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一品走進通州丨圖書館、閱讀空間、閱讀推廣人,根植於通州區的閱讀特色

區圖書館

大運河文化特色濃郁

一走進通州區圖書館,位於右側的景觀牆大氣恢弘,畫面好似運河的波浪又像是揚起的風帆,意味著通州人民生生不息的奮鬥精神。

一区一品走进通州丨图书馆、阅读空间、阅读推广人,根植于通州区的阅读特色
一区一品走进通州丨图书馆、阅读空间、阅读推广人,根植于通州区的阅读特色

通州區圖書館

通州人民的奮鬥精神隨處可以看見,讀者們對知識的渴求就是圖書館最動人的一幕。早上7點,就有讀者在門口排隊等候,只為求一個舒適的座位。在兒童閱讀區,牙牙學語的孩子、走路搖搖晃晃的小傢伙都在扎堆兒取書、看書,場面溫馨。與讀者的熱情形成呼應的是,無論是專為殘障人士開設的盲人閱讀區,還是為兒童打造的集圖書、視聽、AR體驗於一體的兒童閱讀區,或是專為老人設置的報刊閱覽室、年輕人常去的電子閱覽區,都為讀者提供細緻服務,超清電子書、自助打印機、自助圖書消毒機等已悄然出現。更令讀者欣慰的是,圖書館從今年3月1日起將閉館時間延遲至晚上10點。

一区一品走进通州丨图书馆、阅读空间、阅读推广人,根植于通州区的阅读特色

通州區圖書館館長楊蘭英

館長楊蘭英告訴北京日報記者,大運河文化主題更是通州區圖書館一個獨特的亮點。圖書館九層設有明、清兩代通州文化名人作品專櫃。上世紀50年代,通州湧現出劉白羽、劉紹棠、浩然、高佔祥等一批作家、評論家,通州也曾獲“作家之鄉”的讚譽。如今,浩然作品專櫃、劉白羽作品專櫃、劉紹棠作品專櫃、高佔祥作品專櫃裡,這些作家的重要作品被細緻展陳,其中一些版本在市面上難覓蹤跡。楊蘭英特別提及,本著邊建設、邊整理、邊利用的原則,該館近年來還加大了收藏量。

由於通州讀者的奮鬥精神和圖書館的努力,最終到館人數創下了漂亮的數字:日平均到館人數有2000人次左右,暑期高達三四千人。志願者隊伍註冊人數已達400餘人,國學家風講座、書香運河講堂、親子讀書會都成為了圖書館的文化品牌。

城鎮鄉村

流動書車鄉村課堂開到身邊

在通州區,社會機構、閱讀推廣人通過各種形式推廣全民閱讀,各類繪本館、閱讀空間、讀書會、流動書車更是成為讀者們的忠實陪伴。

一区一品走进通州丨图书馆、阅读空间、阅读推广人,根植于通州区的阅读特色

書香華碩閱讀館

書香華碩閱讀館位於通州巴克寓所小區,不到200平方米的空間,除了各種繪本外,孩子們創作的繪本書也是一大特色。“這6年,閱讀館就像一個孩子的成長一樣,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書香華碩閱讀館創辦人唐朝霞說,閱讀館注重引導孩子們的閱商、財商、情商、家商,形成了閱讀特色課和經典國學誦讀的推廣體系。唐朝霞說,這些課程都是她自主研發出來的,有的課程還針對家長開設。她說,有的家長剛開始不習慣給孩子讀書,在經過21天基礎閱讀課程的培訓後,他們完全轉變了態度。一位爸爸為了營造科普閱讀的神秘感,在家中客廳支起帳篷,打起手電筒給兒子讀書。為了讓孩子們愛上閱讀,唐朝霞想了很多招兒,甚至還請來10歲小作者,跟同齡人一起分享如何寫作。

一区一品走进通州丨图书馆、阅读空间、阅读推广人,根植于通州区的阅读特色

書香華碩閱讀館創辦人唐朝霞

從通州發車的聯合扉閱移動書車,還將流動書展辦到城市鄉村的各個角落。今年以來,聯合扉閱已在社區、商圈、大學等地舉辦流動書展80場,其中在通州舉辦了21場,最新的圖書以售賣和借閱的方式乘車來到了讀者身邊。不過,負責人劉海晶提及,在辦流動書展過程中,遇到過城管的干涉。她希望有關部門能給流動書展開一條綠色通道,更希望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將在一個地點的書展時間延長。

一区一品走进通州丨图书馆、阅读空间、阅读推广人,根植于通州区的阅读特色

2017年北京閱讀季書香家庭:孟繁信家庭

閱讀推廣人群體這幾年也在通州悄然崛起。閱讀推廣人孟繁信一家2017年被評為北京閱讀季書香家庭,他曾是於家務中學校長,退休後在通州區仇莊村村農技站闢出專門空間,建起了三遷堂,他和幾位退休教師一起,打算用三至五年時間,辦起鄉村課堂,組織村民學習國學。“目前我們每週五,都會湊到一起學習。”孟繁信說,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農村讀書風氣欠缺的現狀。這位老校長還追時髦,建起130餘人的微信群,每天組織大家微信學習《論語》。閱讀推廣人韓穎則與區圖書館合作,每天晚上7點半至9點,堅持在網上誦讀國學經典,推廣家教家風,至今超過了960余天。

一区一品走进通州丨图书馆、阅读空间、阅读推广人,根植于通州区的阅读特色

2017年北京閱讀季書香家庭代表孟繁信

專家建議

可推出居民閱讀權利清單

通州區今年以來投入2000萬元資金,加強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並對全區所有圖書管理員進行培訓,將在全民閱讀的推廣上實施更多的舉措。

一区一品走进通州丨图书馆、阅读空间、阅读推广人,根植于通州区的阅读特色

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副教授李海峰

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副教授李海峰認為,通州區全民閱讀推廣特色明顯,推廣運河文化、推廣傳統的家教家風,推廣國學經典的閱讀等,相關部門、各方人士做出了努力。但也有專家認為,通州區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如何深入發掘大運河理念和大運河精神。此外,繪本館、閱讀空間等應該對接更多的社會資源,比如可以向市文化局、市社工委、市文明辦等申請小項目和資源。“通州區應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注重創新意識,並複製一些成功的全民閱讀推廣經驗。”李海峰建議。

一区一品走进通州丨图书馆、阅读空间、阅读推广人,根植于通州区的阅读特色

座談會現場

專家們還提議,通州區推進全民閱讀,需要更多的社會機構和個人聯動起來。為了實現政府的規劃和民間力量的對接,政府要建立起全民閱讀平臺,摸清社會需求,制定社會服務標準。有專家還建議,未來,通州區還應考慮推出“通州居民閱讀權利清單”,認真落實,並定期進行總結和廣泛宣傳。

轉自丨北京日報(記者:路豔霞)

一区一品走进通州丨图书馆、阅读空间、阅读推广人,根植于通州区的阅读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