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古城与“唐蕃大战”(上)

松潘古城与“唐蕃大战”(上)

“如果命运安排我在中国西部生活的话,我别无所求,只愿能够生活在松州。”100年前,英国著名植物学家、探险家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这样写道。

威尔逊从1899年到1910年,先后五次到中国进行植物考察,其中三次来到松潘。他在《中国——园林之母》书中,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松州:“它舒适地安顿在一个狭窄而美妙的山谷,四面是田野和金黄色的稻谷,河流的源头是一股清澈日小溪流。它仿佛一簇优雅的曲线划过这片土地。田野上是歌者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男人、女人和小孩,大部分是部落里的族人,身着盛装,在他们完整的工作画面之中,全是强健的身体和欢歌笑语。”

我在松州古城的几次逗留中,也浸润在这位美国人的书香里,领略到他笔下对松州城的真实感悟和人文遗韵,也慢慢喜欢上了这座川西北高原的小城。

松潘古城与“唐蕃大战”(上)

松州始建于唐文宗太和三年(829)

城墙厚重 全国罕见

“三脑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上松州。”在松州古城,也就是今天的松潘,流传着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民谣。它说的是过去有一条从灌县(都江堰)出发通往松州和茂县的茶马古道,逶迤漫长,高山深谷,全长700多里,这条古道被称为“松茂古道”。

松茂古道仅仅是指灌县作为源头而言,而松潘作为辐射周边的形胜之地,描绘了更为开阔、更为恢弘的历史画卷。有人说,松州境内还有另一条有名的茶马古道,就是从绵阳平武过去的道路,被称“松龙古道”。当然,这条古道也早已绝迹。

如今,两条古驿道都已被修成通衢大道,从都江堰开车到松州也不过三小时。偶然有零星的马队通过,也主要是作为旅游表演项目,让人依稀感受到当年古道的繁盛。

松潘古城与“唐蕃大战”(上)

松潘街道

我多次去松州采风,每次徜徉在古城街头,都别有一番滋味。这座地处川、甘、青三角地带的古代军事重镇和茶马互市集散地,在蓝天白云下巍然屹立,周边绿草如茵,经幡如林,太阳也每天都是新鲜、清新的,热辣而通透,仿佛被川西北高原的雪水洗过似的。

松潘,古名松州。城内,一条湍急清澈的河流从东端穿过环城路向西流去,再经中央大街转往南边,最后从南城门左侧流出古城。河水叮咚,清韵悠然,映照着城楼和花草的倒影,使得整个松州城活泼生动起来。沿街的酒楼、茶肆、烟馆、旅店、杂货铺一家紧挨一家,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汉藏居民安静地摆摊、闲聊。

松州古城墙巍峨厚重,在全国都享有盛名。1995年版《阿坝州志·城池》载:“松州城墙的厚度,特别是城门洞的进深度,为全国明代城门之冠。著名的北京故宫城门、南京、西安明代城门,现存均无如此之厚”。说当年用于筑城的青砖每块重30公斤,沉厚异常。城墙总围长达6.2公里,高12.5米,厚12米,以糯米、石灰、桐油熬制的灰浆粘连勾缝。在冷兵器时代,可以说经得起炮火箭矢的猛烈攻击。古城原有7道城门,城门上建有重檐歇山式城楼,现存4座城门。这在川西北地区是罕见的。

松潘古城与“唐蕃大战”(上)

松潘街道

奇特的是,西门(威远门)竟然是建在古城西侧的巍巍山顶,垂直出古城500米,独当一面拱卫主城。这在我国现存古城中同样是绝无仅有的。

松州始建于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剑南节度使李德裕在此筹边时筑“柔远城”。明洪武十二年(1379)松州卫和潘州卫合并为松州卫,平羌将军丁玉开始在此大规模修筑松州古城,并在松州境内修筑多处关隘城堡。这些关隘城堡,既是军事要塞,也成为茶马古道的通道,更是官府查验茶引的关口。

古城墙下,有个卖松茸、菌菇的阿婆一直在跟游客聊天,她身着古羌粗麻布长衫的,满月般的脸,笑得弯弯的眉,看上去十分开心。我问她听得懂汉语不?老人家点头说晓得一些。她略一思索,竟一口气说出七八个常用词语,如“我”“你”“一”“二”“三”“茶”“丝绸”等。不过,阿婆将“茶”读成“夹(jia二声)”,将“我”读成“日”、将“你”读成“na”等。她还如数家珍地告诉大家,他们这一带喝的茶,主要是从绵阳平武运过来的。

“平武的茶好喝咧,我们家出去放牧时就得带上一壶。”阿婆身边一个小伙子插嘴说。小伙子说他读过几年师范学校,对川茶文化有一定了解。我顺便问小伙子知道丝绸之路吗,他摇头说不大清楚,但对四川边茶的来龙去脉倒如数家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