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鬚髮揮市場力量

實現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鬚髮揮市場力量

我國日益加大的資金供給和需求缺口需要哪些政策支持?實現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需要哪些方面共同發力?專家表示,政策長期保持穩定有效能正確引導市場預期,需要發揮市場力量,探索市場化運作。實現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關鍵在於激勵機制、供需對接、信息披露、專業人才培養等,核心是機制建設和人才培養。在解決資金問題之後,建立和完善為綠色金融發展相配套的制度體系、第三方服務機構以及適合不同階段、不同層級的投融資體系。

我國綠色金融自2016年完善頂層設計和制度基礎以來,進入實質性的發展階段,綠色發展融資需求也日益擴大。2017年我國綠色金融新增資金需求為2.186萬億元,但同一年新增綠色信貸餘額僅為0.94萬億元。綠色信貸佔綠色金融餘額總額度的90%以上,年度資金缺口達1萬億元以上。

綠色金融需求漸加大,供需對接是核心難題

隨著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綠色金融的需求逐漸加大。儘管有人認為綠色金融主要的難題是資金問題,但史英哲認為,其實資金不是問題,已經有很多金融機構參與到綠色金融的實踐之中,也有大量的國際責任投資者,關鍵在於打通資金流向綠色領域的瓶頸。

綠色金融的資金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巨大缺口,在國際和國內呈現不同的狀況,原因也各有不同。西方發達國家的綠色金融資金供給大於需求,因為大多經濟較發達國家,生活水平較高,對於精神生活的需求較高,節能環保、應對氣候變化等理念影響著民眾,為綠色產業提供資金的意願和能力較高,因此,有較多的綠色資金供給,特別是一些具有較強社會責任的養老基金、企業年金、公務員、教師等專業團體的退休基金等。但這些國家基本處於後工業化時期,工業等產業高度發達,製造業以高精尖為主要特徵,汙染少、排放低,綠色資金的需求少,從而呈現出綠色資金供過於求的現狀。

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社會財富水平不高,對綠色金融基本處在無意識的狀態,綠色資金的供給非常少,但對於發展產業、提升經濟有很大的需求,同時受生態環境較脆弱的制約、推行“綠色一帶一路”的影響,希望推動基礎設施和工業現代化、綠色化,對綠色資金有較大的需求。中國近幾年隨著綠色金融體系的逐步建立和不斷髮展,綠色金融的供給迅速增長。作為全球最大的綠債發行國之一,2018年上半年,全國累計發行綠色債券超過850億元人民幣,存量規模居世界前列。截至6月末,我國綠色貸款餘額為7.7萬億元人民幣,佔企業貸款餘額的近10%。中國將“綠色”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並提出“美麗中國”建設,對綠色金融的資金量也不斷加大。綠色金融的供給和需求都快速增加,但供給仍然跟不上需求。

資金的供給和需求之間巨大的缺口,主要是綠色項目的環境外部性還沒有實現內部化,市場主體的內生動能還沒能有效激發。很多的綠色項目具有環境的正外部性,但由於此外部性未實現內部化,因此,前期資金投入大、投資回收期長且收益率不高。

對於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產業的機制中的難點,一是找到的項目無法判斷是否是綠色項目;二是綠色項目的收益率不具備商業可行性;三是綠色項目的投資回收期較長,資金能夠支持的時間期限不足;四是項目相關的綠色效益難以或無法評估,以至於無法納入投資的成本、效益或風險評價中;五是缺乏專業機構對綠色項目的持續運營狀況和績效進行有效評價等。

實現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鬚髮揮市場力量

政策支持是助推器,須深化綠色金融發展體制機制建設

首先要加強激勵機制。鑑於綠色信貸較低的不良率,可以降低綠色貸款的風險權重,進一步激勵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服務綠色實體經濟的能力。此外,應當儘快推動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業績評價,全面評估考核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業績,引導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加強對綠色環保產業的信貸支持,從而提升綠色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和綠色轉型的能力。

在綠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方面,可以考慮更多的綠色金融激勵政策,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採取降低綠色資產風險權重、為綠色金融定向降准以及綠色債權優先受償等政策。還可以降低綠色資產的風險權重。為了提升金融機構的綠色業務能力,須加大MPA等考核方式,並且需要加大金融機構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培訓。

可以加快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的籌建和運營。通過國家級的綠色發展基金,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綠色發展的決心,同時通過各類金融工具,為相關綠色項目提高信用、降低風險,培養和引入多樣的綠色投資者,為綠色項目提供長期、穩定的大量資金。

關於機制創新方面,需要金融機構對習慣了的傳統經營模式,探索創造新的機制,比如成立綠色擔保基金等支持中小企業綠色融資。

統一標準是基石,須推動國家層面綠色金融標準制修訂

為了完善綠色金融市場,環境效益定價困難是其中的一大阻礙,國際的碳市場是先驅,但還不算成功。國際上採用了一個非常好的通約變量來衡量綠色程度,那就是碳排放,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可以通過能源消耗來計算排放了多少碳或減少了多少碳的排放。但是,國內和國外不同的地方在於,國外的綠色發展主要強調溫室氣體的減排,而國內則涉及到氣、水、土等各個領域,不僅僅只是碳的問題,這些領域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個綜合來看可以通約的變量,如果將來能夠找到這樣一個通用的變量,那麼綠色的激勵措施將更加精準、有效地落實到位,這方面未來可能需要依賴環境相關的理工科等基礎學科研究來實現。

對於如何擴大市場,引入更多資本,需要人人都意識到綠色發展的重要性,將其納入到社會和金融機構運行的方方面面,為綠色金融發展的機制建設深入思考和設計,通過金融支持綠色項目,推動生態環境改善和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激發市場是最終手段,可設立綠色發展基金吸引資本進入

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難點之一是除了政府資金外,如何引導更多的商業資本私人資本投向綠色金融領域。

金融機構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當前,大量的資金尋找有投資價值的資產。在去槓桿、財政緊約束的環境下,傳統的高信用質量資產變得稀缺,需要一些金融機構能夠轉變傳統經營思路,更市場化地進行運作。

可以發展和運用多樣化的金融工具、資產和技術來推動綠色金融。比如信託、融資租賃和個人理財等工具和產品,為綠色金融引入來源眾多、方式多樣的資金。

英國就建立了綠色投資銀行。2012年,英國政府成立並支持了全球首個綠色投資銀行,提出五大綠色目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自然資源使用效率、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保護或提高生物多樣性和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主要投向四大領域:離岸風電、提高能效產業、廢物和生物能源以及在岸的可再生能源項目。該綠色投資銀行與數十家共同投資人合作,來推動整個英國的綠色經濟與綠色項目投資。在2017年8月,由麥格理集團收購,完成私有化工作,並更名為“綠色投資集團”(GIG)。該機構從原來的“基金模式”,通過私有化,實現了向“銀行模式”的轉型。

我國可以借鑑英國的模式,設立綠色發展基金,通過政府資金的翹動作用,吸引更多私人資本進入。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的設立工作正在穩步推進。目前地方政府主導發起和設立了數十隻綠色發展基金,正在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支持地方綠色產業發展。

專家表示,信息披露也非常重要。國家可以進一步深化綠色金融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重點解決綠色金融標準問題、環境信息披露問題、信息不對稱問題,這對於降低綠色資產風險權重非常重要,如此,才可能實現綠色債權優先受償。前期一定要注意信息披露制度,注意能力建設,要完善市場機制,發揮市場力量。引入信息技術有助於信息披露。使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改善信息披露,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加強環境信息披露、防範綠色金融風險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