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努力整飭吏治、下詔求言,可爲何難以再延續老爸乾隆的輝煌?

嘉慶努力整飭吏治、下詔求言,可為何難以再延續老爸乾隆的輝煌?

嘉慶帝從乾隆後期的社會現實中悟到:貪官汙吏的窮奢極欲、醉生夢死給封建政權以極大的腐蝕和損害。親政伊始,嘉慶帝就降諭停止貢獻,停止各地進貢珍奇寶物,並禁止新疆葉爾羌為宮中採玉,下令將運輸途中的玉石就地拋棄。

嘉慶努力整飭吏治、下詔求言,可為何難以再延續老爸乾隆的輝煌?

下詔求言是嘉慶帝整飭吏治的又一措施。嘉慶帝要求九卿科道,內外臣工,甚至庶民布衣,上書直言。他親自處理了乾隆朝因直言而獲咎的曹錫寶、尹壯圖案,給蒙冤者予以昭雪,一時間言路大開。然而,他卻不能容忍那些對最高統治者加以懷疑的言論和傾向,對那些有損於封建政體的言論不可能無動於衷。洪亮吉上疏直斥時弊,矛頭指向皇帝本人,嘉慶帝就絕難容忍。他在處理洪亮吉事件時不夠慎重,使已經形成的廣開言路的局面大打折扣。

嘉慶努力整飭吏治、下詔求言,可為何難以再延續老爸乾隆的輝煌?

整飭吏治是嘉慶帝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為了擺脫封建統治的危機所採取的一種措施。這種措施對緩和社會矛盾、擺脫危機局面起到一些積極作用。但是由於歷史和嘉慶帝本人的侷限性,只能是對封建政體進行有限的補救,不可能徹底地解決根本問題。

嘉慶努力整飭吏治、下詔求言,可為何難以再延續老爸乾隆的輝煌?

禁呈寶物:

廣州十三行插屏:此插屏是當時廣州貢品之一。 其用料昂貴,雕工繁細,以節儉自勉的嘉慶帝反對如此奢靡浪費,因而嘉慶一朝,這種大型牙雕很少進入宮中。

嘉慶努力整飭吏治、下詔求言,可為何難以再延續老爸乾隆的輝煌?

繡花團扇:

此扇設計巧妙,絹面繡花鳥樹木,畫面簡潔明快,精美細膩,製作很費工時。

嘉慶努力整飭吏治、下詔求言,可為何難以再延續老爸乾隆的輝煌?

雕漆攜琴訪友圖筆筒:此器全身雕山水人物,以反映傳統士大夫情調的攜琴訪友圖景為主要形象。筆筒漆層厚,雕刻深,規整而細膩,景物層次分明,刻畫入微,署有嘉慶年款。

嘉慶努力整飭吏治、下詔求言,可為何難以再延續老爸乾隆的輝煌?

簋式玉爐:仿青銅器造型的工藝品在清代官廷較為常見,滿族統治者為表明其仰慕先進文化,因而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力圖反映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制精髓。這種仿青銅器的玉器雕琢比其他工藝仿製更為耗材費工,顯然違背了嘉慶帝的節儉精神。

嘉慶努力整飭吏治、下詔求言,可為何難以再延續老爸乾隆的輝煌?

四管玉爐:此種器物在乾隆時期的瓷器中也曾出現。它在嘉慶朝出現,無疑是乾隆末期追求奢華之風的慣性延續。

嘉慶努力整飭吏治、下詔求言,可為何難以再延續老爸乾隆的輝煌?

玉雕羅漢像:乾隆帝平定回疆以後,常出示奇寶向世人炫耀,並屢次從新疆採運玉石做成各種玉雕器物。嘉慶帝明諭不必行解新疆葉爾羌的大玉。以玉質材料製作羅漢像,並非用於宗教事務,而屬於一種賞玩品。嘉慶朝各種玉雕較之乾隆朝大為削減,是嘉慶帝禁止新疆採玉入官措施的直接成果。

下詔求言:

洪亮吉(1746-- 1809年),字君直,號北江,江蘇陽湖(今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進士,殿試時被乾隆帝欽定為一甲二名。他與當時著名學者戴震,王念孫,孫星衍、章學誠、翁方綱等人過從甚密。洪亮吉是中國早期的人口論者,他於乾隆五十八年寫出《意言》一書, 指出人口過度繁殖是當時社會貧困的根本原因,並提出人口與財產協調增長的主張,這比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出現早了5年。後因嚴厲抨擊社會弊端而冒犯皇權,被髮配伊犁。

嘉慶努力整飭吏治、下詔求言,可為何難以再延續老爸乾隆的輝煌?

處理洪亮古一事,反映出嘉慶帝施政的脆弱和不徹底的一面。儘管嘉慶帝矢志改革內政,但只能是皮毛動作,而不能根本地解決實質問題。

嘉慶努力整飭吏治、下詔求言,可為何難以再延續老爸乾隆的輝煌?

整肅風氣:

嘉慶帝十分重視八旗旗務建設,採取了許多措施改善旗人生計。此碑文為嘉慶帝御筆,刻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告誡旗人要保持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

嘉慶努力整飭吏治、下詔求言,可為何難以再延續老爸乾隆的輝煌?

禁止賭博和娟妓,是嘉慶帝為整頓社會秩序,嚴正社會風氣所採取的措施。此碑刻於嘉慶二十年(1815年)。

嘉慶努力整飭吏治、下詔求言,可為何難以再延續老爸乾隆的輝煌?

號召社會力量開展公益活動,是當時的一種社會現象。此碑記載絛行設立義團,承擔某些社會公益工作,如為客死良師而無人處理的屍體科理後事。該俾刻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七月二十二日。

嘉慶努力整飭吏治、下詔求言,可為何難以再延續老爸乾隆的輝煌?

內政的疲敗是清王朝走向衰敗的一個重要標誌。當時案件不隨時完結,以至拖延數十年,在押病斃犯人數十人。這張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 傳訊票反映出當時官場的一些情況。

嘉慶努力整飭吏治、下詔求言,可為何難以再延續老爸乾隆的輝煌?

嘉慶朝以前,捐納所得,在國庫中所佔比例較小。嘉慶以後,財政拮据,捐納急劇上升,捐官人數愈多,吏治癒加腐敗。捐納必然導致官場腐敗,使得整傷吏治有其始而難克其終。此執照是嘉慶十年(1805年)戶部發給江惠的捐官執照,也就是一種花錢買官的字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