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花兒一樣的你,刺一樣活著

张小龙:花儿一样的你,刺一样活着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投資人說

张小龙:花儿一样的你,刺一样活着

題圖:張小龍

其實我並不內向,只是長得像內向的樣子。關鍵問題是,我照鏡子的時候居然也信了。

文 / 馮侖風馬牛(fengluntalk)

很多人都喜歡張小龍,他看起來單純且質樸,專注而又令人難以琢磨。「和菜頭」曾評價張小龍是中國為數不多具有文藝氣質的產品經理,除了網球、音樂和煙癮,沒有什麼別的嗜好,沉默到像謎一樣的男人。作為微信的創始人,在商業價值爆發的今天,張小龍選擇了走出孤獨,與光站在了一起。

1

1987 年,武漢迎來了兩個同齡的年輕人——雷軍和張小龍,一個在武大、一個在華科大,巧合的是專業都跟軟件相關。在華科大,張小龍成為同學中最早學習 C 語言的人,除此之外,網絡、通信、遊戲水平也是一流。平日裡,張小龍排遣孤獨的方式便是打球,他還喜歡在深夜裡去池塘釣龍蝦。

研究生畢業後,「碼農」張小龍來到廣州從事軟件開發工作。他自我調侃,

「世間大多數的創造,都源自對自己長相絕望的人。」於是研發出了一款優秀的國產電子郵件客戶端軟件—— Foxmail ,一度位居國產自由軟件榜首,最高時擁有 200 萬用戶,而那時騰訊不過十萬。但電郵軟件是免費的,好幾年張小龍都習慣於晚上寫程序白天睡覺,能堅持下來完全靠興趣,差點吊死在樹上。「獨處過久,會很容易發現你最難以忍受的人就是你自己。」

1998 年秋天,在方正工作的周鴻禕經人引薦第一次在廣州見到了張小龍。穿著大褲衩的他一把掐滅了手上的煙,拉著周鴻禕拐進了巷陌深處的小黑屋,淘了一疊盜版港片。臨走前,周鴻禕跟張小龍坦言: Foxmail 要加廣告,要找到盈利模式。哪知張小龍給「懟」了回去:為什麼非要這樣?只要有用戶,有情懷就好了。

在「飯否」上,你會看到一個完整的、自由的、真實的 ,會聊天、會賣萌、會抒情、會寫詩,會寫段子、會談論產品,會隨手拍照,還會罵人的張小龍。例如,「哥做的不是產品,哥做的是發揮潛力的自由。」

可是,情懷真的能當飯吃嗎? Foxmail 的維護讓張小龍越來越不堪重負,他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也許再過半年,找不到合適的發展機會,乾脆去美國微軟算了。彼時,剛出任金山軟件 CEO 的雷軍給張小龍發來收購的邀請,

張小龍一口價: 15 萬,最後因為雷軍忙於聯想注資一事,又不了了之了。

「黃了」,連《人民日報》也替他著急, 2000 年 3 月 26 日,一篇《免費軟件餓著肚子揮灑衝動》的文章火了,作者認為張小龍只是個「悲情」的角色。有趣的是,發文後不到一月, Foxmail 以 1200 萬元被「博大國際互聯網公司」收購,張小龍還被任命為博大公司的首席技術官。

消息發佈當晚,張小龍寫下了一封深情的信:從靈魂到外表,我能數出它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典故。因為它的每一段代碼,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時的意識。我突然有了一種想反悔的衝動。

錯過了第一波互聯網衝擊納斯達克的高潮後,博大走向沒落。 2005 年,張小龍和 Foxmail 被打包出售給了騰訊。此後,他在騰訊接手了 QQ 郵箱業務,做出了閱讀空間、漂流瓶等產品,為用戶提供了全新的陌生人交友渠道和新奇有趣的體驗,大幅提高了郵箱用戶活躍度和用戶粘性,這一產品形態後也被移植到微信中。

三年時間,張小龍帶領 QQ 郵箱成為中國最大的郵件服務商,他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連素來低調的馬化騰都感慨,

「 QQmail 團隊是騰訊的驕傲和典範」。但與公司其它部門相比, QQ 郵箱仍然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張小龍在騰訊最大的名氣來源於「全廣州最大的 KENT 香菸消費者之一」。

望著身邊的雷軍、周鴻禕、李學凌等朋友紛紛站在商業一線,文藝青年張小龍始終不願邁出那一步,他甚至有些懶散,總是以「起不來、路上堵」為由不去深圳參會。

張小龍始終是一個趕潮的人,但他不在潮中。從一名程序員到一名產品經理,他學會了掌控自己的產品,但他始終無法掌控用戶。然而慷慨的命運給了他第三次機會,而這次成功來得太大、太快了。

张小龙:花儿一样的你,刺一样活着

張小龍與馬化騰同臺表演

2

2010 年 11 月的一個深夜,張小龍給馬化騰寫了封信:我們應該做一個類似 kik 的產品,後者是一款簡單的跨平臺即時通信軟件。為了區分 QQ 和郵箱,他決定只做一個老少通殺的版本。

「你去感覺現在社會流行一種潮流,或者人群流行一種潮流,像潮水一樣往某一個方向走。這種暗湧,就是最前沿最具革命性的東西。」

馬化騰應允了,回覆了 4 個字:馬上就做。

張小龍感嘆:路過了死亡之谷和罪惡之源,現在終於可以坐下來喘口粗氣了。

2011 年 1 月 21 日,微信上線,那張一個人孤獨的面對藍色星球的畫面開始進入人們手機裡。

「這麼多年了,我還在做通訊工具,這讓我相信一個宿命,每一個不善溝通的孩子都有強大的幫助別人溝通的內在力量。」

面對米聊、微博、 QQ 、 Q 信等內外部夾擊,微信起初深陷質疑。在飯否上,張小龍留下:多情之人看到情薄,多事之人看到事多……深情片語。

「更快,更高,更遠。不是奧林匹克,是螞蚱。」隨著語音對講、查找附近的人、搖一搖等功能一出,微信瞬間爆發了。到 2012 年 3 月,微信上線 433 天,突破 1 億用戶!

還不清楚微信未來規劃的張小龍硬是帶它突圍出來了。一方面,微信始終保持著張小龍喜歡的極簡主義風格;另一面你又能感受到文藝氣質的靈光一現,比如邁克爾·傑克遜海報和口號。

張小龍希望這個平臺能湧現出更多的有創造力的事情出來,而不是單純做流量。

2012 年 7 月 24 日,張小龍在騰訊內部做了長達 8 小時 20 分鐘的演講,裡面談到最原始的東西往往就是體驗最好的,所以「搖一搖」選擇了「來福槍」的聲音進而捨棄了「裸體女人」的背景。

「我們後臺的數據看到這種搭訕的成功率是很低的,但是無數的人在那裡拼命的搖啊搖,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如果你們對女性的心理研究不透徹的話,你就損失了一半的用戶,所以我們的產品經理現在都在看一本書叫《女性的起源》。」

「作為產品經理,一方面是自身要保持飢渴,保持一個覺得自己很無知的狀態。但是對我們的用戶來說,我們是要想辦法讓他們知道自己的飢渴在哪裡。第二點,我們要滿足他們的貪嗔痴。貪是貪婪,嗔是嫉妒,痴是執著。所以當我們在做一個產品的時候,我們在研究人性,而不是說在研究一個產品的邏輯。我們經常說什麼是產品體驗?總結一個字的話,產品體驗就是爽,作為兩個字來說是好玩。」

張小龍用微博舉例:用戶上微博的原因是為了炫耀,是害怕孤獨,不是利群而離群,是用它有追求感,來構築另一個自我。所以微信的用戶是一個群體,而不是一隻蜜蜂,不是一個人,我們要去研究群體的運作規律,開啟「信」生活。

最後,張小龍用微博簽名,「我所說的都是錯的。」來結束演講,他不喜歡教條主義,也不願跟瞎子解釋什麼是光。那一刻,彷彿「馬雲附體」。

「我們發現很多人比我們更著急微信的商業化,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們確實認為一個好的產品它的商業化和用戶的價值、用戶的體驗是並不矛盾的。

好的商業化應該是基於不騷擾用戶,並且是隻觸達他需要觸達的那一部分用戶。所以對微信和微信平臺來說,我們現在更多的挑戰不是在於說我們再多做多少事情,而是我們能夠擋掉多少事情,才能讓微信裡面的內容非常乾淨。」

直到 2015 年 1 月,微信朋友圈才出現第一條商業廣告,和其它平臺相比,它精準而光鮮。

张小龙:花儿一样的你,刺一样活着

當我們在做一個產品的時候,我們在研究人性

而不是說在研究一個產品的邏輯

3

2016 年 1 月,不願露臉的張小龍首次出現在微信公開課上,現場爆發出的狂野尖叫聲絲毫不亞於小米的發佈會。面對鏡頭,羞澀的他紅了一臉,右手一直緊插在褲兜裡。

「昨晚看到我和微信的故事這個 H5 活動頁面被人在朋友圈裡曬出來,結果因訪問量過大導致服務器幾乎掛掉,然後就有人造謠打開這個鏈接就會把你銀行卡的錢給偷了,嚇得許多用戶開始解綁自己的銀行卡了。」隨即,張小龍用自己的銀行卡在現場進行了闢謠。

「許多人說,為什麼你們的平臺會變來變去?你們的規則為什麼總是不清晰?為什麼不能明確一點給我們寫出來?很抱歉,我們確實給不出一個特別明確的東西,因為我們自己也是在變化。但我特別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不會跟任何的,包括外部的、內部的去做這種資源的交換取代用戶價值的情況。」

張小龍更願意活在自己能掌控的世界中,而對於無力去掌控的東西沒興趣。他的產品是一個可以滿足用戶社交、情感、自我實現等所有需求的地方。

王利芬拜訪張小龍時,曾坦言每天長時間使用微信,嚇得張小龍有些著急,「這不是好事。」

後來這些盤旋在張小龍腦子裡的想法,演變成了 2017 年 1 月發佈的微信小程序。

「我們認為任何產品都只是一個工具,好的工具就是應該最高效率完成用戶的目的,然後儘快的離開。所以大家會看到微信的朋友圈的分享會限制很嚴,所有的加好友都要經過你的驗證通過才會加進來,事實上微信一直不鼓勵你加太多好友。」

张小龙:花儿一样的你,刺一样活着

好的產品是自己會說話的

4

張小龍瘦了,他剛和微信度過七年之癢,站在 2018 年微信公開課舞臺上的那刻,張小龍顯得有些疲憊,不過很快他便調整了過來。

「玩一個小遊戲才是正經事。剛剛出現的是我玩跳一跳的畫面,那個不是我最好的水平,因為有點緊張,我最高分曾打到 6000 多分,獲得了一個稱號叫立地成佛,一不小心變成了佛系。」

對張小龍來講,小遊戲是一個排遣放鬆的地方,簡單到讓你可以有一個面對自己的個人時刻,所以他一直認為一個好的產品是自己會說話的。

「對微信來講,我認為我們每天在做的選擇裡面都遵循一個標準,就是這個事情是對的還是錯的,而不是說它是不是一個利益最大化的。內部我們從來沒有說過情懷兩個字,也從來沒有說過我們要剋制自己的慾望。所以大家看到微信好像每一個版本的變化不是非常大,但是包含了很多選擇,更多是一種捨棄。」

在產品之外,張小龍認為微信一直遵循一個價值點:尊重用戶,尊重個人。所以將「您」換成了「你」,系統設計成不保留用戶的聊天記錄,不給用戶發任何的騷擾信息……

「我們所做的應該是儘可能的讓更有價值的服務自己能夠浮現出來被用戶找到,而不是我們去左右。」

如今,微信用戶達到 10 億規模,其商業承載了整個騰訊轉型的大理想,從增值服務、電商到如今的 O2O 。在某種程度上講,微信和 QQ 的差別正如實體經濟對陣虛擬經濟,而後者只是前者的 7% 不到。

「我們的目標是要做互聯網上最好的工具,這個目標其實挺大,也挺難,因為我們確實只是希望做一個最好的工具,所以我們很少去談平臺,其實也很少談生態,對用戶來說平臺是什麼,生態是什麼他並不關心。」

當微信火起來之後,相識多年的華中科技大學劉玉老師曾撰文寫她眼中的張小龍,張小龍看後回覆了郵件,表示很感動,已收藏,卻不同意她發表。「你知道,我不想成為所謂的名人,也不希望成為大家口裡的談資,這些對我的工作沒有幫助,反而會受到很多外界干擾。」

劉玉問他,真的不能利用假期回母校參加月底各種交流活動麼?他搖搖頭,低嘆道,「很難很難,請母校諒解」。

「很多人以為張小龍是一個端著的人,實際上他是一個很有人情味的人。」劉玉說。

往期精彩回顧

张小龙:花儿一样的你,刺一样活着张小龙:花儿一样的你,刺一样活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