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參、紅參、黨參、西洋參的區別

高麗參、紅參、黨參、西洋參的區別

名貴藥材中參類運用最多,所以今天我們主要了解一下各種參的藥用差別,方便大家日常進補燉湯時選用時心中有數,運用參類治病時得心應手,其他補藥我們以後再逐漸瞭解。

參類主要作用是補氣,即補充元氣,用於脾肺虛弱之面色蒼白,體虛倦怠,頭暈乏力,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等症。我們今天講的就是大補元氣的參類,其中主要包括人參、黨參、太子參、西洋參、沙參。這些藥物都有補氣的作用,但是運用起來稍有差別,效價比也不同,有些偏熱性,有些偏涼性,適用於不同的人群,選擇可以更多樣化,而不是人云亦云,隨便吃了反而出現上火的副作用。

高麗參、紅參、黨參、西洋參的區別

人參被稱為仙草,在《 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有“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輕身延年”。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中也對人參極為推崇,認為它能“治男婦一切虛症”。人參種類最多,我們簡單區分一下。

野山參:野生。從質量上說,野生的比人工栽培的好。

園參:人工栽培。

生曬參:洗淨,略曬後用硫磺燻蒸曬乾。

白乾參:將洗淨的鮮人參颳去外皮曬乾。

白糖參:浸糖加工。

紅參:蒸後曬乾或烘乾而成,呈棕紅色。

高麗參、別直參:產於高麗(朝鮮、韓國)的紅參。

黨參:桔梗科黨參在明代以前的歷代本草中沒有記載,古代人參是五加科人參而不是黨參,《本草正義》:黨參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腱運中氣,本與人參不甚相遠。其尤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溼,潤肺而不犯寒涼,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中和之正,無往不宜。所以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參,常用黨參代替。

西洋參:原產於加拿大、美國,也叫花旗參,是人參的一種。美國舊稱為花旗國,花旗參由此得名。味甘、微苦,性寒。因其偏涼而補,能補氣,養陰,清火,凡欲用人參而受不了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久病傷陰,身體羸瘦者以西洋參為好。

太子參:又名孩兒參、童參,體潤性和,既能益氣,又可養陰生津,且藥力平和,為一味清補之品,特別適用於兒童、體弱兼有虛熱者。

沙參:沙參白色,宜於沙地,故名。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微苦補陰,甘則補陽,故張潔古取沙參代人參(《本草綱目》)。有清熱養陰,潤肺止咳之功效。所以在有熱病時常取沙參以代替人參。南沙參補氣力量較北沙參強,養陰力量較北沙參弱。

服參禁忌:1、實證、熱證忌服。2、服人參忌蘿蔔,忌茶,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總結:人參之中白參(生曬參、白乾參)補氣而比較平和,紅參(紅參、高麗參)大補元氣卻比較燥熱,白糖參效果甚差、幾同於無。黨參、太子參、西洋參均有與人參類似的補氣作用,但較弱。黨參性溫補氣力稍弱於人參,價格也較便宜,經常用來代替人參,但是用來也要大一點才有效。西洋參、太子參補氣力弱,而兼有清熱作用,用於氣虛兼有熱象、或者不耐人參溫補者。而沙參補氣力量很弱,重點在於養陰潤肺,經常用於夏秋兩季熱傷氣陰,口渴疲勞同時出現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