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新时代 共谋新发展

1978年,我国民用机场仅有78个,年旅客吞吐量约23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3万吨、飞机起降3.5万架次。各类航线162条,不重复计算航线里程328.9万公里。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仅占2%。

如今,全国共有运输机场232个、通用机场180个。截至2017年底,我国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11.48亿人次、货邮吞吐量1617.73万吨、飞机起降1024.9万架次,分别增长495倍、257倍和299倍,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公共基础设施大国。定期航线4418条,不重复计算航线里程1082.9万公里。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达到31%。

在此前第二届中国机场发展论坛上公布的这组数字,反映了我国机场业的巨大发展成绩。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在论坛上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总结40年民航发展成就和经验,特别是机场方面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全面深化民航改革,特别是机场改革开放,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此次论坛的主题“逐梦蓝天新时代,共谋机场新发展”,抓住了机场业发展的两个关键词:新时代和新发展。新时代是时代方位,新发展是根本目的。只有全面把握新时代,认真贯彻新要求、找准新定位、加强新作为,才能更好实现新发展。

在论坛主题下,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如何在创新中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来自机场相关领域的专家代表们齐聚一堂,阐述了观点,分享了经验,共同为机场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政策引领机场发展新格局

在湖南省副省长陈飞看来,机场发展是湖南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要一环。“湖南省处于中部地区,在面对单一的国内市场的时候,我们到哪里都近,但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时候,我们又到哪里都远,远就更需要推动民航事业的发展,湖南省将以实际行动大力支持民航业的发展”。

在民航强国建设的发展要求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发展战略下,如今的湖南机场正实现着快速发展。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湖南省机场管理局局长李军介绍,湖南机场以旅客满意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将长沙机场作为动力,各个支线机场协同推进,在运行品质、服务品质和环境品质上下了功夫,见了实效。

同湖南机场一样,各地机场快速成长起来,机场建设奋力崛起,安全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真情服务深入人心,机场贡献率日益提升,新技术成为支撑力量。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理事长王瑞萍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民用机场业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大众、改善发展环境、促进两岸交流、驱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催生相关领域科技创新、抢险救灾和应对突发事件、带动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伴随着机场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各地机场按照民航强国战略部署,落实“一二三三四”民航总体工作思路,在一系列政策引领下,以高质量发展的步调形成发展新格局。如今,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差异发展、分工协作、衔接顺畅的现代化国家综合机场网络已初步形成。

在新的发展基础上,如何更好地推动机场建设发展?民航局机场司司长刘春晨指出,法律规章标准是民航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基本依据,对规范和引领机场安全管理和建设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民航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机场建设与运行管理的规章标准体系,接下来仍将进一步完善规章体系,进一步加强标准建设,启动新的机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新监管模式的全面推广为契机,建立大型运输机场运行保障能力综合评价机制,建立运输机场运行安全信用制度,整合机场监管信息平台;以未来机场建设为平台,通过无纸化登机、人脸识别、分级分类、智能回框等新技术,提高通行效率,推动机场高质量发展。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李军建议,研究制定机场发展政策,尤其要符合其社会公益的属性,要因地制宜,对不同规模的机场要区别对待。一是对飞行区建设给予更大支持,采取不同于航站楼区域的投资和建设政策,使之设备更加先进、环节更加便利;二是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机场更大的支持,更多向中小机场倾斜;三是更好地运用专项补贴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机场短途运输和通用航空机场的扶持力度;四是研究、界定小型运输机场和通用航空机场的属性,实施有效管理。

王瑞萍强调,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不是一说而过的热门话题,应该从历史事实出发,梳理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正确区分过渡性措施与长期制度安排的不同,寻求新发展最基础的动力源泉。40年民用机场改革与发展基本经验,可以包括五大方面:一切改革都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的,一切改革都要坚持生产力标准,一切改革都要把握顶层设计,一切改革都将走向开放格局,一切改革都要关注国际比较。在新发展使命面前,审视问题和瓶颈,需要确立一种正确的态度:方向比行动更重要,思想比技术更重要,视野比国情更重要,求真比务实更重要,路径比目标更重要,制度比规模更重要,学习比创新更重要,追问比答案更重要,逻辑比效果更重要。这种历史性的总结有助于我们思想解放,使之成为探索、丰富、完善民用机场新发展顶层设计的思想来源,推动机场行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推动“四个机场”建设

“四个机场”标杆体系是对机场规划设计、机场建设、机场运营管理和服务保障方面的具体要求,是未来机场的发展方向,其最终将呈现的是一个运营管理精细可视、旅客服务个性精准、生产运行智能高效、资源设备全面物联的温馨港湾。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实现这样的机场发展目标,创新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手段。

刘春晨认为,建设未来机场,要实现创新推动变革、智慧引领未来、人文共筑和谐、绿色提升品质、平安保障发展的五大目标,要以业务流程为核心加强顶层设计,要以信息系统建设和新技术应用为引领,要以人为本、全面物联。

通过一段颇具冲击力的视频演示,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总飞行师金宜斌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特性材料拦阻系统(EMAS)的使用情况。我国复杂地形的机场众多,飞机一旦冲出安全区,后果不堪设想。EMAS系统就可以在保证起落架、结构和发动机不受严重损伤的前提下,让飞机停止在阻拦床内。“同EMAS一样,PBN、FOD探测、ADSB以及ACDM等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但有效降低了飞行区面临的安全威胁,助力安全机场建设,而且为提高运行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使旅客出行更安全、便捷。”金宜斌说。

在国家环境保护部原总工程师杨朝飞看来,绿色机场应该拥有资源友好、环境友好、运行高效和人性化四大内涵,而科技、管理的创新已作为重要手段应用于各个方面。北京新机场建设正是这四大内涵的极好佐证。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李强介绍,创新为北京新机场绿色建设及关键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他们开展的创新工作包括海绵机场构建、燃气锅炉余热回收研究与应用、大型耦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机场固体垃圾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等近20项重点绿色技术的工程化应用研究。

国际专家也带来了他们的创新建议。英国国际贸易部机场行业咨询委员会主席毕彼德表示,机场创新可以反映到各个细节。他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案例,英国希思罗机场在5号航站楼推出了一款豆荚车——无人驾驶的4座电动车。这个看起来有点儿Q的小车是全球该领域第一个投入机场运营的系统,使用电池运行,具有低能耗等优势,机场不用为其运营投入额外的费用。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资深机场规划师艾罗伊则带来了以数据为驱动的停机位容量规划建议,通过将数据和结果与布局和地图联系起来,使停机坪管理变得“更真实”。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感知、分析、整合、共享城市运行中的各项关键信息,通过对城市各方面、各层次需求做出明确、快速、高效、灵活的智慧响应,使得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高效管理以及品质提高。”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的研究领域包括智慧城市与未来交通,若将他定义中的“城市”一词换为“机场”,则智慧机场的概念便也跃然而出。一座创新的、充满智慧的机场,早已成为一座智慧城市的题中应有之意。

从机场建设时的绿色规划,到运行过程中的创新应用;从智慧勘测技术,到机场“油改电”项目;从智慧数据中心的建设,到创新融资租赁模式;从新技术在机场安全和运行管理中的应用理念,到安全、绿色、智慧、人文机场的细节打造,分享嘉宾的演讲涉及机场建设的方方面面。这些在长期的机场运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专家,为机场创新发展贡献着真知灼见,整个论坛现场分享探讨气氛热烈。

新技术应用任重道远

通过论坛上一个个经典案例的分享,不难看出,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民用机场的建设、运行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正日趋深入,以新技术作为支撑的智慧机场建设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据统计,2013年~2017年,全行业技术改造投资达3715亿元。如今,自助值机、人脸识别系统、行李自动分拣系统等新技术的广泛使用,使机场的智慧化程度不断提升。而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也在积聚能量,带动机场的新一轮变革。

民航信息公司总经理助理毛健指出,大数据时代机场数据中心建设已成为发展趋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民航行业解决方案总工张楠介绍,如今华为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已运用到很多机场的建设中,推动了机场数字化运行。

针对这些新变化,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公司机场业务部副总经理王新指出,在数字化条件下,机场必须重新定义基于“物”“联”“网”的运行模式,清晰地描绘业务功能、流程与组织架构之间的关系,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智慧机场的战略和最终目标。

这是项艰巨的工程,机遇与挑战并存。王新指出,在智慧机场建设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国机场业仍存在重应用不重顶层设计、重技术不重业务流程、重规划不重落实、缺乏数据全周期意识等问题。而这类项目通常技术要求高、规模庞大、系统繁多、业务复杂、数据分散,这些都对机场的管理能力,民航实体间的流程、数据协调共享能力,机场建设所需的技术能力,以及应对技术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这些新技术为旅客带来的出行改变更是令人期待的。拿香港机场的一款小小的APP来说,香港国际航空学院市务推广及商务合作总监黎健坤介绍,旅客在上面可实现自主乘坐机场大巴、快捷使用wifi等功能,而更多功能还将进一步补充。

新发展就是在解决新老问题的改革深化中得以实现,参会的各地机场代表纷纷表示,将立足当前,勇于创新,将改进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与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相结合,“量身定制”新时期机场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