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寫盡朋友信任,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譯賞析

一首詩寫盡朋友信任,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譯賞析

一首詩寫盡朋友信任,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譯賞析

【題解】

孟浩然的詩,其特點是“遇景入詠,不拘奇挾異”。這首詩寫極平凡的事,但卻揮灑自如,詩中有畫,盛富美感。

孟浩然喜歡與僧人往來,但從他存的詩來看,又沒有信佛的痕跡。因此,我們可以這樣揣測:孟浩然是喜歡僧居的清寂、僧人的清心才與僧人相往還的。應該說這種提法是可以成立的,這首詩就是一個證明。

這首詩寫在山徑等待友人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傍晚山中清幽的景色下詩人與人相約,久等不至,於是抱琴獨自佇立,耐心靜候,充分表露了作者閒適的心境和對朋友的信任。

一首詩寫盡朋友信任,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譯賞析

【原文】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譯文】

夕陽越過了西邊的山嶺,千山萬壑忽然昏暗靜寂。

月照松林更覺夜晚清涼,風聲泉聲共鳴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盡,煙靄中鳥兒剛歸巢安息。

丁大約定今晚來寺住宿,獨自撫琴站在山路等你。

一首詩寫盡朋友信任,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譯賞析

【賞析四】

這首詩寫得很有意思。雖然標題是《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但只有末兩句才寫及:“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的情景。整首詩裡面是找不到生氣的痕跡的。即使最後一句稍稍含有埋怨的味道,也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還有摻雜的焦急的成分。這種手法很妙也很巧。五句詩,四句都在寫景,卻又不會有跑題的的嫌疑。說“寓情於景”、“情與景有機結合”之類的話似乎有些輕薄的味道,對不住孟浩然。他應該是情和景的完完全全的融合,是詩人一種下意識的動作。

一首詩寫盡朋友信任,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譯賞析

需要注意的是帶有主動的惆悵和失望的情緒。所以詩人是在直接用景物傳達感情,如同我們輕易的用眼睛觀察世界。

小孟的“狐朋狗友”還挺多,一會兒“寄張五”,一會兒“懷辛大”,一會兒又“待丁大”。浪跡天涯而沒有太白的飄逸,懷才不遇而沒有杜甫的豁達,如小號裡藏著一個大提琴的夢。說到這份上,詩人可能有點小心眼兒,交友成為一種感覺的寄託抑或轉移或者說就是逃避。他用這麼多的朋友吧情感輕而易舉的分散成許多微小甚至無法感知的單元,但這些東西最終還是來自於他。因此,在某個時候還會一起組合成一座牢固的壓抑的大樓。詩人正是揹著這樣的沉重來構建自己的五言世界。他的詩句也就不可懷疑的帶有一種無法排遣的憂傷。無論他怎麼善於去設置一種清新入畫的景物,這些流露也不無可避免。很明顯的是“風泉滿清聽”和“煙鳥棲初定”兩句。我們很容易想到並體會詩人那種等得有些無聊的微妙心理。這自然是語言藝術的功勞,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說他是個尋找感情替代物的高手,是個聰明的朋友中人。

一首詩寫盡朋友信任,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譯賞析

【賞析二】

詩人先後描繪夕陽西下、群壑昏暝、松際月出、風吹清泉、樵人歸盡、煙鳥棲定等生動的意象,渲染環境氣氛。隨著景緻的流動,時間在暗中轉換,環境越來越清幽。孟浩然在山水詩中,很善於表現自然景物在時間中的運動變化。讀他的詩,如同在觀看鏡頭不斷轉換的電影。

這首詩所描繪的自然景物形象,不僅僅準確地表現出山中從薄暮到深夜的時態特徵,而且融統著詩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別是“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兩句,寫詩人見松月而覺夜涼,聽見泉而感山幽,細緻入微地傳達出日暮山間聽泉時的全部感受,很有韻味。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點出“之子期宿來”,然後在第八字再點出一個“候”字。

一首詩寫盡朋友信任,孟浩然《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翻譯賞析

“孤琴候蘿徑”,以“孤”修飾琴,更添了孤清之感。

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蘿”字修飾“徑”,也似有意似無意地反襯詩人的孤獨。因為藤蘿總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錯地群生的。這一句詩,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動地勾勒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見這位風神散朗的詩人,抱著琴,孤零零地佇立在灑滿月色的蘿徑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來。詩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詩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如在我們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