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緻」才行

自稱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緻”才行

龍晶睛 Gina

哥倫比亞大學 社會工作研究生在讀

“善吟共益”助學服務中心理事長

“一美元愛心計劃”創始人

你的善良,要帶點鋒芒

自稱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緻”才行

「當我們在討論兒童性教育的時候,有誰想起了鄉村留守兒童,和留守兒童犯罪率佔未成年人犯罪70%這一觸目驚心的數據?」

“山二代”支教7年,只做1塊錢的公益

“山二代”是Gina自己給自己貼的標籤,因為父親就是從湘西大山走出來的學者,“精緻的利他主義”是Gina自己給自己的定義,她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初心和野心。

當然,標籤之外,她其實也是一個愛和朋友碎碎念,會把蹦迪和唱K排進自己休閒時間的24歲可愛少女。

自稱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緻”才行

17歲的Gina,開始接觸公益項目,是從學校社會實踐要求開始的。

因為,好奇山邊的孩子到底過著什麼生活,Gina從網上了解到了“湘西鳳凰助苗網”,在和老師對接後,暑假就去到了湘西山江鎮好友村參與助學活動。

當時的Gina還很喪,覺得自己的力量太小,都沒能幫上他們什麼?但是想要幫他們做點什麼的種子,便從那時播種在了心底。幸運的是,當時的同行攝影師的一張“湘西女孩抱弟弟上學”的照片在微博上火了,引發了大家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很快,好友小學被芒果v基金組織所關注,並籌集善款改善了環境。

自稱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緻”才行

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幸運的故事,但是讓Gina充滿了希望。她發現,雖然我們每個人的力量都很小,但是通過傳播和連接,力量是能夠進行幾何增長的。所以,從那時起,Gina便陸陸續續往返大山支教至今,同時也和許多留學生一起發起了“一美元愛心計劃”,希望能夠為留守兒童呼籲國際社會的關注。

自稱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緻”才行

你看,學業是Gina公益工作的起點,但是她從中得到的能量卻早就跟學業沒那麼大關係了。

“其實,公益和慈善不同,慈善更偏向於舍予和捐贈,而公益,是否參與,參與行為本質上能夠帶去好的影響和結果更重要,不管對你,還是別人。”

自稱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緻”才行

精緻的利他主義,精緻的公益

精緻這個詞,很有意思。在生活中,挺討喜的,給了“生活”一種叫儀式感的東西,也能衍生出很多幸福感,也挺讓人傷心的,給了“生活”一種無形的束縛,你必須去做到某種程度才行。

自稱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緻”才行

精緻的利他主義,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不過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曾提出過精緻的利己主義的概念,指的是高智商、世俗、老到、擅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稍作更換,那就是說,精緻的利他,也就是一種高情商、高智商甚至是高手段的利他。

且不探究,利他主義是不是根源上的利己這種哲學問題。

精緻的利他,精緻的慈善,如何去做?這件事的方式方法的確很值得討論。比如,Gina和她們的“善吟共益”團隊所正在做的兩點。

自稱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緻”才行

#1鄉村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平衡

知識能改變命運,的確應試教育才是走出大山的康莊大道。但是,誰又能否認,觀念和方法論在教育中的地位呢?從Gina和她的團隊這些年的接觸鄉村學校的經驗來看,

書,不是學校最缺的,最缺的,是人!一所學校,通常只有一名在編老師,很難真正交給孩子們不同的科目,大家捐贈的愛心書籍,很多隻能堆在地上生灰。

所以,Gina和她的團隊想要填補的就是鄉村兒童素質教育的空白。從閱讀教育、藝術教育、以及孩子的社交情感類教育都是他們目前乃至未來致力的領域,讓孩子從幼齡時期的智力和審美就能得到應有的開發。

自稱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緻”才行

# 2 多元化是市場繁榮的指標之一

社工這個專業,在國內一點也不熱門,畢竟是個含蓄專業,沒法直觀地創造很多財富。不過,名頭不小,是被稱為“醫治社會的醫生”。而角色,自然也是理應多樣。在美國的學校系統裡,都會有了幫助學生進行情感疏導的駐校社工,雖然可能目前國內校園心理諮詢的市場有些混亂,但同樣也是缺口。

所以,即便拿支教隊伍來講,角色的多元化和精細化都是應該被追求的。目前,在“善吟共益”小小隊伍裡,80後到00後的專職人員、兼職人員,被分成了負責義工活動的項目組,提供技術支持的課程研發部,負責推廣的市場部和新媒體運營,還有財務、信息技術、人資…無論你是有才的、有時間的還是有資源的,都能大家的支教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自稱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緻”才行

走出大山,難道不是一場留學?

1978年12月26日,當52名公派訪問學者搭乘飛機前往美國深造,關於“海歸”的話題一直不絕於耳。

最美不過鄉音,落葉歸根的傳統思想...回國的理由,有很多,但是同樣是深造,遠渡重洋願意回,翻幾座山,怎麼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呢?

不願回來的理由自然更多,不過挺好概括的,大抵是因為現實。不可否認,世界很大,大家都想去看看。但是生活除了詩和遠方,我們要面對的還有數不清的苟且。

自稱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緻”才行

“讓更多想要留下的來孩子,留在大山,是我們的野心,哪怕是幫他們分擔一點點。”

Gina分享的湘西支教生活,和大家所熟知的類似。風吹日曬、被蚊蟲咬、擠地板、洗冷水澡…全是日常。都是一群連飯都不會做的90後、00後,這樣的生活不敢說沒人抱怨,但是都過得“挺好”的,大家反而更懂得了感恩。

畢竟這些孩子們和長期支教的前輩老師們都是這麼過來的,而且還是他們創造出的現在的環境,大家才能節省很多力氣。所以,同樣作為,支教大軍的一份子,Gina和團隊們也希望能和前輩們一樣,出一份力,為大家創造更好的環境,讓大家在思考要不要留下來的時候,不用捨棄那麼多現實。

“而我們的初心,便是貢獻自己的力量,哪怕你說說它並不能改變什麼。”

自稱山二代的哥大研究生,湘西支教7年,公益也要“精緻”才行

# 最後,Gina分享了兩個關於“一美金公益”的小故事與大家共勉。

“曾經有一位流浪漢,帶著一麻袋廢棄瓶子,在我們募捐的點徘徊了很久,很認真的看了看留守兒童的照片和介紹文字。然後和我們說:‘我去過這些地方看到這些孩子,也真的很希望幫助他們。可是我現在沒有錢,也沒有能力。等我有錢了以後,一定會幫他們的。’

曾經有一位的士司機,當得知我們是做募捐的時候,兇狠狠的說:‘我家上有老,下有小,你讓我拿出一塊錢來幫這些孩子,我都不願意!’

大家自行感悟吧,此處不多贅述。”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