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離開我們的不只李詠,還有這位92歲的老人

今天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天,一大早傳來兩個噩耗,一個是前央視著名主持人李詠因病去世,年僅50歲。李詠在美國去世的消息,經其妻子哈文女士發佈後,立即在微博、朋友圈刷屏。

其實,還有一位李姓老人也在今天離開了我們,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熟讀紅樓的讀者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著名紅學家李希凡老先生。今天凌晨老先生在北京的家中去世,享年92歲。

李老的一生,與紅樓夢結下了不解之緣,其對紅樓夢、對魯迅及其作品,對文藝事業,都作出了很大貢獻。

今天離開我們的不只李詠,還有這位92歲的老人

關於拍攝紅樓夢的爭論

李希凡老先生曾給87版紅樓夢學院上過紅學課,但最終並沒有擔任87版紅樓夢顧問,這裡面有一個故事。

據說當年劇組圍繞如何改編後四十回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人主張按照現在通行的後四十回進行改編,有人主張完全摒棄現在的後四十回的情節,進行顛覆性的改編,雙方爭執不下。

當時雙方的主要人員是,以紅學家周汝昌老先生為代表的一派,支持顛覆性改編,但以李希凡、馮其庸為代表的紅學家堅決反對對紅樓夢進行顛覆性改編。

李希凡老先生曾公開表示,《紅樓夢》不可改編,曹雪芹之所以用小說這個體裁來寫《紅樓夢》,不是用繪畫,不是用詩歌,不是用戲曲,就是因為他找到了小說這個最佳載體,紅樓夢劇組不可能找一個公開反對改編的學者做學術顧問。

經過激烈的爭論,最終周汝昌一派佔了上風,劇組決定採用顛覆性改編的計劃來拍紅樓夢,李希凡、馮其庸等人對此極為不滿,所以沒有擔任87版紅樓夢顧問。

雖然李、馮兩位紅學家與87版紅樓無緣,但他們卻做了89電影版紅樓夢的紅學顧問。李希凡、馮其庸二人還一起主編了《紅樓夢學刊》,出版了《紅樓夢大辭典》。李老先生還先後擔任了大型電視劇《三國演義》《水滸傳》的創作顧問。

今天離開我們的不只李詠,還有這位92歲的老人

敢於質疑權威的“小人物”

李希凡老先生最著名的一件事,要數對紅學前輩俞平伯的“發難”了,這件事還曾引起當時最高層的關注,把他看成是敢於質疑權威的“小人物”。

當年從山東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李希凡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生,後來與朋友合作發表了題為《關於〈紅樓夢簡論〉及其他》一文,該文對俞平伯的許多紅學觀點進行批評,這篇文章被當時的高層看到,因此才有了“小人物”的評價。

當時的李希凡只有27歲,初出茅廬,而俞平伯已經五十多歲,早已是紅學大家,先後出版了《脂硯齋紅樓夢輯評》、《紅樓夢八十回校本》《讀〈紅樓夢〉隨筆》等書籍,又是胡適弟子,社會影響力不可謂不大。李希凡敢於質疑這樣的大人物,其勇氣和魄力可見一斑。

當然,這些名人軼事,我們都只能放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去看,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評判孰是孰非。而且就紅樓夢而言,本身就有許多未解之謎,每個人限於自己的生活閱歷、知識水平、生活壞境、社會角色、研究角度的不同,所看到的東西也會天差地別。

魯迅先生就說過,紅樓夢一書,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說到魯迅,李希凡老先生的另一大貢獻,便是對魯迅的研究。

今天離開我們的不只李詠,還有這位92歲的老人

​潛心研究文藝理論

讀大學期間,李希凡就非常喜歡閱讀文學名著,偏愛文藝理論和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後在報社做文藝編輯的時候,寫過大量極有影響力的文藝評論。

他對魯迅還做過深入的研究,並出版了多本關於魯迅研究的專著,以及《弦外集》《論“人”和“現實”》《管見集》《寸心集》等多部文藝評論集,可謂著作等身,碩果累累。

無論是對紅樓夢的研究,還是對魯迅的研究,以及對當時諸多優秀長篇小說的評論,李老先生的書籍文字,從五六十年代以來,一直深刻影響著許多從事文藝研究的後來者,是從事文藝研究不能繞過去的高峰。

讀過他和女兒合著的《紅樓夢人物論》一書,洋洋灑灑近五十萬言,對紅樓夢裡的寶黛釵等重要人物,進行了非常深刻獨到的剖析,是我讀過最精準客觀的紅樓夢人物分析。這樣嚴謹、細緻、高水平的治學風範,令人欽佩不已。

雖然他曾與周汝昌等紅學家就如何改編電視劇紅樓夢有過激烈爭論,曾質疑過紅學家俞平伯的一些觀點,但這些都只是觀點的交鋒,並不涉及人身,也恰恰反映了他嚴謹的治學理念,對待文藝研究工作的認真態度。

87版紅樓夢當年請的周汝昌等紅學家已經去世,馮其庸老前輩也於去年辭世,俞平伯老先生也已作古多年,如今紅學大家李希凡老先生也駕鶴西去,這是紅學界的一大損失。

謹以此文,緬懷李希凡老先生,望他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