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以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精準扶貧機制創新

以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精準扶貧機制創新

王建兵

要化解新時期的社會主要矛盾,就必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甘肅精準扶貧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由於區域性、整體性貧困特點突出,實現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時間緊迫、任務艱鉅。因此,要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與精準脫貧攻堅戰相結合,實現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機制創新。

一、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產業興旺。發展壯大入村入戶產業項目,是幫助農戶實現快速增收、穩定增收、持續增收的有效措施。一是要落實好特色優勢農業產業扶持政策,加快特色優勢產業的整區域、整縣域、整流域佈局調整,加大產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推廣普及,推動特色產業上規模、上層次,增加集聚優勢。二是要扶持壯大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組織,引導貧困地區土地和勞動力向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流轉,不斷延長和完善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打造品牌優勢。三是以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為重點,依託各級職業技術學校、各類農業知識講座、科技下鄉等平臺,採用多種方式為農民培訓增添實用技術,力爭使每一個貧困戶都有1名掌握致富技能的人。充分發揮各種農業生產技術協會的作用,在每個鄉鎮和村培訓5-10名技術骨幹,讓每戶貧困戶掌握1-2項實用技術,切實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素質和能力。

二、通過創新管理機制實現治理有效。一是要以政府為主導,建立精準扶貧的綜合平臺,從社會治理、財政、人事、社會保障等方面加大機制創新,有效整合市場、社會乃至社區的扶貧資源,必要時可以考慮建設專業化的機構或政府購買相關服務,綜合運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扶貧措施,形成精準扶貧的合力,從而改善精準扶貧的實際效果。二是要以村民自治為核心,加強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全面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改變村民代表和村委會之間權利不平衡、村民監督形同虛設的現狀,避免扶貧直接利益主體的缺失而導致的資源分配不合理的情況發生。三是加強農村法制建設,加大農村普法力度,引導農民增強學法依法用法意識,加大違法成本,強化法律在化解農村矛盾中的權威地位。

三、積極依靠群眾力量實現生活富裕。要以創新思維重構扶貧開發戰略,推進扶貧戰略實施。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開發扶貧、市場運作”的多元扶貧開發機制,培育多元化的扶貧開發主體,實現各種扶貧資源優化組合,構建全社會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在具體工作中,要做到扶貧思路精準,扶貧措施要更具針對性、更有操作性、更富實效性,做到精準施策拔掉“窮根”。在扶貧開發方式上,要堅定地把產業扶貧作為治本之策,培植特色優勢產業項目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針對貧困地區基層組織弱化、基層幹部素質能力差的問題,要結合扶貧開發工作,把整頓軟弱渙散基層組織作為一項具體攻堅任務來完成,激發貧困地區脫貧的內生動力。

四、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實現生態宜居。一是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向,大力推進綠色農業理念,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全面推進綠色農業生產體系的構建。二是按照區域生態功能的不同定位,明確區域生產功能,加快制定重點生態區可持續發展規劃和產業佈局規劃。三是加大生態工程的資金支持力度,構建多元化的生態融資體系。建立政府投入、社會參與的多元化長效投入機制,動員社會投資力量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給予生態建設的投資者投資權與收益權的統一政策。四是繼續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對區域內生態地位重要區、水源涵養區安排退耕還林還草任務,加快生態恢復和重建。

五、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實現鄉風文明。要把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著力重點。一是繼續把鞏固和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成果,作為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根本途徑。合理調整貧困地區教育資源佈局,加快貧困地區幼兒園、中小學校建設改造力度。二是重點推進貧困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在抓好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重視鄉村兩級衛技人員的培養。充實貧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專業技術人員,鼓勵各級醫療人員到貧困地區開展幫扶。三是進一步完善貧困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較大幅度提高特困家庭大病患者統籌報銷比例,農村救助資金要重點向特別困難家庭和大病患者傾斜,逐步解決貧困地區群眾因病返貧的問題。四是提高貧困地區民政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的補助標準,推進農村集中供養和救助體系建設,提高供養和救助水平。

(作者系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