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看圖識香榧》一書與讀者見面。該書由諸暨市農林局斯海平主編,中國香榧博物館館長金航標、副館長陳建平、曾任諸暨市圖書館館長的楊士安為編委,浙江省香榧協會秘書長、教授級高工童品璋先生擔任顧問。
《看圖識香榧》全書共9個部分,分別是:
榧樹的自然分佈與古樹、榧樹的品種類型及伴生樹種、營養器官、開花結實、育苗與嫁接、造林與擴展、撫育與管理、
採收與加工、過去與未來。各部分都配以相應的文字介紹。書中觀點大多為有關專家的研究成果和榧農的實踐經驗,當然還有作者的觀察和積累。相關數據來自權威機構,文史資料摘於有關典籍,真實可靠。此書的出版,結束了香榧無科普讀物的歷史,它從歷史、文化、科研、生產、經營和消費等各方面,對香榧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和全面的剖析。
香榧是紹興市樹,也是諸暨市樹
兩級政府多次提出編寫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香榧科普讀物的要求,如今得以圓夢。
FOR THE TIME
香榧時光
香榧是我國特有的乾果,是千百年前由會稽山先民從榧樹的眾多自然類型中選優並嫁接培育而成的栽培品種,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祖先的遺產。紅豆杉科榧樹屬植物在全球有6個種、2個變種,但除榧樹外,其他各種的種子或不堪食用,或風味遠遜。
現存最古老的香榧樹樹齡超過1500年,可見香榧嫁接栽培歷史之悠久。香榧自誕生以來,一直只生長在原產地,主要集中在諸暨的趙家、東白湖,嵊州的谷來、通源和雅璜,柯橋區的稽東,東陽的虎鹿,磐安的墨林。
千百年來,香榧產量一直較低,這有產區面積的限制,更因人們不瞭解其生長規律導致。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諸暨的林業工作者殫精竭慮,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和科學實驗,攻克了香榧生產中的一個個瓶頸,為香榧產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圃地育苗、小苗嫁接、人工授粉、保花保果、工廠化育苗等等,無一不發端於諸暨。這不但使香榧種植面積空前擴大,更使產量大增。目前香榧已在長江流域大面積引種,一些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也加入了研究香榧的行列,未來香榧產品將以更新的面孔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與此不相適應的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香榧仍然有著一定的神秘色彩。購買香榧應該怎樣挑選?榧眼到底是怎麼回事?香榧是如何開花結實的?香榧“三代果”是真是假?雖然諸暨建造了“中國香榧博物館”,市民可以免費學習參觀,但畢竟不是在家門口。
雖然互聯網催生了大數據,但有關香榧的科學知識並不會自動產生,相反,一些偽造的香榧“傳說”卻借網絡得以蔓延。
《看圖識香榧》這本面向大眾的、嚴謹的香榧科普讀物,正好滿足了香榧愛好者的需求。
《看圖識香榧》一書圖文並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初識者不會覺得深奧,業內人不會感到膚淺。這是香榧的第一本科普書籍,也是第一本以圖片為主的香榧著作,既可作為茶餘飯後的休閒讀物,又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史料價值。有了此書,香榧不再神秘與陌生。
……
閱讀更多 諸暨發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