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价值投资的认知

前几天,有个朋友问我到底啥是价值投资。我当时没回答,第一反应这么简单的问题懒得回答了。但是,坐在地铁上回想反问自己到底什么是价值投资,似乎一时间我也没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如果只是买股票时买入价格要低于价值,那么到底怎么定义价值呢?不同的估值方法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价值评定。但是,这种定义似乎又流于表面。哈哈,到头来我这自称原生价投的居然说不清楚到底什么是价值投资,很丢人的感觉。于是,我在记忆的皇宫里转了几圈,终于把我对于价值投资的认知都搜罗了出来,梳理一遍感觉比较完整了。

总结一下我对于价值投资的认知就是:一个核心认知,一个投资原则,若干估值体系。

一个核心认知,是价值投资的核心标准

这个核心认知在于你凭直觉对如下问题给出的第一个答案:你在股票市场获取的利润到底是来自于分享公司的成长和股息还是来自于股票低买高卖的差价。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他们信奉的投资信条是前者,既利润的源泉来自于公司的成长和利润分红。对于趋势投机者来说他们利润的源泉来自于交易本身,来自于从其他投资者的兜里掏出来的钱。所以,价值投资者多数都是交易厌恶型,在他们眼里交易只是最终将价值兑现的必要手段,而平时是没有必要进行交易的,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意味着额外的摩擦成本。而投机者眼中,交易本身是利润的源泉,所以通常投机者非常热衷于交易。最终,投资者的特点是交易频度很低,比如:我的主仓已经有半年没有发生任何一笔交易了。而投机者的特点是交易频度非常高,月换手百分之几百,甚至百分之几千都是很常见的。

一个投资原则,是买入价格必须低于公司价值

我们都知道在经济学中价格的决定因素包括价值和供求关系。长期来看,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虽然其利润来源于公司的成长,但是最终兑现价值的时候还是需要依赖价格。所以,买入资产的价格还是需要严格遵守必须低于价值的原则,否则很容易被双杀(戴维斯双杀,杀估值杀净利润)。这就是俗话说的好公司还要有好价格。既然知道了投资原则是买入价格必须低于公司价值,那么引起的问题就是如何给公司进行估值。

若干估值体系,这是价值投资最让人迷惑的地方

因为,虽然我自称价值投资者,但其实也无法细数所有的估值体系并给出准确的评价。因此,笔者也只能列举一些常见的估值体系,并简单评估使用场景。在这里就不对每一个估值体系做详细的说明了。实在不明白的可以自行百度。

1,自由现金流折现法(Discounted Cashflow Model,简称DCF模型)

现金流折现法就是把企业未来特定期间内的预期现金流按照一定的贴现率还原为当前现值。由于企业价值的真髓还是它未来盈利的能力,只有当企业具备这种能力,它的价值才会被市场认同,因此理论界通常把现金流量贴现法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首选方法,在评估实践中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且已经日趋完善和成熟。但是,这种方法更适合制造业,商业等行业,不太适合金融行业。而且,这种方法给出的估值通常是非常保守的,通常只能在熊市中后期才能找到符合标准的资产。

2,股息率比值模型

这个方法其实是用公司的股息率和当前的无风险利率(通常可以取中长期付息国债的利率作为标准)。对于股息率低于无风险利率的说明公司估值偏高,反之公司估值偏低。但是,这种估值的方法局限性较多,主要适用于派息稳定的蓝筹股或现金牛股(比如:共用事业股),不适合快速成长的公司。而且,这种估值方法只有在熊市中后期才能找到合格的公司。

3,市盈率估值模型市盈率就是用总市值/净利润或者用股价/每股净利润

通常市盈率是比较直观衡量企业估值高低的常见指标。跟据国内外长期跟踪获得的平均收益率看,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增速在8-12%,那么对应的市盈率是8-12倍。如果高于或者低于这个市盈率就代表股价跟历史均值比偏高或者偏低。但是,市盈率在使用的时候行业差异很大。有些轻资产行业,比如电商,科技公司等,市盈率会高于平均值。所以,市盈率的评估是相对的,主观因素干扰较多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强周期个股不适合用市盈率估值模型。

4,市净率估值模型市净率估值就是用总市值/净资产

只要公司财务不造假,市净率低于1绝对是低估的。因为,这意味着如果马上破产清算,股东分到的资产价值是高于当前价格的。这种估值方式非常适合重资产的强周期性公司的估值,破净通常出现在熊市的中后期。但是这种方法不适合成长股和轻资产个股的估值,也不适合在牛市开启后寻找低谷的个股。

5,PEG估值模型

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是用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是Jim Slater发明的一个股票估值指标,是在PE(市盈率)估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弥补了PE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但是,PEG是我列举的所有估值体系同最容易被误用的。也是研究员忽悠投资者最常用的一个画大饼估值体系。个人认为,在使用PEG的时候首先要有几个前提条件:1,不能用于强周期个股;2,盈利增长率不能单看1年,而要看3年的复合增长率;3,公司的盈利增长率要高于市场长期平均盈利水平。

看完了估值体系,最后说一说常见的伪价值投资现象吧。前面说过了,我认为价值投资的要素包括:一个核心认知,一个投资原则和若干估值体系。这3点缺少了任何一点,都不能视为价值投资。所以,用这些标准衡量过以后,很多所谓的价值投资其实都是在打擦边球或者误导投资人。我在这里举一些例子:

例子1:买行业中估值最低的公司这个是大众对价值投资最常见的误解,很多人认为价值投资就是单纯地买估值最低的公司。其实,这是对价值投资的误解。前面说到了,价值投资体系包括了:一个核心认知,一个投资原则,若干估值体系。而只买估值最低的这种投资方式显然关注了投资原则和估值体系。但是却完全忽略了价值投资最本质的核心认知——利润的来源是分享公司的成长。正是由于这个核心认知,所以价值投资者最重要的关注点应该是关注公司的成长和分红能力,而不是后面要提到的价格是否低于价值。只有不断成长的公司才是最核心的东西。过度强调估值而忽略了公司的质地本身就是和价值投资背道而驰。

例子2:好的公司不论什么价格都可以买买买这个是对价投误解的另一个极端,而且这种情况在白马股投资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在08年曾经有个知名的博主居然在中石油30元以上时说出买了中石油存起来给孙子这种蠢话。还有不少人在08年高点买了中信证券,招商银行,结果一套就是6,7年。这就是单方面强调公司质地而不考虑估值的后果。

例子3:使用错误的估值体系这个例子也发生在07年,当时我曾经看到一片券商的分析报告说钢铁股的PEG只有0.47远远低于1的均值,所以钢铁股是远远低估的,未来股价还有一倍的涨幅之类的屁话。居然用给成长股和弱周期股估值的PEG体系去给强周期股估值,我也是醉了!

例子4:网格交易和搬砖这个例子出现在2012年后的银行股之间,盛行于2012-2014年,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姑且不论这种体系的理论基础(标的之间的同质化和估值持续稳定)是否正确。但是,其本质上是通过交易而获取超额利润。这个本身就和价值投资的核心认知不吻合。其结果就是搬砖搬砖,搬到最后手里都是砖。

所以,最后回看一下,我们很多人犯下的错误都源于对问题本源的认知是否偏离了本质的问题:你在股票市场获取的利润到底是来自于分享公司的成长和股息还是来自于股票低买高卖的差价。

我对于价值投资的认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