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吟楠溪」夏 明:楠溪江,人生必去的一个地方

「诗吟楠溪」夏 明:楠溪江,人生必去的一个地方

「诗吟楠溪」夏 明:楠溪江,人生必去的一个地方

楠溪江,人生必去的一个地方

夏 明[浙江丽水]

远离现代都市的喧嚣和嘈杂,清亮而湿润的空气,洗濯去积沉已久的忧郁和疲惫。

水是眼波横。缘溪行:流水鉴心,水流经处,心柔软,思无邪;随径转,山是眉峰聚:青山依依,连绵峻秀,那是心灵的屏障,沉稳而不乱。

黛色深浅,秋林斑斓。脚步啊,像是映在蓝天里的云舒云卷。

白帆点点,滩林倒影于流水,芳草鲜润,冲浪的竹筏溅起鸥鸟的翅膀;千峰接连,樵歌随着涧泉流转,绿影生烟,杂树繁花,落英缤纷。

一幅立体的水墨描画了多久,“诗中之日月”朗照了一千六百年。

山穷水尽又豁然开朗。傍山依水,自然的村落星星点点,田舍美池,桑柿竹栗;阡陌交错,苍狗牧童。

“谢公宿处今犹在,露水荡漾清猿啼。”恍恍然,不知道所在何处,不知道自己是谁。

闲适悠游,飘逸旷远,明亮的色彩是心中的境像,是这一方山水,和此时这一方山水里的主人。

无欲无求,简简单单;一身轻松,自然而然。

楠溪江――山水永嘉,这被喻为世间最后的桃花源,是人生必去的一个地方。

「诗吟楠溪」夏 明:楠溪江,人生必去的一个地方

“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

弹指一挥间,千年梦回,还是又回到了千前。

顾盼生情、天生丽质,曲曲折折贯穿整个永嘉的楠溪江,是我人生最直的一段。

寻幽,松针铺设的小路,都通往“青云嶺”的深处。追踪着“仙人涧”淙淙的泉声,穿过“含羞瀑”珍珠的垂帘;在“龙瀑仙洞”里,卷“水帘”、坐“龙宫”,看“飞龙瀑”在“天池”潜入又跃起;迎向竖立着的江源,往激荡呜响的最高处,一阶一阶,登上一瀑一形、一瀑一景的“九漈十门台”。

探险,在茫茫的“四海山”,做一枚深秋里的红叶,于千峰摇翠里染一身烟云缭绕,听林涛滚滚;随“一指观音”的点拨,借着“狮子岩”的胆魄,一线蓝天下,穿凌空高达300多米的陡崖峭壁,走过“悬空栈道”;在“雄鹰展翅”的峭岩,攀上“十二峰”的肩膀。

山峦逶迤,群峰簇拥,谷深峡长,楠溪江波光闪烁,奔涌如注。举着360米高巨大的石桅岩的大帆,激流勇进或者漂流赏水,豪情像起伏的波浪流向大海。

乐水,乐山。放松,放下。回望来时路,重拾初心,做回最真实的自我。

返璞归真。在不经意之间,忘情,忘性,忘乎所以。

「诗吟楠溪」夏 明:楠溪江,人生必去的一个地方

在纯净烂漫里吐故纳新,感悟不由自己的明了,无拘无束。我与楠溪江注定有莫逆的亲情。

“五星潭”里嬉水玩石,洗出尘垢了的童年和童趣;让一颗晶莹的卵石带路,好奇地去穿越森林。

于“原野农庄”觅寻绿野仙踪,我情愿做一个没有头脑的稻草人。

“岩头古村落群”远去的家园,在“墟里”在“云锦”,依依的墟里烟,锦绣着云彩的丝帕;寻一处宁静致远,在“耕读小院”,我写下了游历的诗行。

黄杨木雕的窗外,晨雾将轻纱披在楠溪江上,一杯乌牛早茶,无声地打通了任督二脉;楠溪麦饼的诱惑,早已不是旧时渔樵充饥填腹的内容,瓯瓷上的盐卤豆腐有妈妈的味道,沙岗粉丝有传说的情深意长……

看不遍的永嘉山水,太多不可错过的美食。清水的江鳗、泉水的稻鱼、岭上烤全羊;东皋的柿饼、荆州的板栗、碧莲早香柚……数也数不清,全是绿色有机。

憩息在“楠溪若舍”,以楠溪为邻,观流水欢畅,赏渔火映江;而“君兰江上”,风吹动一帘幽梦,那溶溶的月色,是暖暖的抚慰;让“芗邨邻里”允我一个甜蜜的梦吧,再许我一夜温暖的家。

「诗吟楠溪」夏 明:楠溪江,人生必去的一个地方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距今千年历史的苍坡古村,拥有“文房四宝”的建筑,是秀美山水中隐藏不住的古朴和独具匠心。

晨曦里的朝霞,东山上的月亮。笔架山、墨池、砚台、笔街、纸村,书声墨香的村落,典雅地翻开在平畴田地的楠木书案上。

“四壁青山藏虎豹,双池碧水贮蛟龙。”浓墨虬劲。光宗耀祖,也为国为民,高手在民间。尽桑麻农事也勿忘习字读书,居山水乡野,怀庙堂高远。且耕且读,一直传到了现在。

“永嘉书院”,名声显赫,非去不可。云理白鬓风整容,一个年过半百的小学生,心怀尊敬,带着谦卑和忐忑。

如果说,楠溪江是一条山水的河床,那么,诞生在永嘉本土的永嘉诗派、永嘉学派、永嘉画派、永嘉医派及永嘉昆曲等,就是渊远的流水,不朽的篇章,璀璨的文字,人文的情怀和思辩的智慧……虽静立一隅,宠辱不惊大美不言,情深源远优雅流长,连绵不绝发出巨大的影响。

“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立足时代高点,仗永嘉学派之根,以商道文化为基,“永嘉学院”,已然是一座极富文化内涵和精神情趣的现代书院。

王乡贤,您的子孙达成了您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了吗?

「诗吟楠溪」夏 明:楠溪江,人生必去的一个地方

夏 明,1962年生。诗文散见《中国作家网》《浙江诗人》《星星》《诗人》《香港诗刊》《文学港》等国内外报刊,入选《中国散文诗人》《华文散文诗年选》等选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