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故事之一:儿童应用中成药,谁说没有副作用?

健康小故事之一:儿童应用中成药,谁说没有副作用?

目前医药市场改革开放的步伐较大,大街小巷药店林立,常用的儿童中成药大多是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师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在美国又称为柜台发售药品(over the counter drug),简称OTC药。共分两类,红底白字的是甲类,绿底白字的是乙类。甲乙两类OTC虽然都可以在药店购买,但乙类安全性更高。显然,这是西药标准,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头痛、发热等。

国内药店销售的中成药也是按照西药OTC的原则制定标准,但是在自行购买正确选择中成药的问题方面应该更难把握。

中医的理论与西医不同,中医重在辩证,不同的证用不同的处方,同一疾病因辩证不同处方也不同。中成药是经过人类长期实践总结而成的固定配方,只适用疾病的一种类型。比如儿童感冒头痛发热流鼻涕,西医就用治疗头痛发热的感冒药对症治疗就行,而中医通常把感冒分成风寒、风热两种类型。

风寒感冒常见症状是怕风、怕冷明显,身上痛,不发热或低热,鼻塞、流清鼻涕,咳痰为白色,舌苔也为薄白。常在冬季发作。

风热感冒常见症状是发热较重,咽喉痛,鼻塞流黄鼻涕,咳痰色黄,舌质偏红,舌苔薄黄。出现高烧头痛,面红身热,传染明显者,常见于西医流行性感冒。

购买儿童感冒药首先看清它后面的说明书里面适应症是什么,一定要记住,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如果药店没有对症的儿童感冒药,也可以选择成人感冒药,比如同仁堂生产的感冒清热颗粒是常用治风寒感冒的中成药,注意事项很详细,注明了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值得注意的是,成人用的感冒药,应用不当,对孩子也有较大危害。

曾经有这么一个案例:2001年深圳龙华一家私人承包的公立医院社康站,出于绩效考核的原因,站长总是想法让医生多卖药赢利。因为那时不似现在医院药品零加成,当时公立医院西药利润15%,中成药利润25%,但私人诊所应该利润更高。所以,作为一个成立不久、设备、科室功能不全的小社康站,承包人只有通过大量销售高利润药品才能赢利。

因为社康站站长不是科班出生的专业人员,便把退休在家、有着儿科副主任医师职称的婆婆请来坐镇,这位副高职称的老医生是名西医,在给一个六岁多的女孩治疗感冒时,同时在处方中开有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三种中成药,结果第二天小孩就急性腹泻回来找她了。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三种中成药都是清热解毒的寒凉药物,中医理论苦寒伤胃,胃肠功能受损,能不腹泻吗?那位儿科副主任医师不懂中医辩证、不识中药药性,按西医思维应用中成药,出现了不应该的失误。

后来深圳卫生主管部门规定:中成药应用处方中不可以有三种同类药品出现,也算亡羊补牢吧!

儿童体质与成人相比明显不同,中医治疗也相对困难。所以,作为没有任何医学常识的家长,购买中成药治疗儿童疾病,更要特别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