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岛)上合+贸易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论坛举行

中国(青岛)上合+贸易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论坛举行

10月28日-29日,中国(青岛)上合+贸易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论坛在山东胶州举行。国内外在贸易和投资方面有影响力的权威性专家学者,上合组织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中亚各国使节,以及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的多位企业家,300余人齐聚胶州,共商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大计。

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往来密切。统计显示,去年双方进出口额达57亿美元,未来5年进出口额预计将达到125亿美元。

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作家叶檀从交通区位、城市化率、环渤海都市圈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示范区给青岛及胶州带来的历史机遇,她认为示范区的设立必将成为城市转型的重要节点。

中国(青岛)上合+贸易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论坛举行

“示范区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优势,为当地提供了突破创新的动力。对于青岛、胶州来讲,要有国际视野,从国际化的角度,探索出特有的发展路径。” 叶檀说,“比如当地政府和企业界的眼界要拓宽一些,多从如何与上合国家的融合发展中考虑问题。像农业,上合组织国家间农产品与资源禀赋差异明显,互补性强,具有开展农业贸易与投资合作的优势,能够形成巨大的产业链。”

巴基斯坦工商联合会高级副总裁赛义德·马扎尔·阿里·纳西尔对此表示认同。他说:“山东、青岛正在进行新旧动能转换,巴基斯坦在基础设施投资外也亟需工业化投资,这为双方间的产业承接转移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合作空间。”

在俄中友好协会执行副主任柳德米拉·费利波娃眼里,示范区的设立对于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跟经贸往来一样意义重大。“为扩大上合组织的发展空间,人文交流应和经济交流一样发展鲜明。比如,可以促进国家间的信息、教育、文化项目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中国(青岛)上合+贸易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论坛举行

示范区对于拓展提升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建设无经验可循,如何建设并建好示范区?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全国副主席周汉民教授给出了建议:示范区应当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示范,并最终比肩国内目前的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的核心是制度创新,自贸区要用更大的开放来倒逼更深入的改革。这一制度创新,从政府的管理制度的创新到海关监管制度的创新,从商贸制度的创新,到金融运作相关制度的创新,不一而足,一句话,开放无止境,改革无穷期。所以,示范区一定要以已有的成就、走过的道路、所形成的经验为指引、为示范,它应当在中国已有的改革开放的大树上结出新的果实来。”周汉民说。

周汉民认为,示范区还应为未来上合组织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作好探索、示范,并且应当为“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融入世界及上合组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中国(青岛)上合+贸易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论坛举行

“在努力推进国内自贸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签署自贸协定,对青岛的借鉴意义是一定要落实贸易进一步自由,投资进一步便利。把示范区打造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最光荣的使命就是要推动上合组织最终建设自由贸易区,这一观点在杜尚别上海合作组织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中,已经得到了非常明确的提示,而且,需要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的研究,包括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关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地方发展的举措与特色。最终把上合组织的自贸区打造成为真正意义的,在世界上可供学习的、可做示范的自贸区。”周汉民分析说。

下一步,示范区将主动对接国家相关政策,把准重点方向,明确奖励政策,创新机制注入新的活力,建立公平便利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建设成“立足青岛与上合组织合作、链接亚太区域与欧亚大陆、辐射亚非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嵌入并打造全球价值网络”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平台。

相关链接

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情况简介

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覆盖青岛全域,秉承“共商、共建、共享”丝路精神,以“跨境发展、物流先导、贸易引领、产能合作”为发展模式,依托青岛港外贸口岸、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等综合功能优势,打造“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创新型平台园区。

中国(青岛)上合+贸易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论坛举行

示范区核心区地处胶州沿海区域、胶州湾湾底,占地61.1平方公里,由胶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区组成。在境内按照1个核心区+N个联动区进行布局建设,核心区联合胶东临空经济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大沽河度假区等联动区搭建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空中丝绸之路、陆路运输大动脉、生态旅游“后花园”和人才集聚国际社区。胶州市各镇办发挥各自产业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示范区建设。在境外优先建设俄罗斯、巴基斯坦等9个经贸合作区,持续建设其它境外经贸合作区,打造“9+X”合作板块。

中国(青岛)上合+贸易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论坛举行

在境内,中外运、京东等总投资238亿元的21个大项目已先后入驻先导区,国际贸易、仓储物流、跨境电商、高端制造等总投资1750亿元的150个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核心区,精品文化、优质教育、健康颐养等公共资源加速集聚,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中蒙班列、中韩快线、东盟专线等5条“一带一路”国际班列累计发行1084列、7.43万标箱,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联合工作组会议、“一带一路·板桥镇论坛”等高端活动持续拓展核心区的国际“朋友圈”。

中国(青岛)上合+贸易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论坛举行

在境外,上合示范区已启动建设了17个境外园区,积极对接中东欧16+1国际合作机制,创建中东欧16+1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加快推进日本、韩国,结合中日韩自贸区(FTA)谈判进程,创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联动东盟10+3国际合作机制,创建东盟10+3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融入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和蒙古草原之路建设,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基本形成“上合+X”总体拓展布局。此外,示范区还将面向拉非市场拓展全球化新格局,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大通道,打造上合组织内陆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和“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全面建设成“立足青岛与上合组织合作、链接亚太区域与欧亚大陆、辐射亚非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嵌入并打造全球价值网络”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