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博士评《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论伐蜀》出自《战国策.秦策》,讲述的是张仪与司马错为是否伐蜀在秦惠王面前公开争论的事情。

鸟博士评《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

蜀国(今四川成都一带)居于秦国的西南面,那个时候蜀国还是少数民族居住的蛮夷之地,秦国起初时候对待蜀国仅是可有可无的态度,认为没有多大开发价值。一次偶然的机会,秦惠王恰好在打猎的时候遇见蜀王,出于礼节就赠送给蜀王一箱金子,而蜀王还报一些蜀地产的珍玩宝物,据说等秦惠王打开宝物来看的时候,宝物化为泥土,秦惠王很生气,但大臣都祝贺道:这意味着秦国将要得到蜀国土地,是吉兆。

鸟博士评《司马错论伐蜀》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大概可以推测到此时秦惠王开始意识到蜀地的意义与价值,有了吞并蜀地的想法。但蜀地道路险阻,在古代是很难到达的,要想征服蜀国必须首先解决道路问题。秦惠王想出了“牛便金”的损招,他让人雕出五座石牛,每天在牛屁股下面放一些金子,对外却说是牛拉出的粪便,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就到了蜀王的耳朵里,他就向秦惠王索要这些能拉金子的牛。秦惠王爽快的就答应了,但他对蜀王提出一个要求,让蜀王修条好走的路,以便把拉金子的牛送到蜀国。看着秦惠王这番真诚,蜀王也就答应了,派了很多人终于修通了蜀到秦的道路,但看到送来的牛,蜀王彻底傻眼,原来只是几头石牛,根本不拉金子。于是,又把石牛送还给秦,并嘲笑秦国人为“东方放牛娃”,而秦惠王却暗自高兴道:虽是放牛娃,但能得到蜀地,因为道路通了。公元前316年,蜀国发生内乱,秦惠王感觉机会终于到了,正准备动手的时候,却有个意外让自己为难起来。秦国的中原劲敌韩国主动挑起与秦的战争。此时攻打蜀国,担心韩国乘虚而入,不攻打,这样的机会可能以后再也没有了。秦国上下开始为此事争论纷纷,搞得秦惠王犹豫不决。一次廷议时,张仪与司马错公开为此事争执不下,秦惠王索性让他们展开一次辩论,于是便有了本文的故事。

鸟博士评《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地形图

张仪主张先攻打韩国,理由有三:一是蜀地是蛮夷之地,即便得到用处不大;二是借此机会,联合魏国、楚国,三面夹击韩国,可轻松灭掉韩国,打通进军中原的通道;三是顺便可借机灭掉东周国,活捉天子,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秦国就可以称王称霸了。但司马错坚决反对张仪的观点,理由也有三点:一是霸业的基础在国富、民强、广施恩惠,不在于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可能适得其反得个乱臣贼子的骂名,遭到天下人唾弃;二是蜀地并不是毫无价值,“得其地,足以广国;得其财,足以富民。”,而且付出的代价很小,毕竟蜀国与秦国在军事实力上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三是与魏国、楚国构建的军事同盟并不可靠,韩国可以用土地换来魏国的支持,东周国可以用九鼎宝器换来楚国的支持,到时候可能使秦陷入孤军深入、三面被围的局面。因此,还是暂时不管韩国的挑衅,先灭掉蜀国。听完张仪与司马错的辩论,作为评委的秦惠王很快就下了结论:司马错胜!出兵蜀国,结果正如所料,仅花十个月时间就把蜀国灭了,秦国实力又一次得到提升,从此以后就更不把其他六国放在眼里。

鸟博士评《司马错论伐蜀》

其实,秦惠王早就下定了灭蜀的决心,只是面对纷纷的朝廷舆论,他需要有人站出来支持灭蜀计划。而张仪与司马错的公开辩论只不过是秦惠王故意在群臣面前表演的一场政治民主秀罢了,与其说张仪、司马错是纵横家代表,不如说秦惠王才是战国阴谋家的真正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