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秋瑾齊名,紅色教育基地——開封市劉青霞故居

河南省博物館聯盟成員單位巡禮

與秋瑾齊名,紅色教育基地——開封市劉青霞故居

劉青霞(1877~1923年),原姓馬,安陽縣蔣村人,辛亥女志士。辛亥革命前後,她被選為北平女子法政學校校長、北平女子學務維持會會長、北平女子參政同盟會會長和河南國民捐總理。她把全部心力都傾注在推翻清朝和建立民國的事業上,她在尉氏縣創辦了河南省第一所私立女校——華英女校;以巨資支援同盟會河南分部成立大河書社;辛亥革命河南起義時她又有鉅額捐助;她還拿出9000兩白銀在賈魯河上修築歇馬營大石橋一座,造福鄉里,贏得了群眾的稱讚。有“南秋北劉”之譽。

與秋瑾齊名,紅色教育基地——開封市劉青霞故居

劉青霞故居是劉青霞在開封的住所,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極高的文物研究價值和歷史紀念意義。故居建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並排兩座三進四合院,距今138年,是中原地區不可多得的典型清末民居。故居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坐北向南,兩個院落左右對稱,共六個小院構成一個整體,單體建築24座,共有房70餘間。建築佈局以上房中軸線為主線,左右對稱,層次分明,佈局嚴謹。故居房屋簷、廊、柱、隔、門、窗多為木製,堅實牢固,門敞窗明,加上清一色的青磚,碧玉素裹,雅而不俗,是一座頗有特色的建築群。故居所處的劉家衚衕、賢人巷、南教經衚衕圍合的歷史街區基本保持了當時的街道機理、民居院落格局,對故居及所處歷史街區進行整飭,就可形成一個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俗街區,使遊人既可領略到民俗民風,又可遊覽清幽古巷、追憶古城風貌。

與秋瑾齊名,紅色教育基地——開封市劉青霞故居

故居與國內名聲顯赫的山西省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遙古城及鞏義市的康百萬莊園等文物古蹟相比,有許多相似之處,且具有更大的開發前景和優勢。故居作為劉青霞生活及奮鬥的實物載體,不僅使人民群眾直觀瞭解到她傳奇的人生,而且對於當今社會也具有積極的教育和借鑑意義。劉青霞故居先後被開封市、河南省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被焦裕祿幹部學院、開封市委黨校授予現場教學基地。同時也是河南工業大學、黃河水利學院、開封大學等多個院校的教育實踐基地。

與秋瑾齊名,紅色教育基地——開封市劉青霞故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