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的眼泪里藏有弘一法师的悲凉,是太爱世界,还是世界不配爱?

最近在腾讯直播里,我看了最近一期《大事发声》,朴树的最后一首歌选了他一直钟爱的《送别》,中途几次泣不成声,让观众着实为之心疼。其实要知道朴树之所以在唱这首歌会流泪是有原因的,记得他曾经说:“如果歌词是我写的,让我死这儿都行。”,作为一个内心极其敏感的人,的确,在在听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样的歌词都会被触及内心的柔软。李叔同把词写得太凄美,从民国流传至今,不知戳了多少人的心。如果我们把这两个跨世纪的文艺青年来做个比较你会发现原来他们有着这么多的共同点。

朴树的眼泪里藏有弘一法师的悲凉,是太爱世界,还是世界不配爱?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卫的巨富李家,父亲曾出任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母亲19岁被纳为侧室,李叔同4岁时,父亲已71岁。但和传统家庭中的其他孩子不同,李叔同从小便喜欢展现出了自己对于音乐和戏剧的热爱。之后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祥,当时的津门名伶杨翠喜,是李叔同暗恋的对象,当然,杨翠喜也对这位麒麟才子甚为倾慕。知识储量雄厚的;李叔同为杨翠喜解说戏曲历史背景,杨翠喜与他交流身段与唱腔。两人本可以如此琴瑟和谐,共度一生。但无奈,杨翠喜成为了袁世凯的政治工具,被袁世凯手下以10万两军饷买下,赠与清末王爷载振。

不久后,他便决意出家。李叔同出家后号弘一,他选择了佛家戒律最严的律宗进行修行,历时四年,重修经文;苦行全国普及律宗,令自南宋以来中断700多年的南山律学得以重新发扬光大,被佛家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朴树的眼泪里藏有弘一法师的悲凉,是太爱世界,还是世界不配爱?

时间来到100年之后,生在高知家庭的朴树,家庭条件优越,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但是从小朴树就展现了自己的不一样,在他人眼中是北大家属院中的异类文艺青年。同样是文艺青年、同样名噪一时、同样在职业生涯正处于高光时刻时选择出世、同样对自己对于自己的艺术作品死磕到底......李叔同与朴树之间的相似之处多的让人瞠目结舌,这可能也是朴树能够听懂《送别》的原因。

朴树的歌陪我们从生如夏花,到平凡之路。虽然我们会觉得生命的残酷,但是也让我们明白,人生只是一段叫做命运的茫茫旅途,最终我们都在过着平凡而又复杂的人生。虽然我们还是在生命的某个瞬间留恋

起《生如夏花》的美好,但是《平凡之路》让我们对于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看到在网易云音乐里很多人在评论留言说在朴树的作品风格的转变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影子,不错,这就是朴树的伟大之处。

朴树的眼泪里藏有弘一法师的悲凉,是太爱世界,还是世界不配爱?

朴树才华横溢如李叔同,人生哲学如李叔同,出身背景如李叔同,这些惊人的相同其实就是历史很多时候就是在不断地重演,看完了李叔同和朴树的跨世纪比较,也更加让我们明白历史的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人性永远不变,但是历史的悲哀的地方同样在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