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鐵路大會戰中的常備突擊裝卸隊

成昆鐵路大會戰中的常備突擊裝卸隊

楊德新

1964年8月成昆鐵路再次復工後,鐵道兵一師就奉調揮師西進參加成昆鐵路大會戰,並先後分擔一(平浪)昆(明)段122.66公里、新(江)黃(瓜園)段43.0公里築路任務。所屬各團及第一新線管理處,迅速結束所擔負的貴昆、羊場、東川幹(支)線等任務,先後趕往成昆線一昆段執行新任務。在一昆段總長122.66公里沿線,一師所屬五個團除二團擔負援越抗美出國作戰任務,其他四個團和第一新線管理處由西向東排成了一字長蛇陣。從1964年8月復工投入成昆鐵路大會戰開始,現場急需的以水泥、木材(最初使用省內松木,稍後就大量使用從東北調運來的紅松大圓木)、鋼材等三大材為代表的大宗物資、器材,運輸就十分緊張。

成昆鐵路大會戰中的常備突擊裝卸隊


1965年四季度全線管區調整,鐵七師進入一師管區分擔蜜(蜂箐3號隧道進口往東至)空(心山隧道進口)段44.6公里。一、七、八師按上級部署要求,接力發起為實現上級關於“1966年4月20日從昆明西站開始鋪軌,年底鋪到廣通"的攻堅突擊戰。促使大宗物資器材的需求大幅增長,運輸矛盾空前突出。為破解空前突出的運輸矛盾,沿線各部隊都各顯神通使出了各自的招數。

我們一團,團部及團直勤務連進駐一平浪老廣通縣委、縣政府大院,與我們一團,團部及團直勤務連進駐一平浪老廣通縣委、縣政府大院,與參戰成昆線的6300信箱(鐵二院三總隊),一南一北比鄰而居。所屬部隊自一平浪鹽廠東側的一昆段起點(9491+00),經一平浪火車站、白虎山隧道,往東一字排開至響水河附近(9646+00)。團管內涵蓋了《鐵道兵簡史》所記載的"在地勢險峻的龍川江峽谷,從白虎山至朱家營間的17.8公里線路上,開鑿了15座延長14公里的隧道"中的,白虎山、漁壩村1至4號、蜜蜂箐1至3號、密馬龍1至2號、響水河等十餘座延長十餘公里的隧道。團管內不但隧道密集,橋樑也多。因而以水泥、木材、鋼材為代表的物資器材,需求量也特別巨大,釆購、供應、運輸特別是運輸任務極其繁重。應當說,擔負成昆線南段、雲南省祿豐縣境內122.66公里一昆段的部隊(包括在鐵一師進場承擔一昆段一年多任務後,於1965年四季度趕來分擔蜜空段44.6公里工程任務的鐵七師),從一上場就同時擁有得天獨厚的、與成昆鐵路一昆段相伴而行的滇緬公路這樣的幹線公路和米軌昆一線,為自己提供了幾近全程的運輸保障。相比之下,擔負黃(瓜園)一(平浪)段127.5公里任務的鐵八師,就遠沒我們這樣幸運。鐵八師僅有約佔管段總長三分之一的廣(通)一(平浪)段,與滇緬公路相伴而行。

成昆鐵路大會戰中的常備突擊裝卸隊


一團機關從1964年8月進駐一平浪伊始,就很快從實戰中形成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充分運用併發揮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為貫徹落實"三高一低"特別是高速度、低造價作出了積極貢獻。這種積極貢獻,具體表現在逐步建立、完善並一直堅持了,以機關幹部為主體的非編常備突擊裝卸隊。表現在以機關幹戰義務勞動,長期包乾本團沿線工地大宗物資、器材運輸,在米軌昆一線終點站的鐵路、公路換裝任務。表現在為沿線工地節約了大量本應用以換裝的人力、運力、財力和時間,並用之於進一步提高築路速度、降低築路造價。表現在機關幹戰,寧肯以加班加點完成因參加突擊式裝卸被耽誤的本職工作,而積極主動、樂此不疲。幹部加班,往往通宵。順帶說一句,我們那個時代加班,既沒現在通行的加班費、獎金、補貼等經濟利益,也沒現在的調休,甚至連夜宵都沒有。只能從老三篇(《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 、鐵道兵特有的"勞動為榮、艱苦為榮、當鐵道兵光榮"三榮思想和我軍光榮傳統中,去汲取無窮無盡的精神力量。

團機關非編常備突擊裝卸隊,體現了大會戰時期機關幹戰,不怕苦、不怕累編常備突擊裝卸隊,體現了大會戰時期機關幹戰,不怕苦、不怕累、想基層(連隊)所想、急基層(連隊)所急、幫基層(連隊)所需、努力為大會戰作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體現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官兵一致、官亦裝卸工、兵亦裝卸工、勞動為榮、艱苦為榮、當鐵道兵光榮的優良傳統。體現了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無私奉獻的人民子弟兵本色。裝卸隊依據實際需要,由團司令部作戰股發令,管理股協同組織執行,每週出戰兩三次。每次都列隊,唱著隊列歌曲,鬥志昂揚地往返。從團機關大院穿過亍道,路過一平浪鹽廠,直達鹽廠大門左前方米軌一平浪換裝站。執行鐵路公路一卸一裝的換裝任務(從火車悶罐車廂或敞棚車廂、平板車上卸下來,再裝到停靠在附近的貨運汽車上。在我的記憶中,當時我們只為米軌火車運到一平浪的水泥換裝)。步行不到十分鐘的路程,每週兩三次;去時衣著、面容整潔,回時混身上下都沾滿了幹水泥粉和汗水、水泥混凝土,還都弄成了汗水、水泥大花臉;堅持不懈兩年多。裝卸隊在駐地人民群眾眾目睽睽之下,有力地演繹詮釋了革命隊伍人民子弟兵的崇高精神風貌。

1965年9月,我由一團七連一排副排長提任團宣傳股幹事,與先後由連隊提任一團幹部股幹事的昆明工學院地質系黃慶福、軍務股參謀的雲大外語系張世雄和昆明工學院釆礦系支朝陽、作戰股參謀昆明工學院採礦系吳漢基、營房助理員雲大生物系戴文等,同年從昆明各大學應徵入伍的戰友,都迅速融入了一團機關這個非編常備突擊裝卸隊。做為196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新黨員,做為一個預備黨員,做為一6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新黨員,做為一個預備黨員,做為一名新幹部,儘管在苦戰近一年白虎山隧道出口導坑後,因長期經受粉塵炮煙侵害、超時超負荷勞作,儘管已幾近筋疲力盡。但在迅速融入團機關這個非編常備突擊裝卸隊的同時,我還是義無反顧地給自己立下了一個新標尺 : 努力爭當優秀隊員 ! 倒也要倒在為大會戰衝鋒陷陣的前進道路上! 憑藉著堅強的毅力。憑藉著當時風傳大會戰全線的,鐵道兵戰士"雄文四卷,風槍一杆,敢問天下何處是難關!"的豪情壯志。我認真堅持努力爭當優秀隊員,直到1966年底鋪軌鋪出一昆段一團管區、我奉命隨團移防到了元謀縣轉戰新(江)黃(瓜園)段,團部駐在大樹村(今紅江火車站所在地)東側坡地上,因遠離新、老鐵路而失去了"地利"。失去了"地利"的非編常備突擊裝卸隊,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無用武之地" 的"英雄"。 "天時(大會戰 )"、"人和"依然,也改變不了。 想當"英雄",只能另闢蹊。

成昆鐵路大會戰中的常備突擊裝卸隊


升調入機關並融入非編常備裝卸隊當年年底,我還隨時任一團三營副教導員周啟發,先後到承擔蜜蜂箐1、2號隧道導坑掘進任務的,十一、十二連搞過四好總評。期間,我們堅持與戰士同睡大通鋪,實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勞動)。夜裡起夜,藉著窗外透進來的月光和路燈光,大通鋪上常能見到杜詩中"驕兒惡臥"的意景。不是把被子蹬開了露著身體的某一部位,就是部分被子壓到了身下……各種怪象都有。那個年代講階級兄弟、階級感情、愛兵八條和尊幹八條,還講我們一直講到現在的濃濃的戰友情。眼看著這些比我小好幾歲的小戰友挨著凍,我情不自禁地象對待親兄弟和我自己排裡的戰友那樣,輕輕伸手幫他們掖掖被子、蓋好被子。一來二去,這微不足道早就習以為常的舉手之勞,就迅速拉近了戰士們和我這個新來乍到提幹不到一個季度的新幹部之間的戰友情 !

在蜜蜂箐,我還見證了當時已提任排長的、仍然戰鬥在最為艱險的基層一線的,雲大生物系戴文、昆明工學院釆礦系支朝陽、昆明農林學院農學系寸時德。戴在十二連,支、寸在十一連。都在蜜蜂箐帶領各自所在排打隧道導坑。交談起來,在共同的大學生鐵道兵軍旅生涯中,有太多的共同經歷、共同語言、共同理想、共同的豪情壯志和大同小異的成長經歷、導坑攻堅克難經驗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