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又一重磅消息!融資租賃、保理、典當收歸銀保監會

繼上一次資管新規後,金融監管部門又迎來大動作。近日,商務部發布通知稱,商務部已將制定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典當行業務經營和監管職責劃給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金融市場又一重磅消息!融資租賃、保理、典當收歸銀保監會

對於商務部的這一舉動,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統一監管的延續。銀保監會監管上述三大行業,必定在監管層面進行升級。隨之而來的,是規模小、發展歷程短、行業積累不足公司的逐步退出,行業進一步規範勢在必行。

商務部監管三大行業多年

金融市場又一重磅消息!融資租賃、保理、典當收歸銀保監會

在收歸銀保監會之前,融資租賃、保理、典當三大行業由商務部監管已有數年。其中,融資租賃出現時間最早,劃歸商務部時間也最久,可追溯至2004年。2004年10月,《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從事融資租賃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商建發[2004]第560號)發佈,原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有關租賃行業的管理職能劃歸商務部。

2005年2月,《典當管理辦法》發佈,典當行業監管辦法出臺,規定商務主管部門對典當業實施監督管理,公安機關對典當業進行治安管理。由此,典當行業正式劃歸商務部和公安部聯合管理。

保理市場起步較晚,主要分為銀行保理和商業保理,銀行保理由原銀監會監管。商業保理由商務部監管。本文中提到的保理均指商業保理,後不贅述。根據《商務部關於商業保理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試點實施方案由商務部組織評審後正式施行。

三大行業關鍵數據及現狀

金融市場又一重磅消息!融資租賃、保理、典當收歸銀保監會

據中國租賃聯盟和天津濱海融資租賃研究院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國融資租賃企業(不含單一項目公司、分公司、SPV公司和收購海外的公司)總數約為9090家,較上年底的7136家增加了1954家,同比增長27.4%。

同時,也應注意到,截至2017年底,我國69家金融租賃合同餘額約為22800億元,276家內資租賃公司合同餘額約為18800億元,而發展最早、數量近9000家的外資租賃公司合同餘額僅為19000億元。

金融市場又一重磅消息!融資租賃、保理、典當收歸銀保監會

數據顯示,2017年底的我國商業保理法人企業及分公司為8261家,較2016年底增長了48%。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國商業保理企業註冊資金摺合人民幣累計超過5700億元,2017年我國商業保理業務量已達1萬億元人民幣,連續5年實現高速增長。

金融市場又一重磅消息!融資租賃、保理、典當收歸銀保監會

根據全國典當行業監管信息系統顯示,截至2018年2月底,全國共有典當企業8532家,分支機構950家,註冊資本1731.3億元,從業人員4.5萬人。企業資產總額1641.2億元。

監管升級板上釘釘

在多重監管、職權不明確的情況下,存在一些企業監管套利的行為。例如,2015年前,由於外資融資租賃公司有一定的外債額度,於是利用境內境外人民幣匯率不同引進外債作為通道,賺取一定的通道費。

不過,銀保監會成立之後,這種監管上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過去幾大業務歸商務部管理,在監管上存在合規性監管指標、風險管理等短板。但隨著監管統一納入銀保監會,這一短板會被補齊,這個過程對相關企業來說將會是一個比較痛苦的過程。

具體到監管層面,一方面是合規性管理指標或加強。比如,按照銀保監會的規定,金融機構不允許給一些不合規的公司融資。這些公司可能會尋找融資租賃公司合作,但現在統一監管之下,這種“繞道”的做法就行不通了。而比如銀行找融資租賃公司做通道的做法,也將在之後難以再進行。

另一方面就是公司的合規內控加強。比如或要求公司有一定的合規負責人,內控層面投放要有嚴密的審批制度。從風險管理層面,對槓桿率的管理會更加清晰明確。

小微實體經濟受到影響

金融市場又一重磅消息!融資租賃、保理、典當收歸銀保監會

如今,三大行業納入銀保監會監管,被市場人士解讀為是類金融機構的去槓桿。從資本市場層面看,監管權轉移到銀保監會,可能會影響到融資租賃ABS,但更為關鍵的是對實體企業的影響。

融資租賃、保理、典當往往被認為是銀行體系的補充,是服務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工具。對於拿不到銀行貸款的小微實體企業,雖然資金成本相對高,與融資租賃、保理、典當行合作實屬無奈之舉。

“去槓桿的過程中,一定會有部分小微企業受到影響,陣痛是難免的,關鍵在於小微企業如何有效規劃現金流,“業內人士表示,”融資渠道多種多樣,不一定要在一棵樹上吊死,目前市場上的房產助業貸產品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利息低、放款快,是小微企業融資的一大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