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享單車的危機

這樣的公司前景應不很明朗——畢竟它不像阿里巴巴那樣“財大氣粗”。

中國共享單車的危機

近兩年在中國大陸,共享單車公司受到廣泛關注,但現在看來,其興盛或如曇花一現。最近據媒體報導,小黃車ofo公司正在“生死線”上掙扎,而這其實並不奇怪。這一行業本來發展潛力、盈利空間有限,一時間竟然有多家公司湧現,而這從特定角度揭示了目前中國人的創業思路較為狹窄,且缺乏真正的創新思維,跟風從眾卻較流行。

浙江杭州、山西太原等城市的公共自行車,比中國大陸的共享單車出現早,經營模式其實也更合理。有樁的公共自行車對用戶來說,儘管還車不夠方便,但卻有助於減少車輛丟失,且便於維修,並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亂停亂放、私加車鎖等現象出現——用戶都知道,只要自行車未在停車樁內還車成功就處於計時(收費)階段。這樣看來,有樁公共自行車能在相當程度上減少“街頭廢鋼”這類城市垃圾的出現。

而海量的無樁共享單車,由於亂停亂放、維修困難等,其中相當部分會在不長時間內轉為巨量的城市垃圾,而這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不僅僅是共享單車公司的損失。這類商業模式存在嚴重問題的公司,阿里巴巴等還用鉅額資金介入,說明後者在股市“圈錢”後對於選擇投資項目不夠深思熟慮。而廣大投資者不僅應對共享單車公司前景看空,對阿里巴巴、美團網等介入共享單車行業的公司也應謹慎看待。

中國共享單車的危機

而關於小黃車ofo的最新消息不僅包括用戶大量流失,還有就是合作商家不斷與之分手(彼此間可能還會出現法律糾紛)。潛在投資者們,則對ofo興趣不大——它或許只有倒閉這一條路了。

最後要指出的是,共享單車之所以會在中國大陸出現並風行一時,原因之一是在眾多城市,公共自行車未發展起來。而公共自行車之所以未得到發展,主要原因是當地政府重視不夠,投入較少,導致公共自行車租車、還車很不方便,進而導致使用率很低。在太原這種公共自行車運營較為成熟的城市,共享單車發展空間很小;而在北京這樣公共自行車既少又形同擺設的城市,共享單車發展空間則相對較大,乃至有多家共享單車公司先後介入競爭。不過從長遠來看,地方政府的“惰政”在給共享單車行業的興起帶來機會之餘,最終造成的恐怕是地方上難以處理的共享單車“垃圾場”。

中國共享單車的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