

8, 對自己,“我是犯人,我就得付出代價,別人無權要求我更多的東西” 這是聽過的最酷的一句話!守得住自己的界限與底線。就像別人說了對比起,我們也有權利不原諒一樣,差不多,但是這個比喻又好似不夠妥帖。

從《局外人》談感情,觀世界

默爾索是幸福的,從頭到尾一直在做著自己,按照自己的意識生活,也是最真實,最可愛的。自己怎樣想就怎樣說就怎樣做。更是樂觀的,即便是在監獄,依然能夠苦中作樂,阿Q的心理,總比落在枯樹幹裡要強的多。

通篇文章,對自己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對感情,對人生又有了新的認識與看法。另外,自己也有許多可供回憶,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開始不懼怕老年,不懼怕自己最後的歲月。

END

感生活·敢生活

周小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