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杂感

「原创」生活杂感

我每每看到在老人或孩子的生日宴会上,很多人围在一起唱:“Happy Birthday to You。”循环往复,重章叠唱,四遍而终。

我几乎天天在放学时听到学校的铃声响过,接着便唱起台湾校园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或是《童年》。这之前什么铃声,都没有印象了。

我在大街上,经常看到路边宣传牌上“平泉市市民文明公约”中有一句话:“开放包容,细大不捐。”每次看到都觉得不舒服。

在生日宴会上唱“Happy Birthday to You。”主题恰切,活跃了气氛,好得很!只是觉得这首歌无形中挤兑了民族文化,也可以说侵占了生日文化中祝福的内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老年人寿数而言,就有喜寿、伞寿、半寿、米寿、白寿、茶寿等;就生日祝福而言,有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鹤算筹添、大椿不老、蟠桃献寿、金萱焕彩、椿萱并茂、庚婺同明、人寿年丰、康乐宜年等;如嫌其腐气,也可用延年益寿、福寿绵延、长命百岁、笑口常开、福星高照、永享遐龄等;如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我相信也绝不是一件难事。

为什么约定俗成,只用“Happy Birthday to You”呢?我担心,长此以往后世会以为这句话是老祖宗留下的一句方言呢!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词以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在一旁讥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童年》是台湾流行歌曲巅峰人物罗大佑的代表作,也是校园歌曲中的佼佼者,甚至是台湾通俗音乐的扛鼎之作。轻松有趣的歌词,欢快流畅的曲调,刚一问世,便迅速传遍四面八方,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并引起共鸣。

可这两首歌多适合天真烂漫的小学生,对十七八岁的高中生来说有些不合时宜。我常常想,为什么内地词曲作家写不出这样受人喜欢、又符合高中生特点的歌曲呢?

再说“细大不捐”。“细大不捐”出自韩愈《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也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这里用于做学问方面。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有一副对联:“好大喜功,终为怨府;贪多务得,哪有闲时!”由此可加深对“贪多务得”的理解。“既拍苍蝇,又打老虎,细大不捐,无远弗届。”意思是说在反腐败斗争中,“微腐”“巨腐”一起打,无论多远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在“文明公约”中用“细大不捐”表“包容”意,不如用“兼收并蓄”;如果用“兼收并蓄”欠妥,还可考虑“取多用宏”、“取多用精”或“博观约取”。

我建议用“取多用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