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起来,马季有什么代表作了?

苗HG57762999


马季先生作为新中国相声第一人,应该也是原创相声第一人。

怹的作品太多,随便说几个吧,挂一漏万,请海涵。


我把《友谊颂》放在第一位。

现在听着也许会觉着没意思。

参照《降神会》、《宇宙风》、《土耳其抓兵记》等同一时期的相声。


作为七十年代初的断层时期,当时如果没有这段相声的出现,都是《降神会》这样的节目,进入八十年代,您可能压根就听不着相声了。

《五官争功》

群口相声的巅峰。春晚上讽刺力度最大的三段相声之一,另外两个是《电梯奇遇》和《巧立名目》。



当年的春晚,尺度比现在大的多。

《一个推销员》

也有叫《宇宙牌香烟》的。这几个字我用普通话是说不出来。

这段节目是不是相声,存疑。

但是开启了春晚乃至所有晚会的相声小品时代。

《找舅舅》

如果您知道这段相声创作于1958年,就知道为什么能进前五了。



是不是有点儿细思极恐?

《传谣》

神作。这段“超时代”的相声,对之后网络时代的预测之神准,现在看来让人目瞪口呆。


“我就是马季,他能下蛋吗!”

《吹牛》

《百吹图》,典型的子母哏节目。

对子母哏的节目许多人误解很大。捧逗的节奏要越来越快、越来越紧,后一句要始终压着前一句的,才叫子母哏。

《吹牛》就是范本。

底太好了!

“咱们吹牛的人都不要脸了!”

《富了以后》

改编自杨振华先生的《如此大款》。

马老后期与刘伟互为捧逗,这段之后,马老就开始淡出舞台。话说马老师真喜欢刘伟啊!


其他还有不少,就不一一列举。

有人会问,马老最擅长“歌颂型”相声啊?

其实在马老所有的作品中,歌颂型相声占不到三分之一。

至于原因:

第一,“歌颂型”相声其实不是马老的主要创作方向,马老创作“歌颂型”相声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第二,“歌颂型”相声太难。创作难,演起来也难,别人搞不出来,搞出来也没有马老的好。所以有了错觉。

说马季先生只会“歌颂”,是冤枉怹老人家了。

不过姜昆更冤。


以上……


相声沙弥


提到马季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他的《宇宙牌香烟》

第二个是《五官争功》带着几个徒弟们上春晚表演的,也是怕徒弟们有意见那阵儿马季在春晚上总说群口,真的是不偏不倚,没有只带谁不带谁的,当师父确实不容易啊。

还有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那个《马季下蛋了》叫什么名儿来着忘了,就是说以讹传讹这事儿的。

其他比如《新桃花源记》,《友谊颂》,《战歌嘹亮》,《舞台风雷》等等吧,马季的创作能力特别强悍,新段子频出,经常性的下乡采风,然后就通宵达旦的写相声,可说是很高产的相声演员了。

他强调的相声演员要两条腿走路,既要能演还要能创作,他做到了,他的徒弟们,差点事儿。

新相声有个问题比较严重,创作出来不太好流传,不像传统段子,作为基本功,像教材一样说相声的总拿来用。

马季也有几段经典的传统活啊,像《找堂会》《扒马褂》甚至单口的《山东斗法》他也说过。

俱往矣。


闲白社


第二个原因是马季老师相声时代特色太重了,马季老师22岁进说唱团,那一年是哪年55年,那是激情燃烧的年代啊,人们愿意歌颂祖国愿意歌颂党也愿意听这些段子,这就提供了歌颂型相声发展机会,然后呢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歌颂型相声成为主流相声。

第三个原因呢是基本功,马季老师22岁一进说唱团立刻就担任团支部书记,然后才正式开始学相声,这样造成了一个问题谁教?最后是侯宝林、刘宝瑞、郭全宝、郭启儒共同教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何况四个人呢,再赶上破四旧,一些脏口,迷信,三俗段子就不能学了,综合种种马季老师的传统功底传统段子可能掌握的就不那么好了,也就没有多少老瓶装新酒改编机会,所有段子只能新编。

综合以上年代老远以及不说传统段子和只说歌颂型相声,马季老师能被记住并且能被流传的段子就可想而知了。


芸逸千行


马季是著名的相声演员,可以说是一代宗师。在那个年代相声还是很受欢迎的,他比较出名的一个相声是春晚上的宇宙牌香烟,当然他也有其他的相声比如训徒,五官争功,这个五官争功是和刘伟等人合作的,后来他儿子马东也在春晚上表演了一个新五官争功和周伟,大山等人合作的。

马季的相声还有送别,老少乐,打电话,北京之最,彬彬有礼,成语新篇,新地理图,戒烟,戏剧杂谈等,不过不管是单口相声还是对口相声还是群口相声,马大师都表演的很精彩,也培养了很多徒弟,所以相声界还是后继有人的。

小编只记得怎么多了,有人知道的可以继续补充,


中智汽车科技CEO


马季的相声播放的不太多。比较经典的段子应该是《打电话》和《友谊颂》,春晚上的《宇宙牌香烟》和群口相声《五官争功》,《吹牛》。其他的想不起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