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孔子也汗颜的这句教育名言,如果这样理解就正确了

令孔子也汗颜的这句教育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样去理解就正确了

令孔子也汗颜的这句教育名言,如果这样理解就正确了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说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这应该是他的教育理念或者说教育追求。这只能是用作鼓励老师们的最高目标或方向,而根本不能用来评价教师的业绩。然而一些个别领导和家长爱用它来指责辛苦劳作在一线老师们,让教师们非常反感和无奈。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三千弟子里也不过达者七十二,面对不思进取的和天赋不高的学生,孔子也会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可是这位教育家,思想境界却是孔子所望尘莫及的,令孔子也汗颜呀!

不过,细心琢磨后我想这句所谓的教育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使它正确的话,解释上应对两个概念“老师”和“好”字进行重新广义定义:

1.“老师”是应指广义的老师,包括第一老师“父母”在内,甚至包括身边的长辈们。因为一个人刚出生时确实是可塑造的,据专家研究表明,优秀的人60%由家庭因素决定,好的品质、智商开发、情商塑造是父母和家风决定的,家庭是人生第一学校,父母是第一老师,孩子的基础品质一旦定型,学校老师的“再生”作用效果有限,事实上“两商”相互影响,包括心理品质,而且容易出现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不好.

2,“好”的应定义为:与过去的“自己”相比有进步就为“好”。比如有恶习的改了即为“好”;起初能考30分,现在能考到40分了也为“好”;以前不爱学习,现在愿意学习了也为“好”;成绩优秀的保持了优秀就为“好”。不能只依据考上大学、升入重点才为“好”;要是这样的话,这个世界就没有差别了,显然不合实际。毕竟人各不同,天赋不同,五个手指头长短不可能一样,以后各有各的作用,行行出状元,做得好同样能幸福人生。这才符合道家讲的“自然”,因此这个“好”不能狭义理解为分数比“别人”高,考上重点考上大学才能算“好”。

我想,如果这样理解这句话就应该是正确了吧!

令孔子也汗颜的这句教育名言,如果这样理解就正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