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生而为人,没有谁能豁免于别人的眼光

《奇葩说》生而为人,没有谁能豁免于别人的眼光

生而为人,没有谁能豁免于别人的眼光。

10.20的《奇葩说》辩题“被嘲笑胖要不要减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两个人的言论,黄执中和蔡康永,其他人我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黄执中和蔡康永的话,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倒是可以琢磨琢磨。

黄执中举了一个老师的例子,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因为对面反方也举了一些例子,比如有的选手就说胖,有的选手说丑,有的选手说娘,有的说到老师。

其实我都非常能理解,因为我小时候很胖。小学的时候上体育课,我甚至不太想和他们一起打球,我最怕的就是体育课,因为我怕别人嘲笑。有一次同学们在玩篮球,我找了一颗篮球坐在上面,在一边看着。体育老师过来说,你起来,你这么胖,把球坐坏怎么办。后来初中、高中、大学,随着变瘦、随着慢慢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也就逐渐忘掉了小时候的这些个不愉快。所以我特别能够理解这个辩题和两方选手。

我再举选手一例。

反方一位选手说,小时候因为和小姑娘玩橡皮筋就遭受到了周围同学的嘲笑,说他很娘。然后他就去问老师,老师边改作业边问,为什么大家都嘲笑你呢,为什么你一定要和那群小女孩玩橡皮筋,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自己。他说他不明白,跳皮筋这种小游戏,竟然能够成为被同学们嘲笑的理由;更不明白老师居然让他改变自己从而不被别人嘲笑。后来他明白了老师的做法是“谴责受害者”,而他说因为老师让他改,所以他心中自我谴责了这么多年,这很痛苦,其实原本他并没有错。

我很欣赏这位辩手的勇气,能够在公众场合下分享自己这样的切身经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要说的跟辩手本人无关,只是讨论辩题和延伸话题罢了。

后面黄执中的一番话。大概意思如下:

“小学老师说,当同学来向你抱怨一些事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回答。小朋友太胖,放以前就会说你要减肥;功课不好,你就给我用功;跑步太慢,你就练一练你就跑的很快,你就不会被人家笑了嘛。可是现在不一样,他们很困扰。我可不可以说,迷迷糊糊的也很可爱啦,不要在意他们;他们就是跑步慢,跑步慢也很开心的。讲多了的时候,老师自己也会想,这对你有好处吗?

对老师而言什么最简单?说他胖胖的也很可爱最简单;他数学不好被笑的时候,教他数学变好很困难。对方一直在说前半截,不减肥,然后呢,心里要怎么过去呢,自我接纳喽,自我接纳的意思就是,这就是我喽。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比较好。”

这段话我非常赞同,连同后面蔡康永的一段话,我觉得是上周六这一期节目的灵魂。

1.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是促进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所以黄执中会说,老师讲多了的顺应同学心意的话的时候,他心里也会想,这对你有好处吗?拿减肥来说,老师最讨好的方式就是不减肥无所谓,不减肥无所谓开心就好;拿娘这件事来说,老师最讨好的方式就是娘点无所谓,也是一种美,做自己。然后呢?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老师该做的事情。

举个例子。我读书的时候做电视节目研究,湖南经视有一位叫做钟山的主持人,他有一档节目叫《钟山说事》。钟山老师每次在节目中慷慨激昂、声色俱厉的点评实事,唾沫星子横飞,七八年前有一期节目好像是抨击高考制度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钟老师骂得很爽、观众朋友听得很乐呵、收视率直线攀升,可是我想问,这节目的效果是什么?效果就是千千万万像我一样觉得高考充满不公但是又无力反抗的愤懑不平。抒发完自己的情绪,不给任何的解决方案,然后拍拍屁股走人?然后惹得老百姓焦虑紧张、不知所措、以讹传讹?这不是一个好的传播者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这个社会最不缺少的就是观点,相反,缺少的是事实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2.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所谓接纳自己,是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自我认同带来的是自尊。逻辑链条:接纳自己➡自我认同/肯定➡自尊感➡正面积极的面对生活。

而如果你发现某一个人他因为某一方面而在抱怨、在焦虑、在苦恼,那么上述逻辑链条就是反过来的,在这方面他一定是自卑的,社会心理学中所谓低自尊,再往回一步就是自我不认同/否定,再往回一步,根源其实是不能接纳自己。

所以,太胖被嘲笑要不要减肥,其实只是一类题目的具体表达。扩展开来,太娘被嘲笑要不要改正、太懒被嘲笑要不要变勤快,等等。说实话,你说你没错,你说你完全接纳了自己,你说原来是嘲笑我的人的错;其实,你纠结、抱怨、苦恼、焦虑的过程就暴露了是你自己没有完全接纳自己。

在这里我要强调,以上并不能说明嘲笑别人的人就是对的,因为我定的标的是自我。嘲笑别人的人当然是大错特错,如果以他们为标的,你可以用古斯塔夫·勒庞的社会学原理来解释。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你说自卑,你说低自尊,你怎么就知道一个人是自卑。很简单,自卑或者说低自尊的人经常出现的临床症状是焦虑、孤独、抱怨。当感觉很槽糕或者收到威胁时,他们更倾向于透过有色眼睛来看问题,注意并且记住别人最坏的行为。所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低自尊的人更不满意与他们的人际关系,他们也更有可能和周围的环境(比如学校的同学、工作的同事)脱离人际关系,而寻找其他的出口。如果你有相似的症状,很遗憾,你或许也有一定的自卑症状。

所以,是不是也会有一种可能,当一个人在和别人不一样时,他会觉得有一万双眼睛在盯着他、在嘲笑他,或许并没有,只是低自尊的心理动因导致他这么觉得而已。

3.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节点。生而为人,就在小组中、在社群中、在组织中、在社会中;反过来,社会就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

所以我想说,“追求整个社会的平等自由”和“追求自己的主观意志自由”往往不是一回事。《奇葩说》已经第5季了,还是会看到一些选手,表面上是打着“人权、自由、平等”的旗号,其实很多情况下,只是在为自己的“主观意志的自由”做辩解罢了。我特别想说明,立场和持方可以有不同,但是让人担忧的是,有些选手的价值观可能会给粉丝带来误导。比如,我曾经不止一次听其中一个选手说“钱是好东西”,钱当然是好东西,人活一辈子,吃喝拉撒睡,追求的就是物质的稳定和精神的愉悦,且很多情况下,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是朋友们,“追求财富自由”和“拜金主义”是两回事,这是其一;很多人因为这样的呼吁而不安于现状、焦虑而无所得,打破了他们正常的生活秩序,这是其二。我前段时间重新看2013年朱亚文的《正阳门下》,朱亚文他们四合院里的老郭因为看别人都发财了,自己抵押房产捣腾古董被骗而自杀,这就是金钱跟风带给人的力量,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贪念、或者说都不服气。

蔡康永说,“没有人能够豁免于任何人的眼光,然后完全的接纳自己。如果每个人都在嘲笑你,你要问你自己,这样子的我,还能够接纳我自己吗?这是我永远的疑惑。胖也好、其他也好,都一样,你只能追求恰当的接纳别人的评论,然后也恰当的接纳我自己。而不是极端地做任何一种选择。”

所以,比如胖、比如娘,都没有问题,这是个人选择,但是问题是,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有社会的约定俗成、公序良俗。约定俗成的不一定是对的、公序良俗也有可能是落后的,但是你先进和开化,并不能代表所有人都能跟上你的步伐先进和开化。你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或许会投来异样的目光,或许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是你的错,只是也许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他们这样做不对。

另一方面,任何一个里程碑式的先驱往往都是垫脚石,你也可以说是炮灰。这些先驱在我们今天看来他们的所谓所为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在那个年代就是不能接受的。你在那个年代做了不一样的事情,不是说你不对,而是别人不能理解;如果你心理够强大,那接受这种不理解,是对你的解放,也是对他们的解放。但是如果心理不够强大,那就会很痛苦。

在我看来,自己的主观意志的自由和社会的平等自由无外乎几种可能,两者趋向一致、达成共识的我就不说了,不在今天讨论范围内,其他几种情况:

1.不可协调的,比如我今天因为想体验刺激而想偷东西,这是主观意志的自由,但这种自由肯定不会给你;

2.发展进步的,比如性取向,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追求性取向恋爱的平等自由,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观点的提升开放,这完全是有可能是越来越普及的一件事情;

3.扯不断理还乱的,比如一个小男孩他很娘,他既没对别人造成危害、也没对社会造成威胁,你说怎么办。任其自由发展?我相信哪个家长和老师也都不会这样做的,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对孩子好。他们知道,任其发展对这个小男孩后半生都可能会有很大的影响和阻碍。就像黄执中说的,顺应孩子的心意很简单,但是真的对他好吗?如果你非要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那我也没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