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旅行,怎样做到边学边玩?(一位特级教师的亲子出行指南)

带孩子旅行,怎样做到边学边玩?(一位特级教师的亲子出行指南)

成都教育发布

成都市教育局唯一官方微信平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国庆假期,相信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一起出去旅行。然而,大多数家长都习惯“包办”家庭旅行——孩子的吃穿住行全部由父母张罗,旅行路线、旅行攻略也大多由家长来制定。其实,这种旅行方式早就应该改变了。

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个假期?不仅让孩子玩得好,更能增长见识、掌握本领,得到历练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北京四中语文特级教师连中国的建议!

带孩子旅行,怎样做到边学边玩?(一位特级教师的亲子出行指南)

行前干什么

翻阅、查找、设计

旅行前的设计安排,父母可以不必亲力亲为或直接交由旅行社完成,可把这个环节交给孩子,由孩子自己设计旅行方案,规划行程,充当向导;父母则可退到幕后做导演。

如果是自助游,父母可以要求孩子设计出最经济合理的旅行路线,确定旅游行程,规划游览项目,安排途中的衣食住行等。

如果是与旅行社合作,那就让孩子与旅行社洽谈项目,提出更改建议,完成手续。

在此过程中,孩子将学会如何策划项目,如何实施计划,如何衔接各个环节等;不仅如此,孩子还会从中学会如何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如何补充自己的知识缺漏,如何寻求帮助,如何与人交涉……如果每一个假期都有这样的锻炼机会,那么孩子的综合能力肯定会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得到快速提升。

必要的放手,就是成就;总是不肯放手,就很容易培养出阿斗。

带孩子旅行,怎样做到边学边玩?(一位特级教师的亲子出行指南)

旅行中做什么

交流、点拨、感悟

出门旅行的目的不仅是放松,更可以开阔眼界,扩充知识,丰富内心,涵养精神。但有时我们会将旅行变成这样的情况:懒得去听导游的讲解,一心只想抓紧时间拍照、打牌、玩游戏,昏昏欲睡……

旅行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这些:

01

让孩子理解——山水就是地上的文章

旅行中,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美丽的山水其实是地上的文章。它需要我们用眼、用心来解读它。读懂自然,就能读出自己。

来到海滩,可以给孩子讲解海底生物,拿出地图看看世界的海洋,一起读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行走在风景中,可以告诉孩子怎样将自己感受到的美景描写表达出来;来到名人旧迹,可以一边观景一边背诵他的相关诗文;面对历史,可以带领孩子一起走进那段岁月,感受历史的深沉厚重,人性的多重复杂,回忆英雄的伟岸坚毅,坦荡从容……

亲临式的阅读、山水间的阅读、文化现场的阅读;在阅读中一家人的坦诚交流:这些带给孩子的感受和改变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02

教会孩子用心去感悟景色

用心感悟贮存的最好方法是写一些旅游日记。写,会让“看”富有目的并且产生情趣。简单的、有一搭没一搭的、松松垮垮的“看”,就会变成一个富含激情的吸纳、提取、熔铸、升腾、发展、思考的过程。眼前“看到的”,再与孩子去之前所存储的内容两相发酵起来,孩子旅行的兴趣增强了,整个“人”也不自觉地提升了。

不仅是孩子,家长如果也能将自己一些小小的感悟写在手机上,短信或微信发给孩子,效果会更及时。家长当然也可将更详尽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晚上留与孩子一起交流。

寥寥数语也好,洋洋大观更佳,这样的文字不仅记录了风景,记录了收获与感悟,也同时记录下了我们曾有的快乐时光。这样的记录最后也会融成美丽的风景,永驻在我们的生命中。

带孩子旅行,怎样做到边学边玩?(一位特级教师的亲子出行指南)

旅行后做什么

补充、沉淀、内化

行程结束后,可以让孩子留出一段时间对这次旅行进行梳理和补充,进行一些归纳和总结,让所获的知识和情感进一步沉淀,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性格和精神力量。

01

帮助孩子完善旅行日记

旅行毕竟是匆忙的,在匆忙中写就的日记需要修改,一些资料需要进一步查证,还有新的感悟体会需要增添。提醒孩子别把这些轻易丢掉,及时拿起笔将它们补充完善。

还可再补充一些相关文章,让孩子看:游罢西湖,再看看余秋雨先生的《西湖梦》;游罢张家界,再看看卞毓芳先生的《张家界》;游过武夷山,再读读南宋朱熹的《武夷棹歌》……这些补充一定会让孩子有更多的感触,更多的体悟。这些体悟不单单会呈现在日志中,还会在孩子的内心中沉淀下来,蓄积起来。

02

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兴趣

在旅行中,孩子对一切都有可能产生好奇心。山水、古迹、园林、陵墓、建筑、历史、风物,都有可能引发他们广泛的兴趣。但旅行的匆忙和短暂,决定了这种兴趣的短暂性。因此,行后,父母可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兴趣,避免这样的兴趣终结在旅行后。

例如,孩子参观明清皇陵后,喜欢上了这一段历史,父母可采取一些办法再激发孩子的兴趣,如进一步阅读相关书籍,和孩子一同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鼓励孩子向专家提问,带着问题再次游览等。

每一位爸爸妈妈都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办法,促发孩子下一步更浓厚的探知趣味。

03

与孩子一起探索问题的答案

走进一片风景,走进一座古迹,就有可能是走进了一片疑问。这些疑问,让孩子有了研究的意识,有了探究的动力。

行后,父母可以鼓励并支持孩子把这种疑问继续探究下去,和孩子一起认真查阅资料、探讨研究,把一个疑问变成一串疑问,把这些疑问变成孩子学习的崭新动力。

也许我们的结论不如专家的结论准确精辟,但在研究问题时,我们和孩子一起真诚地投入,执着地钻研,这种面对问题的研究精神往往会大于问题本身的答案,带给孩子的影响更是空前而巨大的。

带孩子旅行,怎样做到边学边玩?(一位特级教师的亲子出行指南)

风景,其实就是一座书院

旅行,也可以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在今年的假期中,

让我们和孩子在这座书院中边走边读吧!

带孩子旅行,怎样做到边学边玩?(一位特级教师的亲子出行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