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將至,又到了秋褲要重現江湖的季節

秋分

人人都知道明天是中秋佳節,但可能並不會有太多人注意到今天是“秋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同春分一樣,今日晝夜相等,明日開始,夜長晝短了。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北京的月壇就是曾經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在《禮記》中也曾寫道“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秋分將至,又到了秋褲要重現江湖的季節

秋褲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已至,也代表秋意漸深,終於又輪到上次換季時藏進衣櫃深處的過冬神奇——秋褲,要重現江湖的時候了。

明明是從小接觸到大的常備物件,卻忽然有天就火成了話題,火出了爭議。甚至還有眾多的支持派為它取了一個既俏皮又潮氣十足的英文名“chill cool”。

秋分將至,又到了秋褲要重現江湖的季節

令人非常遺憾地是,如此有中國特色的服飾內搭,竟然不是出自我國。目前有據可考的秋褲起源來自北美大陸,加拿大的弗蘭克·斯坦菲爾德(Frank Stanfield),與他兄弟以號稱“不縮水”的棉內衣起家,並在1915年12月7日正式申請了秋褲的專利,成為現代商業秋褲之父。

記得在上高中時,自己也經歷過一段對“秋褲”的無限牴觸叛逆時期,在我媽眼皮底下穿上秋褲,然後臨出門前偷偷換掉,塞進櫃子深處。北京的冬天,每年都是一樣的乾冷,那種大腿凍到麻木生硬的感覺,如今還能非常清晰的回憶起來。每每放學,站在路邊迎著呼呼的西北風等公交車,如果車子來得慢了一點,真是恨不得馬上打公交熱線投訴。

有支持派,自然就有反對派,剛剛看了挺多秋褲反對派的發言,有人說秋褲的褲腰太高,露出來會尷尬,也有人說穿上秋褲不再健步如飛,行動非常不便,等等。說到底,是不是“瘦”一個字,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有一雙筆直的筷子腿,誰還在乎自己穿了什麼。

當然,理智的講,只要不冷,穿的再少也沒關係;但如果特別冷,又有大量時間需要呆在戶外,那麼凍得皮膚髮紅,手指發疼,腳底絲毫感受不到一絲溫度,清鼻涕時時刻刻奔騰不息的經歷,真的太可憐了,還是默默穿上秋褲吧。

褲之情節

總有種感覺,我們國家有種“褲之情節”,不僅經常能在電影中看到秋褲梗,甚至在建築設計上,也處處透露著對“褲之情節”的偏愛。

在民間最廣泛流傳的自不必多言,央視的夏季款——大褲衩。

秋分將至,又到了秋褲要重現江湖的季節

然後我們可是一個媽媽覺得你冷,你就必須冷的可愛國家,只有短褲怎麼行。果然,長褲款出現在了走在國內時尚前沿的上海。大概,限制我們想象的不只是貧窮,還有對褲子的理解。

秋分將至,又到了秋褲要重現江湖的季節

當然,說到“褲之情節”的代表建築,我認為如果下面這一個敢認第二的話,當下的建築中真的沒有敢認第一。那就是坐落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的東方之門,據說總投資金額達45億元,總高度為301.8米,是蘇州的代表性地標建築。縱橫在一片流光溢彩中,一條行走的窄腿褲,頂天立地。

秋分將至,又到了秋褲要重現江湖的季節

秋褲黨

作為堅定的秋褲黨,如今我對它除了愛還是愛,如果夏天的命是空調給的,那麼冬天的命,肯定是秋褲給的。

最後,有句一直放在心裡幾年的話,今天一定要一吐為快,親愛的妹紙們,有些像褲子一樣的打底褲,真的不是直接外穿的,答應我,今年不要再犯這種令人尷尬的錯誤了。

秋分將至,又到了秋褲要重現江湖的季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