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原是官二代,但不務正業偷馬爲生,與李世民打天下受封功臣

此人原是官二代,但不務正業偷馬為生,與李世民打天下受封功臣

一、危機與機遇

凌煙閣功臣中,有很多是官二代,劉弘基就是其中一位。劉弘基的父親劉昇曾在隋朝任河州刺史。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個不小的官。按理來說,出身官宦之家,青少年時期應該讀書從政,可是劉弘基不這樣。他不喜歡讀書,反倒喜歡結交豪俠。劉弘基是個不喜歡過安穩日子的人,他整日遊蕩,不事家產,不理仕途,父輩積累的產業很快就被他揮霍得差不多了。因靠著父親的職位得以進入當時的公務員系統,當了“右勳侍”。他並沒有踏踏實實幹工作的勁頭。在隋朝末年那種動盪的年代,每個人有成為英雄的機會。但是機遇很重要,這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備條件。

機遇往往和危機並存。

在劉弘基尚未看到機遇的時候,他的危機就已經悄然降臨。這是一次可以斷送他性命的危機。

此人原是官二代,但不務正業偷馬為生,與李世民打天下受封功臣

隋煬帝徵遼東,劉弘基也在隨軍隊伍之列。但是,他沒有按照規定的時間抵達集合地點。根據規定,延誤行軍日期是要被斬首的。這可如何是好?同行的幾個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幾個人一起私自宰殺了耕牛,並故意讓當地官府知道。因此,劉弘基一行人被抓捕,關在縣大牢裡面。坐了一年多牢,因為多方打點才被放出來。

出獄後的劉弘基四處亡命,失去了生活來源,往日的官二代竟淪落到盜馬以供衣食的落魄地步。

但是,機會蘊藏在危機中。

在劉弘基最落魄不堪的時候,他誤打誤撞到了太原。當時李淵鎮守太原。亂世需要武將。李淵平日裡就留意社會各色人等。就在這期間,劉弘基結識了李淵,又和李淵的兒子李世民性情相投。經歷了各種風浪的劉弘基在李世民身上看到了常人不具備的氣量。所以他下了決心,跟隨李家父子。

從此之後,不安分的劉弘基有了人生目標,那就是和李淵父子一起爭霸天下。

二、大唐功臣

李世民對劉弘基也非常器重。二人“出則連騎,入則同臥”,情同手足。當李淵決定起兵的時候,劉弘基受命暗自到各地招募士兵,沒多久就募得二千餘人。

此人原是官二代,但不務正業偷馬為生,與李世民打天下受封功臣

李淵在太原的一系列舉動被當時的太原郡丞王威察覺,王威和武將高君雅滅某在筵席上殺掉李淵。

這個消息被李淵得知後,決定先下手。李淵安排劉弘基和長孫順德一起埋伏在官廳大帳後面,待王威和高君雅到達時,劉弘基帶領左右隨從衝了出來,當場將王高二人砍殺。

這次事件標誌著李淵正式起兵反隋。

不久,李淵自稱大將軍,封劉弘基為大將軍府左統軍。在此後的一系列戰鬥中,劉弘基始終英勇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攻打霍邑的戰鬥中,劉弘基在李世民的帶領下,衝入敵陣,大破隋朝大將宋老生。宋老生兵敗,棄馬而逃。劉弘基窮追不捨,終於擒住宋老生,並將其斬首。

戰後輪功,李淵封劉弘基為右光祿大夫。

在攻克長安的戰鬥中,劉弘基也是衝在最前面的那一個。

唐軍到達河東後,劉弘基率領千餘人先渡黃河,隨後迅速攻克馮翊(今陝西大荔),因功被任命為渭北道大使,有便宜行事的權力。他率兵西進,佔據扶風(今陝西岐州),兵力大增,有六萬之眾,威聲大震。當時,唐軍合力進攻長安城。在各路兵馬尚未到達的情況下,劉弘基瞅準戰機,及時出擊,首戰即告捷。

攻下長安之後,李淵大喜,論功以劉弘基功為第一,還賞賜戰馬二十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