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胤禵憑什麼就認爲皇位是他的?

宋安之


雍正王朝老十四胤禵為什麼認為皇位是他的?這幾個疑點無人能答!

一、

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大家都對雍正帝到底是正常即位,還是篡位而爭論不休。

而篡位之說,主要是說篡的老十四胤禵的位,關於這個歷史問題,楊角風不便多說,也無從分析,我們只談《雍正王朝》。

老十四胤禵什麼時候開始具備搶奪儲君的實力呢?

那就是在他被康熙帝任命為大將軍王的時候,而那時候的政治格局是這樣的:

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並且永無翻身的機會,同樣沒有翻身機會的還有大阿哥,也是被永久圈禁。在之前爭嫡最熱門的老八胤禩,經歷了刑部冤案和舉薦太子一事之後,也基本與皇位無望。

剩下一個老四胤禛,追繳戶部欠款一事被康熙帝當著滿朝文武批評,並且在火燒百官行述一事之後,為了自保,自己的勢力被打擊的七零八落,自己也進入了十年的沉寂期。

整個朝廷都對誰出任大將軍王,誰就是未來的儲君一事達成了高度一致,即使是老四胤禛,也是拉開弓想試試自己的箭法,想自己出任大將軍王,可惜射出的箭跟穿天猴一樣亂穿,只得作罷。

尤其是康熙帝對老十四胤禵的出征規模是空前強大,從任命大將軍並特意加了一個“王”字,足以讓老十四胤禵浮想聯翩。並且特許他以天子親征的禮儀出征,並承諾得勝回朝,必不虧待他,這些跡象都表明了,老十四胤禵就是為了儲君的人選。

再加上之前的他衝撞康熙帝,不僅沒有受罰,自己的生母還被封為了皇貴妃,而出任大將軍王以後,這一切也都解釋的通了。

二、

正是懷著對皇位的憧憬,老十四胤禵開始了奪嫡之路:

先是老八胤禩的陣營對老十四胤禵產生了深深的嫉妒,不僅老九老十說話酸溜溜的,連老八胤禩都陰陽怪氣地說以後的皇位就是你老十四胤禵的。

弄的老十四胤禵趕緊明誓,表明自己永遠支持老八胤禩。

可惜,他一到大西北前線就把老八胤禩給忘了,開始不服從指揮……

另一方面的老四胤禛,也向老十四胤禵伸出了橄欖枝,並表明自己支持他出任大將軍王。還說了一大堆冠冕堂皇,什麼親兄弟啊,本是自家人啊,自己本來就看好他啊,等等。

深受感動的老十四胤禵,面對老四胤禛提出的讓年羹堯出任甘陝總督,一口答應了下來。

豈不知此時的老四胤禛就是利用他跟老八胤禩的矛盾,讓老十四胤禵誤認為選擇年羹堯,對自己有利。

第三方面則是康熙帝方面了,康熙帝的小算盤也打得啪啪響,從舉薦太子一事上,他已經感受到了老八胤禩一派的強大,他急於分散他們的勢力,不管是把烏雅氏立為皇貴妃,還是把老十四任命大將軍王,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除此之外,康熙帝也刻意營造一種誰出任大將軍王,誰就是未來皇帝的氛圍,讓所有人都信以為真,包括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

從後來康熙帝遲遲不做過壽的安排來看,他就是等著老十四胤禵勝利大捷的消息,這父子倆必然通過很多信息,也難免康熙帝會透露一些誘惑給他,才讓他不惜得罪老八胤禩,奮力一戰。

大勝之後,康熙帝很高興,老八胤禩很生氣(死鷹事件),老十四胤禵其實更高興,因為他覺得皇位已經唾手可得了。

三、

可惜晴天一聲霹靂,老四胤禛即位了: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手握重兵的老十四胤禵不造反呢?

其實不光我們有這種疑問,老十四胤禵同樣有這種疑問,這個疑問伴隨了他很多年。

從回京的路上,他就在問圖裡琛三個問題:

康熙帝的大位到底傳給的誰?老四胤禛即位後為什麼讓年羹堯兩省戒嚴?供應糧草的軍官為什麼從按月供應變成了按日供應?

圖裡琛只回答上了第一道問題,其餘兩個都回答不出來,其實不僅圖裡琛回答不出來,時隔幾年後的老十三胤祥也回答不上來:

“皇阿瑪當初究竟把皇位傳給誰?你為什麼趕到豐臺大營奪兵權?雍正為什麼急急忙忙地部署年羹堯暗中斷我糧草?

老十三胤祥面對質疑也只能回答上第一個問題,其餘兩個也是回答不上來。

正是由於這幾個問題太尖銳,老十四胤禵直截了當地指出了問題所在:

既然皇阿瑪名正言順的把大位傳給了雍正帝,他為什麼還要做這麼多不夠光明正大的安排呢?是不是他心虛?

老四胤禛如果是正大光明的繼承的皇位,為什麼不像當初舉薦我當大將軍王時關係親密,為什麼還像押犯人一樣把我押回京?

四、

這些還不足以激怒老十四胤禵,關鍵是雍正帝的另一道聖旨徹底惹惱了他:

一個本來認為皇位已經在手的老十四胤禵,結果突然大軍的糧草被斷了,不僅川陝兩省戒嚴,連糧草都每天按量供應,自己這裡一有風吹草動,糧草就沒。

然後自己的皇阿瑪駕崩了,自己回京奔喪,卻是幾乎被押著回去,身邊有幾十個大內侍衛看管,後有三千綠營兵監視,馬上到家門口了,結果不讓他進城門,卻讓他在驛站休息。

這徹底激怒了他,更讓他堅信自己之所以被雍正帝這樣防著,就因為自己可能才是真正的繼承人。

違抗聖旨的老十四胤禵一路跑進靈堂,撫著康熙帝的棺失聲痛哭,他的哭不僅僅是為了康熙帝,更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皇位。

因為他已經清楚地意識到,一切都完了,再加上週邊不懷好意的阿哥們拱火,說當時傳位的時候沒有聽清,好像是傳給十四阿哥的。

可惜一切都遲了,自己已經沒有兵權了,京城的兵權也牢牢控制在雍正帝的手中,一切都晚了。

老十四胤禵的這種不滿也在破廟裡發洩過:

“八哥、九哥、十哥你們在京城做什麼吃的?你們這些酒囊飯袋,飯桶……”

是啊,你們為什麼不制止,為什麼不亂,只要你們亂了,我就可以進京勤王了,可惜一切都晚了。

而這些疑點,不管是圖裡琛還是老十三胤祥,甚至是雍正帝自己,都無法給老十四胤禵解釋,怎麼解釋?

難道直接說怕你造反?

正是無法解釋,也難怪老十四胤禵發出這麼一句感慨:

“可這樣子輸法我至死也不服!”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其實這不光是胤禵的想法,這也是滿朝文武的想法。在康熙的最後時期,為了平定外患加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領兵十萬平定西北。就在這個敏感的時刻,康熙這樣做在外人看來是要封老十四為太子的節奏,但是康熙要封老十四為太子,為什麼不直接說,還要封他為大將軍王呢?所以康熙此舉是要分化老八一黨的力量,讓老八一黨開始分化。

再加上在臨走前老四對弟弟的囑託跟承諾,使得老十四覺得自己是有能力有這個力量當上皇帝的,再加上平時老十四一直被老八壓著,這時康熙跟老四的“支持”就讓老十四不知所以然了,開始膨脹。

不過在雍正當上皇上後,老十四就明白了自己不過是他們手中的一顆棋子罷了。到後來老十四也是沒能原諒老四,對老四一直是懷恨在心。不過這又能怨誰呢?


菠蘿菠蘿蜜215


常言道不想當皇帝的男人,不是好男人。胤禵認為自己是正宗皇位人選,其實也不是毫無理由的:

其一,因立太子而生亂的前車之鑑,廢太子胤褆後康熙不再立儲,這就給阿哥們留下了希望。而十四阿哥胤禵,被康熙任為“撫遠大將軍”,並加個“王”字,特許他以天子親征的禮儀出征,可見康熙心中亦曾有心過胤禵的

而且唐熙對他說,若得勝回朝,必不虧待他,直叫大家都猜想是為立儲作準備。老四胤禛作了孤臣,又以不爭低調示人。雖然雍正繼位是康熙早已定下的,但對其他阿哥來說,仍然是爆炸性的消息。

其二,老八無兵權又失了君父的心,老九老十德不配位,奪嫡無望。老十四胤禵身為大將軍王位,他們為避免其與老四聯盟,又時言其該繼承大統。胤禵乃帶兵打仗粗獷之人,手握重兵底氣足,又打敗了羅卜藏丹增,正信心滿滿,政治上段位差城府不深,不免痴念起皇位來。



其三呢,雍正在鄔思道策劃之下,先帝大限將至前,安排年羹堯將老十四兵馬糧草供給,由月供量減至日供量,使得大軍無法進京勤王。又派圖裡深帶幾十個大內侍衛,千里"護送“其進京。後面還跟著幾千御林軍,以防生變,到了城外又安排驛館休息,第二天才讓其奔喪。如此"禮遇”,謹慎而周密,令胤褆不得不懷疑雍正上位不正,有奪位之嫌。

畢竟西北到京城千里之遙,什麼可能都有,史上這樣的故事可不少。明朝第一個“四阿哥”朱棣,就是這麼玩的。

欲令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滿心希望一下子落了空,由來失勢的皇子,下場都不太好。期望太高,失落也大,十四阿哥忍不住撫棺失聲痛哭。同樣心懷不滿的其他阿哥,竭力挑拔,又聲稱父皇臨終時所言沒聽清,不是傳位於四阿哥,而是十四阿哥。

雖然有遺詔為證,奈何走火入魔的胤禵,愈發堅定他皇位繼承人,連親生母親也勸不了。只是雍正早已安排的妥當,將其母尊為皇太后,將太妃拉自己的一邊。要繼續反對雍正,不孝之名就足夠胤禵受的。況且四阿哥又早將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等地兵馬緊握在手中,西北大兵千里之外,難以救場。大勢已去,胤禵只得作罷了。

我思故我在。元元,金沙江的小鹹🐟,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這是一種自負,輸不起,總體心智不如雍正

第一,他之前擔任的是大將軍王,位置極高,這表明了康熙對他極大的信任,所以在很多時候他的內心都是很優越的,按他的邏輯,康熙既然讓他做了大將軍王,那皇位一定會給他。

第二,雍正的軍隊調動。雍正繼位後,隨即命令川陝總督年羹堯切斷了十四阿哥十萬軍隊的後勤補給,使他無法帶兵進京清君側。同時調了相當一部分軍隊進入京城,一副蕭牆事變的態勢。

第三,十四阿哥本人性格粗獷,口無遮攔,當自己無緣皇位,心中難免不爽,尤其是自認為本來皇位是自己的。就好像有一個女生和你聊的很開,總總跡象表明她喜歡你想和你處對象,忽然她和別人在一起了,讓人很難受。

總之,十四阿哥還沒到那種拿得起放得下的境界,政治幼稚。


境界決定一切


學歷高不見得懂得就多,現實中這樣的情況太多了,古代亦是如此。八爺黨雖然黨羽眾多,即便是包括八爺這樣的首腦在內,也沒有一個能稱得上大聰的。四爺黨人雖少,但一個鄔先生真的能抵得上千軍萬馬。為什麼鄔先生如此厲害?首先他博學多才,明白世間的大道理。再有,他對當朝的老大康熙皇帝的瞭解是到了骨子裡的。而且深明帝王之心,之道。所以,凡是都按照一個帝王的想法去做,這也是四爺能成功上位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將軍王就是將來的繼位人,是八爺對他老子想法的揣測,不能說一點兒道理都沒有。但是,鄔先生還是計高一籌。一個帝王首先想到的是整個國家,而不是局部利益。一個有大局觀的人才適合做一把手。再有一個就是,一個人能當總理,但未必適合當總統。八爺的智慧雖比不過鄔先生,但是是要大於十四爺的。作為一個帝王,不但要有全局的思維,更要有超凡的頭腦,否則如何管理國家,領導群臣!顯然,十四爺這方面是不合適的。有人說,自己不行,可以讓別人輔佐呀!看似有道理,請注意,一個能力平庸之輩,是不容易明辨是非的,倘若信錯了人,後果是不堪設想的。這點,可以參照八爺黨借道士張德明賊喊抓賊事件。康熙慧眼識真,但並未說破。而是將計就計,拿下了佟國維。絕對高明之舉!假如換一個人,也許就會上當,對朝局和國家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即便是讓人輔佐,自己也得是個明察秋毫之人。直到雍正登基多年以後,老十四還是認為皇位是自己的。這一點看來,他確實不適合做執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