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自治縣念好「六字訣」抓實易地扶貧搬遷

近年來,威寧自治縣圍繞“十三五”規劃的目標要求,念好“六字訣”決戰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在“責”上壓緊壓實。堅持黨政主責、高位推動、全員行動,成立了縣委書記、縣長為組長的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由縣長任指揮長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指揮部。同時,成立了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由分管副縣長任辦公室主任,並從各部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確保易地扶貧搬遷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各鄉鎮相應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專人負責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在“實”上下足功夫。按照“搬遷只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的原則,在規劃設計上,強化因地規劃,在“實”上下足功夫,做到工程建設“定位準”。在安置點的選擇上做“實”,推行“一步搬到位”,以搬遷群眾的後續發展為出發點,做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設與工業園區相結合;在規劃設計上做“實”,堅持“安全、適用、經濟、功能完善”的原則,嚴格控制住房面積,確保每戶搬遷戶都住有所居。

在“準”上確定對象。一方面因地制宜確定搬遷村寨,緊盯最邊遠、生存條件最惡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貧困村寨。另一方面精準確定搬遷群眾,以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為基礎,鄉鎮組織人員進村入戶調查,一戶不落,對所有信息進行嚴格比對,篩選符合條件的搬遷群眾。經過多輪摸排,精準識別出“十三五”期間共需搬遷13396戶6557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200戶45644人。

在“督”上推進工程。在易地扶貧搬遷指揮部下設督查指導工作組,制定了《威寧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督查方案》,常態化開展專項督查和暗訪工作,全力推進工程建設。成立了以縣四大班子成員和有部門負責人為組長的39個督查指導工作組,採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深入鄉鎮和搬遷安置點進行督查指導。組建易地扶貧搬遷微信群,對全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情況實行“一天一報”,確保各項工作按工作流程、時間步驟推進和實施。2016年和2017年實施11個安置點建設已全部搬遷入住,搬遷群眾5688戶30208人;2018年計劃實施搬遷3920戶19706人,已完成80%的安置房建設任務,新增2萬人的易地搬遷安置點建設已全面啟動。

在“優”上配套設施。無論是鄉鎮集中安置點,還是縣城集中安置點,都選擇在自然地理環境好的地方安置,地處交通要道,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全覆蓋,極大改善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消除“不願意搬”的疑慮。在五里崗安置點設立易地扶貧搬遷服務大廳,派駐人社、公安、民政、教育、衛計等部門,對搬遷對象的醫保、社保、低保、子女入學等實行一站式服務。在其他安置點設有衛生室、文化活動室、生活超市、文化小廣場等服務設施,充分滿足搬遷群眾就醫、上學等後續生產生活需求。

在“業”上增加收入。狠抓搬遷群眾崗位技能培訓,以五里崗工業園區就業崗位為依託,結合市場需求,按照“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定期組織就業技能培訓,目前已組織培訓80餘次,共培訓6000人次;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對搬遷對象建立就業脫貧臺賬,摸清搬遷對象勞動技能,收集當地企業和五里崗工業園區的就業崗位,目前全縣已摸排出1.5萬餘個就業崗位,所有崗位優先提供給搬遷對象,已實現就業2618戶516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500人;針對全縣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發展問題,成立縣級後扶公司,負責經營管理安置點門面、停車場,截至目前,安置區共租賃商業門面108個,其中搬遷戶租賃門面共30個;投資76萬元建設威寧經開區便民小吃攤,一律免費提供給搬遷住戶經營使用,共設置攤位66個,解決210名搬遷戶就近創業就業;投資120萬元建設陽光馨區(A區)平價農貿市場,共設置攤位112個、門面53個、超市1個,解決了280餘名搬遷戶創業就業。強化產業扶持,積極鼓勵搬遷戶自主創業,對符合條件的搬遷戶可按規定給予最高15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逐漸形成以貸款貼息為主、以財政補助為輔等多種形式並存的多元化扶持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