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主动型人格还是被动型人格

人生分为好几个阶段,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总要去经历,那么你是主动的做好准备去迎接,还是被动的等待下一阶段的到来?

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就是被动接受的人格,等到下一阶段已经到来了,我还要紧紧抓住上一阶段的尾巴,大喊。我不要去,我要留在这,等到过了很久很久才被动的接受自己已经在下一阶段的事实。

小学到初中,要换学校,换同学,换班级,可我人已经在新的学校,已经在新的班级学习,心里还是怀念着旧的同学,旧的学校。老师说,我是一个怀旧的人,其实,我分析,这里的大部分原因应该是出于人的本性的弱点---------对未知的恐惧,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人类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你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周围的一切不熟悉,难免会有不适应,再一回想,以前所熟悉的,你所了解的地方,两相比较,谁好谁坏,一目了然,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都是怀旧的,就因为跨过了舒适区的不适应。

但是,有的人,他们会主动迎接下一阶段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提前进入角色,比别人早早的适应新环境,这部分人比别人成功。

他们有计划的对抗人类的本能,利用方式方法克服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阶段。

试想一下,一个普通人和经过训练和准备的百米运动员进行赛跑,结果如何,显而易见,前者依靠人类本能,后者依靠方式方法,以有心对无心,所以说,有所准备的人会胜过毫无准备的人,成为成功者,成为上流社会。

最近看过一句话,为什么生活的苦这么艰辛,学习的苦不算很苦,大家都宁愿忍受生活的苦,而不去忍受学习的苦呢?有人说,是因为学习的苦是要你自己去吃,是你主动的,而生活的苦,是你不动它就来了,一个主动一个被动,所以大家都尝到了生活的苦,不吃学习的苦。

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有心主动去吃学习的苦,进而避免生活的苦的人,都是主动型人格,会自己做好计划,迎接挑战。而吃生活的苦的人,都是被动型人格,被动接受生活苦的到来,被动承担,所以说,这是一个主动和被动的问题。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我要抓紧努力,用方式方法让自己变为主动型人格,迎接下一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