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堪比雕母的清宮廷花錢——順治、雍正、嘉慶

藏品:雍正通寶龍鳳花錢(寶鞏局)

在浩瀚清錢系列之中,“雍正通寶”錢歷來以少而精著稱於世。“雍正通寶”雕母更是傳世稀缺,彰顯珍貴。目前,其有限的數枚雕母主要收藏於國家博物館,且僅限於清朝中央錢局戶工二部寶泉、寶源雕母,其餘十三家地方錢局目前更無一枚真品雕母現世公見。

精美堪比雕母的清宮廷花錢——順治、雍正、嘉慶

精美堪比雕母的清宮廷花錢——順治、雍正、嘉慶

本品是清宮廷所用龍鳳花錢,做工工藝堪比雕母。

1、歷經二百八十餘年,包漿自然,鏽色深邃而色正。對於清錢來說,鑑於至今時間相對不長,雖然不能單純以包漿鏽色斷其真偽,而本品老態已可見一斑。

2、寶鞏局鑄造,清代甘肅省的鑄錢局。康熙六年開,不久停。雍正五年遷到蘭州改名寶鞏局,七年又停。咸豐五年重設,至同治三年廢止,因此,除乾隆、嘉慶外,歷朝"鞏"字錢均少。

3、材質,精黃銅質地。

4、錢體板材,通體平整,包漿自然。其採用精鑄無砂無眼無刺之精銅板材切割,然後在其之上施刀刻雕。

5、本品字口深峻高凸,可清晰見識其雕刻之形。其筆劃纖細,劃與劃之間間隔清晰,無粘無連,筆劃由面至地章呈金字塔斜坡,穿邊廓規整規範有加。

藏品:嘉慶通寶龍鳳花錢(寶鞏局)

慶通寶,清仁宗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鑄幣。錢文楷書直讀,背龍鳳紋寶鞏局。嘉慶錢,除雕母、母錢和少數樣錢及個別局鑄錢及宮廷用花錢比較珍貴以外,其餘皆不稀奇,遺存至今普品也不少。

精美堪比雕母的清宮廷花錢——順治、雍正、嘉慶

精美堪比雕母的清宮廷花錢——順治、雍正、嘉慶

本品面漢文“嘉慶通寶”四字,楷書書體,直讀,背“寶鞏”二字。不難看出,其字書意舒展大方,筆道極為有力,筆劃橫直豎立,其中“嘉”字乃典型的“長橫嘉”,十分醒目,“慶”字最後一捺上翹,此即為嘉慶錢書相最突出的特徵,也是官局所鑄。

此枚錢幣明顯不同於一般鑄品,整體精整有加,輪邊倒角修整十分乾淨,字廓高凸挺拔,筆劃間隔有距,面窄底寬,截面成梯形,口位四角漏斗形,中間圓孔徑進面大出面小,若干處可略見刀痕。毫無疑問,本品雕刻之相鮮明。

本品是未曾入過土之傳世鏽相。金黃質地,可識其乃反覆精練之黃銅,銅色呈明顯熟舊之相。其包漿熟潤,深淺相間,分佈自然,筆劃底部可見塵土結垢成痂,堅實不糟。宮廷用品用材更為精良,故其抗鏽能力大增,加上未曾入土,藏家更加愛惜善藏,所以輕鏽乃至無鏽,僅存包漿。無需贅述,由本品鏽相可識,鏽相當為開門矣。其精美精整的貌相,其觀賞學習與收藏價值自在不言之中。

藏品:順治通寶(背上延孤品)

精美堪比雕母的清宮廷花錢——順治、雍正、嘉慶

精美堪比雕母的清宮廷花錢——順治、雍正、嘉慶

此枚順治通寶背上“延”整體精整有加,輪邊倒角修整十分乾淨,字廓高凸挺拔,筆劃間隔有距,面窄底寬,截面成梯形,口位四角漏斗形,中間圓孔徑進面大出面小。也是難得的傳世之品。其價值不言而喻可見其下方歷史簡介。

順治通寶背“延”歷史:

順治通寶背延古錢幣為順治三年六月開鑄於陝西延綏鎮錢局(今陝西榆林市西北)。據史書記載,榆林鎮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最初只是綏德衛的一個屯所。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置榆林衛,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巡撫都御史餘子俊重修榆林城後,把鎮治移駐榆林。自成化九年之後,又經成化、弘治、正德三次較大規模的擴建之後,才最後定形,地方史書稱這三次拓展修築活動為“三拓榆陽”。

到了清順治三年六月(1646年),榆林改稱延綏鎮,並設錢局鼓鑄順治通寶背延”字古錢幣。順治十一年正月戶部尚書車克題“查明停減爐座鑄本錢息事本”裡明確提到:“延綏錢局順治三年六月開鑄,蒐羅廢銅並動兵餉辦買,鑄出制錢搭放兵餉。”這一記載成為研究順治時期延綏局鑄幣始末的主要證據。

根據記錄,延綏局從順治三年六月開鑄到順治四年四月停,總共鑄造了10個月,之後再未開鑄。順治通寶背延”字古錢幣品種雖多但均少見,頗受錢幣收藏者的追捧。延字錢有背穿右“延”、左“延”和上“延”三個大類,每個大類又分諸多分版。

順治通寶背“上延”傳世的順治背“延”字錢中惟獨不見背上延的蹤影。近年來僅見一品,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其面文書法和鑄造工藝均與順治通寶背上臨錢別無二致,疑為順治背上臨錢直接改刻而成。要確定真偽還需新的背上延錢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